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沦陷,儿科病房遭遇“一床难求”
2016/4/26 医学界

     导读:在各地儿科门诊相继沦陷之后,儿科病房也很可能遭遇普遍的“一床难求”现象!

     文:温宁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4月26日,《福州日报》报道称,福州儿童医院遭遇“病床荒”,由于儿科病床紧缺,一患儿一直在急诊科留观,无法住院治疗。

     而该患儿的情况并非个例,一位10月大孩子持续高烧,辗转数家三甲综合医院,均被告知儿科没有病床,患儿家属托关系才好不容易弄到张病床。

     据医院人员介绍,福州儿童医院的在编床位为300张,每天出院人数约40人,但等待住院人数却比出院的人数多得多。

     事实上,就在昨天,北京市海淀医院刚刚开始儿科后夜急诊停诊通知;而此前上海、广州多家三甲医院也纷纷发布急诊限诊或停诊通知。

     此番,福州地区遭遇的住院难题对日益严峻的儿科现状和广大儿童来说,不啻为又一个重大灾难:在各地儿科门诊相继沦陷之后,儿科病房也很可能遭遇普遍的“一床难求”现象!

     儿科病床为何如此紧张,难道医院不能增加床位吗?答案是:不能!

     上述儿童医院人士表示,儿科医生紧缺是医院儿科病床少的主要原因。按照相关规定,床位和医生之间有一个比例,当儿科医生不足时增加床位会增加风险。

     另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同样表示出对医生短缺的忧虑,他介绍说,医院现有15名儿科医生,想改变儿科病床紧缺的局面,至少还要新招15名医生。

     归根结底,无论是门诊限诊,还是病房限床,其根本原因仍在于“儿科医生荒”!

     “儿科医生荒”究竟有多严重?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计生统计年鉴》,2014年底,我国儿科医生的总数从2010年的10.5万下降到10万,4年来净减少5000人,不仅如此儿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比例也下降1.1%。

     为了拯救儿科,各种政策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儿科执业医师降分录取、内科医生转岗等饱受诟病的“昏招”;今年2月,国家卫计委又连续发布“拟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完善儿科薪酬体系”等激励政策。

     然而,拯救儿科医生人才危机的呼声仍然没有停止。

     3月底,由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要紧紧围绕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切实缓解儿童医疗服务资源短缺问题。”

     连习大大和中央深改小组都已经注意到,并下发了专门文件,儿科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医疗圈的一大痛点,更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儿科医生的培养培养绝非喊口号那么简单。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罗毅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假设2016年起全国医学院在儿科专业扩大招生,等到这一批医学生非常顺利成为儿科专家,就是15年后的2030年了。”这么漫长的过程,中国儿童真的等得起吗?

     “很多时候,一个医疗系统的整体水平,不是看它的医疗技术有多高,而是看它对老人和小孩的关怀和保护程度,这是评价医疗系统公平性和可及性的重要因素。”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所说的。发展好儿科是一种社会责任,解决儿科医生荒,不是解决简单的医疗问题,更是重塑医患信任的关键一步。如果屡屡出台的文件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儿科问题就将只是中国医疗体系崩溃的前奏。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