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们,快来看看哪一年退休!
2015/12/4 医学界
导读:延迟退休会直接削减医生们的收入!而女医生尤其“遭殃”!
文:郑莹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绿皮书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到2045年退休年龄同时达到65岁。如果延迟退休的方案落地,究竟会对医护产生哪些影响?

延迟退休减少了医生收入!
目前我国医生的退休年龄为女性55岁、男性60岁。但事实上医生退休后被医院返聘或受邀到民营医院继续从事一线工作的情况,在医疗界非常普遍。
不过一旦延迟退休的规定正式落地,原本可以一边拿着养老金,一边赚着“返聘”工资的医生们的收入将直接从两份变成一份,还必须继续缴纳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险”和“金”。
也就是说延迟退休会直接削减医生们的收入!而女医生尤其“遭殃”!
假设按照绿皮书所建议的方案实施,如果男女医生同为1970年出生,那么男医生退休的年龄会是62周岁,女医生则是60周岁。也就是说男医生只推迟了2年,女医生则推迟了5年!
而且,随着出生时间的延后,男女医生之间的差距还将继续加大!
“愈老愈吃香”内外科差别很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曾经公开表示,医生这类专业人员往往“愈老愈吃香”,从这一人群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很具合理性。然而“愈老愈吃香”可以一概而论吗?
医生的培养周期较长,而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随着年资的积累,诊疗经验确实比年轻医生更丰富,很多患者和同行也对高年资医生格外信任。但是不同专科的医生却不能够一概而论。
相比越陈越香的“老中医”和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是一个对精力、体力和判断力等要求都非常高的职业,医生的工作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患者负责。
根据美国《外科年鉴》,一项针对心外科医生的统计显示,年龄越大的医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死亡率越高。

同为《外科年鉴》发布的一项关于手术死亡率和医生年龄的研究显示,与41-50岁的医生相比,超过60岁的医生在一些手术项目中患者死亡率更高。比如,胰腺切除手术,1.67倍死亡率;冠状动脉搭桥术,1.17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12倍。
在《外科年鉴》中,类似“老人家手术到一半睡过去了”,“因为注意力没法很好集中,主刀老是扎伤助手,或者戳某条不该破的血管”的例子屡见报端。
其它职业尚且要面对“衰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这个特殊职业更要慎重!更何况在中国,目前的医患关系相对紧张,“老医生”的一个小失误很可能让他们“晚节不保”,甚至有“性命之忧”。
从这点来说,那些认为医生“愈老愈吃香”,延迟退休对医生影响甚微的观点其实是对医生工作性质和工作难度的片面理解,医生的工作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延迟退休也不能“不分内外”的一刀切。
护士们更受伤
相比医生,“延迟退休”对护士来说更是不堪重负!护士的工作原本就非常辛苦,一线护士身体消耗非常大,干得是最脏、最苦、最累的活,挨打被骂也是家常便饭。要观察病人尿便的颜色、闻气味,大半夜听到呼叫铃声要立马起身,甚至还要亲手给病人洗脚,剪手脚趾甲。
很多网友对此表示出担忧,“年龄增长,眼睛开始有些花了,站的时间长了,手都有些抖,就怕到时候身体承受不了”,“60岁老太婆晚上从值班室床上爬起来要多久?快了会不会摔骨折?”
对于已经苦不堪言的护士来说,“延迟退休”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考虑不同职业人群的工作特征,不加区分地延迟退休很不科学!
延迟退休应更切合实际
“老医生”的经验无论对医疗行业还是医生后辈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那些仍在发挥余热的资深专家和高龄院士也证明“延迟退休”对于传承优质医疗资源十分重要。
但是近年来,医生因过度疲劳“猝死”的新闻频频曝出。高强度的工作量、不分黑白没有年节的工作时间、患者越来越“挑剔”的要求等因素已经让医生成为“过劳死”的高发人群。改善医疗环境、合理分配医生工作时间、缓解医生工作压力,已经成为延长医生“工作寿命”的当务之急。
虽然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尚未公布,但根据人社部的意见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更加合理地安排不同年龄段医生的工作内容,比如让“老医生”更多地参与到培养后辈中,而非直接从事临床工作,把他们的丰富经验传递给年轻医生,或许是“发挥余热”的上佳方式。
— 相关阅读 —
《80岁老医生恋战手术台,护士哭了……》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约稿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行医故事和感悟?请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