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医院”是怎么炼成的?
2015/11/28 医学界
导读:医院新媒体运营要内聚人心,外树形象,要传播一种医院文化,树立品牌形象。
作者:陈朝阳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医院新媒体到底怎么才能搞好?在由《医学界》主办的2015中国医院宣传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医院宣传负责人共聚一堂,听各路医疗新媒体大牛们分享他们的独家“秘方”。

(爆满的年会现场)
“没文化的医院真可怕”
从宏观视角看,医院宣传与传媒行业紧密交织。《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锋、华康移动医疗COO戴廉两位资深媒体人,以围观者的姿态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解读医院新媒体。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白剑锋长期关注医疗领域,在医院品牌建设方面具有深邃的观察、深刻的思考,他的诸多文字作品在医疗圈内广为传播。
白剑锋认为,医院新媒体运营归根到底是围绕品牌建设。医院人满为患并不意味着医院不需要品牌,医院品牌具有超越经济意义的效应,医院品牌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白剑锋看来,技术、服务、文化是医院品牌的核心要素,国内医院的文化要素需要增强。
“好院歌、好院徽、好形象片、历史感、艺术气这些都是文化品牌应该拥有的东西,医院品牌传播首先要有品牌建设,尤其是品牌建文化建设。”白剑锋说。

(全国医院微信十强颁奖合影)
大红标语满天飞、盖大楼比专家……白剑峰认为国内医院品牌意识淡漠、品牌文化观念畸形扭曲。“品牌文化建设贵在创新与用心,没有文化的医院没有灵魂更没有未来。”
戴廉认为,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医院宣传的两端——媒介与医疗已发生改变,媒介与医疗均需要被重新定义。
在媒介方面,信息与服务合流、知识的社会化传播、社会结构的开放去中性化导致媒介从形态到场域均在改变,媒介属性日益泛化。
在医疗方面,患者的角色发生改变,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从被支配到渴望主动参与。医生拥抱新技术,执业形态将被改写,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正在普及。可以说,医疗生态正在被重塑。
两端巨变之下,医院宣传该如何调整?
“重新把握宣传对象需求,知道患者、公众需要什么,绝不能自顾自说。细分不同受众的需求,精准宣传是大势所趋。改变沟通视角,从仰视、俯视到平视,真诚沟通。”戴廉认为。
独家运营“秘籍”
分论坛上,浙江大学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政办微信主管刘翔、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党院办副主任仰东萍、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党委宣传办公室新媒体负责人蒋凯三位“实践者”带来了“医院微信那些事”。
在仰东萍看来,新媒体对于医院来说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她认为,做好医院的宣传工作首先要弄清定位。“医院宣传的定位应该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我们要传播一种医院文化,树立品牌形象,因为只有扩大了医院科室和专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取得社会的了解、理解和支持。然后是掌握话语权,服务更多患者。在内容运营上重视科普,在情感表达上增加人文色彩。”
邵逸夫医院微信长期领跑业内,刘翔表示团队协同作战功不可没。“我们的微信运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开门办微信。宣传小组对内与科室对接,对外跟媒体互联。”


(参会者认真听会)
微信如何增粉扩大影响力,刘翔也给出了答案。
“大家还是不要抱有一夜致富的想法,对于微信平台的运营,大家还是不能急躁,要稳扎稳打,把工作重点放在内容及展现形式多样性上。”
“立足原创,做有节操的标题党。”蒋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本院新员工高富帅手术一流为啥没有女朋友、这个养猪的男人居然是湘雅名医……蒋凯与他的团队“生出”的标题收获高流量高赞许。“重视标题、坚持原创、内容为王、科普为主。”蒋凯给出微信运营的16字箴言。

(《人民日报》白剑锋老师等参与专题讨论)
新媒体崛起,医院宣传工作发生质变,巨变的时代医院宣传人员无所适从陷入迷茫之中。
“这是不挣钱没人愿意干的事情,可是我们愿意做,因为这是一件好事,我们愿意搭建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幕致辞中《医学界》、医生站APP创始人陈奇锐表示。
参会者们的热情让主办方非常欣慰,11月27日-28日中午,在一天半的密集会议日程下,几乎每场会议与会参会者都坚持听到最后,并和演讲嘉宾在会议结束后进行热情洋溢地互动交流,也令演讲嘉宾们颇为感动。
“会议内容很精彩、实用,但意犹未尽,明年什么时候再开下一界全国医院宣传年会?”面对众多与会者的肯定和追问,令东道主《医学界》团队在充满自豪地同时,感到责任重大。
《医学界》、医生站APP创始人陈奇锐表示:“明年一定会把年会办的更精彩!”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
3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