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华西痛失两位女医生
2015/11/14 医学界
导读:两名女医生先后离世,让华西二院所有的医护人员倍感遗憾。而她们的死因都是因为肿瘤,一位患有乳腺癌,一位患有侵袭性纤维瘤。
作者:纪光伟(医学界撰稿人)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11月13日,一则消息再次撞击了我们的心灵:华西二院痛失两名好医生。“据证实,一夜间,这两名女医生先后离世。28岁的张红英医生于昨晚7点多去世,44岁的杨慧明教授于昨晚11点多去世,如此巧合让华西二院所有的医护人员备感遗憾。而她们的死因都是因为肿瘤,一位患有乳腺癌,一位患有侵袭性纤维瘤。”
又是医生,又是癌症,又是英年早逝,又是好医生。华西二院儿科一夜之间失去了两位医生,这或许是一个巧合,或许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为什么这样的极端案例发生在医生身上?
从专业的角度看,这两位医生的去世,是不该发生的悲剧:首先,乳腺癌是一种治疗效果比较好的肿瘤,其临床治愈的标准是存活10年,事实上,在临床上能够活过10年的病例大有人在,就是病人发生转移了也是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的。那么,为什么杨慧明教授只活了3年呢?
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与她的肿瘤恶性程度和发现的早晚有关,或许也与她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关系,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无法获得;另一方面就是与病人本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有关,杨慧明教授一心扑在工作上,巨大的压力和工作的繁忙,无疑会影响她的治疗和休息,会影响到她的治疗效果。
第二,28岁的张红英因侵袭性纤维瘤失去了生命,更是让人惋惜,可能很多朋友对这个病还比较陌生,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侵袭性纤维瘤又称为硬纤维瘤、韧带样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深部结缔组织的肿瘤。1838年Muller首次命名;因其显示正常的有丝分裂及不专一的临床特点,一直被认为是良性疾病。但该病具有局部侵袭性,即使广泛切除也易局部复发。2002年,WHO将本病定义为发生于深部肌腱膜组织的克隆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肿瘤,产生丰富胶原纤维为特征,累及骨骼肌腱膜和筋膜,具有进行性浸润周围肌肉软组织,局部有复发倾向,但不发生转移。2006年,WH0新的软组织和骨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将其定义软组织的交界性肿瘤,又称为中间型肿瘤。因此,我们认为,本病在形态上表现为良性的,但却具有低度恶性、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倾向,但不具有转移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在美国,侵袭性纤维瘤的年发病率2~4/10万,软组织肿瘤的3%,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03%,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学者统计了1991年以来我国近20年的文献资料,只有969例报告,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
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青年为高发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多为单发,约5%为多发,儿童好发于四肢,成年好发于躯干。其表现主要是包块。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其无包膜浸润性生长特性导致不易达到切缘阴性,故手术应强调扩大切除。笔者就遇到过较大的腹壁侵袭性纤维瘤,明确诊断后再次手术扩大切除范围,目前随访了20年,没有复发。笔者遇到小的侵袭性纤维瘤,就行包块切除,随访也没有复发。如果肿瘤累及重要脏器时常难以切除,甚至危及生命,一般认为,放疗,化疗,非甾体抗炎药,雌激素拮抗剂,激酶抑制剂等辅助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侵袭性纤维瘤发生死亡的是很少见的,28岁的张红英因侵袭性纤维瘤失去了生命,不得不让人遗憾。
华西二院这个极端案例的发生提示我们关注医生的健康,减轻医生的压力,作为医生更应该积极面对疾病,积极进行治疗,这样才能避免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医生的健康问题,因为如果医生不能保持健康,首当其冲的就是影响了广大病人的治疗。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
3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