刘兴鹏 :当不了名厨就当个好医生
2015/11/7 医学界

     导读:如果大学里开设的有烹饪专业,刘兴鹏现在也许是一位名厨,但因为没有,所以他现在成了一位名医,头衔包括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主任和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

     作者:栋梁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朝阳医院的办公室里,刘兴鹏主任对《医学界》讲起自己如何选择学医时,也不禁哑然失笑。因为上中学时家里住了一位厨师亲戚,刘兴鹏经常跟他学习厨艺,蓑衣黄瓜是如何切的他至今还记得。“那时候我最大的爱好是想当一名厨师,但大学里没有厨师专业,后来想学食品工程,觉得应该和厨师有些接近,但家里也坚决反对。”

     那是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初始,商业勃兴,家人最希望刘兴鹏学商业,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学医。刘兴鹏是山东人,就读于山东滨州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德州市人民医院工作,仅仅一年之后,刘兴鹏进入河南医科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随后又进入同济医科大学读博士。2011年博士毕业后,刘兴鹏被分配近北京安贞医院工作,开启了他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安贞十年

     刘兴鹏在安贞医院整整工作了10年,这十年中他很好诠释了一位杰出医生是什么样的。

     对于自己的成长,刘兴鹏认为有着幸运的成分。“很多医生找到自己的专业过程中,会经历一些曲折,比如报了某个专业,被改派到其它专业,或者自己从事的专业恰恰所在医院不够强势,我就比较幸运,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心内科,我也爱好这个专业,又被分配到安贞医院,而且还是跟着马长生主任做,基本上没有浪费时间,让我能够在专业上比同龄人走的快一点。”

     除了分到了好的医院,跟对了人之外,刘兴鹏觉得自己还走了时代的运气。他认为医生的成长和学科发展密不可分,如果学科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了,在前辈的光环下,新医生就很难做出来,但如果学科在发展期,就会有很多年轻大夫出来。刘兴鹏从事的心律失常专业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是简单心律失常,除了吃药没有别的办法,从2001年开始,复杂心律失常开始崛起。“我比较走运,赶上了这一波,而且有马主任的团队带领我们,走的更快。”

     除了运气外,刘兴鹏毫不讳言马长生主任对自己的影响。“马主任对我的影响很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个人技术很卓越,是一个技术见长的专家,而且他处理问题很快很利落,很适合中国国情,我现在也是这样,不喜欢迂回,病人有什么问题就直奔主题。另外马主任对病人很好,那时候我是小大夫,看老板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老板对病人很好,下面的大夫也会对病人很好,虽然马主任有时候会对医生发火,但对病人一直都很和善,这让我印象很深,比如有病人问路,一般人会告诉怎么走,马主任在不太远的情况下会亲自领路,对我影响很深。”

     在国内有马长生主任的带领,而刘兴鹏在2004年和2009年分别赴德国汉堡St. Georg总医院和法国波尔多大学Haut-Leveque医院研修房颤、室速及心脏性猝死的机制与治疗,尤其是在法国做访问学者时,接受一位大师级专家、房颤消融之父的指导。“如果你一直跟最出色的人在一起学习工作,那你进步就会很快,我在科研和临床上受他们影响很多,我觉得我真的很幸运。”

     刘兴鹏也没有辜负自己的这份幸运。虽然很年轻,但已经在心律失常领域卓有声誉,各种奖项也拿了很多,而且在当时国内医生还都只看重“中华牌”学术期刊时,他就发了很多SCI论文。2007年他破格晋升主任医师,在安贞医院建院以来,他是第三位破格晋升的。

     转战朝阳

     2011年5月,刘兴鹏应当时的朝阳医院封国生院长的邀请,加入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担任心脏中心副主任兼房颤中心主任。

     如果继续留在安贞医院,刘兴鹏现在也应该负责一个病区,担任病区主任,但虽然当时安贞医院领导班子极力挽留,院长和副院长多次和他谈话,刘兴鹏还是决定去朝阳医院。

     他说:“我在安贞医院待了10年,见证了安贞医院的飞速发展,医院对我支持也很大,能给年轻人的都给了我。在安贞医院时不用担心没病人,病人多的看不完,但在安贞医院,更多的靠的是医院的名气吸引患者,到朝阳医院后,就需要靠医生来打造出一个品牌出来吸引患者,所以我还是想到朝阳医院锻炼一下。”

     刚到朝阳医院时,刘兴鹏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在安贞医院时他的病人都排到了3个月后了,但在朝阳医院最初的一周,只有两个病人。刘兴鹏主任说:“那时候就体会到,专业还是那个专业,但医生的锻炼需要多方面,要创建自己的品牌,组建自己的团队。”

     迄今刘兴鹏在朝阳医院四年,房颤中心也从最初的三个医生发展到了现在的7人团队,并且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用刘兴鹏主任自己的话说,“在北京地区乃至国内,房颤病人的管理和服务上,我们肯定是走在前列的,这个我们很自信,在公立医院能力所及范围内,我们做到了最好。”

     这个自信是由数据支持的,刘兴鹏去朝阳医院之前,北京的心律失常领域,阜外和安贞毫无疑问占据前二,但是接下来谁排在第三争议很大,“那时大家都说自己是第三,但现在朝阳医院第三已经毫无争议了,我刚来朝阳医院时,一年大概一百台消融手术,现在是四百台,翻了两番,而现在北京其它医院一年可能就两百台,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现在刘兴鹏主任的病人一半来自医院门诊,一半是直接慕名来找他的,对于外地慕名来的患者,刘兴鹏通常不让他们去门诊,因为他只出两个半天的门诊,外地来的患者不一定能恰好赶上,为了方便患者,刘兴鹏都让患者直接去病房找他。

     患者来到朝阳医院房颤中心,不用担心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因为科室里有一位护士不打针不送药也不值夜班,专职为患者提供看病过程中的全程引导服务。患者看完病回家后也不用担心没人管,因为心律失常是慢病,需要持续随访,房颤中心不仅定时随访,而且逢年过节还发慰问短信。此外,如果患者想了解些靠谱的疾病知识,可以关注朝阳心率频道公众号,这个号里不仅有疾病科普,而且还有医生的工作生活日常。当然,技术可靠性上更不用担心,刘兴鹏的团队有自己创新的术式,在美国心率年会上还获过研究者奖,这也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获得该奖,这个奖每年只发两个,一个给临床,一个给基础研究。

     任何患者找刘兴鹏主任要电话时,他都会给他们,24小时都能给患者建议。刘兴鹏说:“让病人满意,首先得安全,第二要有疗效,第三还要搭建一个从医院到社区的闭环系统,如果无法和当地医生接洽上,我们就自己管理起来,病人出院后不会没人管。”

     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一个医院的力量毕竟有限,刘兴鹏希望能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模式出来,惠及更多的患者。

     成立医生集团

     由于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政府不得不倡导医生多点执业,医生集团也开始应运而生。2015年5月8日,随着一台代表房颤治疗最高水平的手术的开展,刘兴鹏联合北京六家三甲医院的中青年心律失常专家组建的7人专科医生集团宣告成立。

     如今,集团已经签约了两家医院,又吸收了上海和哈尔滨的两位专家,达到了9人。对此,刘兴鹏解释:“这是我们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布局全国的趋势。”

     虽然是乘着医生多点执业的东风而成立的医生集团,但刘兴鹏表示,哈特瑞姆真正要做的,最有兴趣做的不是多一些执业点,而是最终打造一个新的医疗模式和生态。“我们想做的就是打造一个心律失常病人管理的闭环模式。”

     刘兴鹏认为现在是一个重要机会,因为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能够使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现在可以即时沟通了,比以前更有效率,特别是穿戴设备的出现,病人还没有感觉呢,我们就能发现了。”

     刘兴鹏提出了一个“房颤团队+”的概念,因为房颤是一类很专业的疾病,所以手术还要在有能力的医院进行,但需要有个基层团队能够把房颤患者筛查出来,然后输送到医院,“这个+就是+基层医生,+互联网公司,让病人能够第一时间检出,第一时间有最好的专科医生,有一个全程闭环系统。”

     现在刘兴鹏的医生集团团队一方面在落点医院开展手术业务,同时也在做基层医生的培训工作,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办100场培训,为基层医生提供完全免费的心电只是培训。参与培训的基层医生不仅在以后承担着检出心律失常患者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术后病人的管理任务。“这是我特别想干的事,这个模式做好后我们可以复制。”

     要打造这样一个模式,刘兴鹏自己也认为困难很多,他说:“感觉还好吧,我们也没想要多么顺利,我比较欣慰的是集团里的专家们,大家理念都很一致,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

     刘兴鹏对打造出这个模式的决心非常坚定,他说:“我想哈特瑞姆盈利慢一点也不要紧,但这个模式一定要做出来。”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

     超29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