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股市不归路,我走出了一点感觉
2015/12/8 短线高手
从踏上股市这条不归路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接触各种投资流派。有价值派,成长派,技术流,敢死队等等。各种各样教(hua)人(yang)发(zuo)财(si)的书也令人眼花缭乱。通俗易懂的书似乎难以指导实战,比如“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投资的人有千千万,怎么能准确的知道到底哪一刻该贪婪,哪一刻该恐惧,再具体到个股上就更加的让人摸不着头脑。财务分析的书,一时半会儿也看不懂,尤其通过财报来预测公司未来的业绩,再想想谜一样的财务作假,简直叫人发狂。再比如技术流,这么多年连普通股票软件里的什么kdj,macd,等等的指示意义都没搞清楚。依稀记得读研时,以小伙伴给我一本有关量能什么什么的小册子,A4纸打印的几十页,看了第一眼我就放弃了(本科学的数学,想必老师们已经哭晕在厕所)。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新人来说到底该怎么办?
写这句话时,我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在奔腾。这逼格装的,简直要给自己满分。请您原谅,接下来我只是想分享下自己的想法,万万没有指导的意思,主要目的还是请大家批评指正。(所有谈及的股票,可能持有也可能不持有,只是方便讨论,切勿当真)
关于择股,股票投资本质上是拼的预期。
被遗弃的娇子。一个明星成长公司的股价往往高高在上,当大部分人预期它完美无缺、能保持增长时,一个意外的“黑天鹅”,甚至仅仅是暂时的增速放缓,就会让这些怀有美好预期的人损失惨重。反过来,当一个曾经的明日之星,因为某些原因(无论是整个市场下行,还是自身某一季增长速度下降)而被追星人抛弃,股价下降时(至少30%),你能够预期到它可以恢复增长,买入,等到你的预期实现,其他人又回头追逐它时卖给他们你就能得到回报。对于这类公司的投资,如果不追求特别高的回报的话。你只需要持续关注所谓的白马,盯着股东人数和基金持股比例,严格克制自己在其股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买入。直到等来“黑天鹅”,据个人不靠谱的观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这种机会。2015年初的乐普医疗,新收购的公司新东港药业爆出环境污染新闻,同时去年底成长股都在调整,其股价在年初有了明显的跌幅。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污染新闻跟公司的主业没有太大的关系,在我们国家似乎更不算什么大事。再比如更著名的网宿科技,各位是否还记得雪球嘉年华上大V们关于网宿的撕逼?假如你当时跟风买入,那么必然在去年因为其暂时增速下降经历了血的教训。反过来,当这个成长明星被受伤的人们抛弃时,你就可以考虑下是否有机会买入,那么今年就可以开心的享受投资收益了。
待挖掘的潜力股。最近科比退役,一堆80后肆意的挥洒自己的伤感的眼泪。遥想当年,科比的选秀顺位并不高,多么励志的故事。股票投资也是这样,越是没人关注的也许就越具有爆发力。比如你无意间发现一家公司没有什么人去调研,雪球上关注人数也不多,讨论的帖子也少的可怜,那么恭喜你,可能捡到宝了。我自己的亲身试验,也是我曾经持股长达一年的一个股票就是博威合金。当时雪球上根本就没几个人关注(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翻去年该公司少的可怜的留言,本人贡献了几条),公司的业绩也平平,唯一的亮点就是产品,无铅铜有些技术含量。因为做实验,就在去年大概4月份买入,期间经历了大盘股牛市,小盘股牛市,各种概念炒作等等,涨涨跌跌,艰难的熬到了今年上半年翻倍卖出,幸运的躲过了之后的股灾。当然,股灾后没再关注,从最低点又莫名其妙的快翻倍了。我的这个经历有些撞大运的成分,只是用来举例很生动。投资决策绝不能这么草率,这只是第一步。
选秀状元都经常出水货,那么对于潜力股的选择就更加困难。所以在选择上绝对不能押宝,适当分散,只要有一只成功脱颖而出就会有不错的收获。那么接下来就该判断哪些公司有潜力,无非还是那些简单的财务指标,roe,roic,peg等等,需要一定的经验,并对公司的业务有着深入的了解。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又困难了,那怎么办。答案一是利用好雪球,看有没有高手分析该公司,如果有很多高手分析该公司那就算了。答案二是各个公司都买一点,当然不能买的太贵(pe是简单粗暴的判断指标)。请您不要笑。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想大多数人进入股市的目的就是要打败理财产品,但是买了股票后就想做巴菲特,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心脏支架,国内就两家公司,一家在外上市,一家就是乐普医疗。在比如汽车尾气处理,两家,大公司威孚高科,小公司银轮股份。
其实,关于潜力股最想说的是不要追概念,尤其是在概念已经兴起的时候。中学时读韩寒《三重门》里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候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假如您是追风高手,那么我是无法理解您的世界的,可以无视我这菜鸟。
被忽视的多面手。我的组合“打酱油的地产股”看似收益不错,其实也是个美丽的意外。最初只有两只股票,一只是中炬高新,纯正的卖酱油的地产股;一只华侨城,开游乐场的地产股。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因为其业务多元,通常是不好的(公司可能存在盲目的多元化并购或者可能会失败的转型),而被人所忽视。以中炬高新为例,表面上是地产,电池业务亏损,真正赚钱的竟然是酱油。今年以前已经横盘近一年。但是其酱油业务却一直在增长。加上一直宣称的在广东某地铁站附近还有一块地,这若有若无的隐形资产。仔细研究国内外酱油市场的情况,国人对生抽消费的增长,这些都来自可搜索到的券商研报,雪球上也有大V分析,跟大V不同的是我年初买入了,大V一直觉得有点贵。当然,为了观察其铺货情况,我在各个城市逛超市和商店时还是有留意其产品的。后来的故事,我在4、5月份盈利60%后就卖出了,只是在组合里留了一部分。再到后来公司突然出各种负面新闻,业绩增长下降,当时感觉很诧异。再后来很快就被保险公司举牌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华侨城,随着自己身边的人去游乐场次数的增加,自己每次被拖去游乐场后见识到的火爆场景,开始关注这个公司。但是,并不是说要盲目买入,你必须知道香港的迪士尼不怎么赚钱,香港的海洋公园之前也不怎么赚钱,盛智文去了后才赚钱。投资决策还是要以公司的基本面为前提。
逆袭的屌丝股。这类股票就是通常的困境反转股。大家都觉得它们会一直亏损下去时,它们意外的上演逆袭。有重组的,也有靠自身产品逆袭的。只能说这个很难很难很难。当然,如果有人提前知道消息,那就不一样了。我觉得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不要参与这类为好。
最后,关于择时。择时基本上也是个很难的事情。不信你可以去读读《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没有时间也可以看看耶鲁的《金融市场》公开课,书籍作者大卫史文森的那一次课,科普了很多常识。
正如永远无法预测泡沫有多疯狂一样,永远无法准确知晓什么价格是准确的顶部。因此简单粗暴的判断对普通人反而有效。对单只股票来说,Pe越低越好,如果一直股票的增长速度好,pe还低于同行业股票,那么买入相对也不能说贵。假如一只股票pe都到100了,增长速度才20,那么还不卖出就是有些赌博的成分了,因为不是每一只股票都能成为妖股。对整个市场来说,当两市总市值超过去年的GDP时,肯定不是便宜的时候。可以简单把仓位和两市总市值占GDP的比例反向变化。比如以两市总市值占GDP80%为基准,两市总市值每增加20%,你就减20%仓位;两市总市值每减少20%,你就减20%仓位。
最后的最后,关于组合的设置,分散,分散,还是分散,我们不是巴菲特,10只股票不丢人。并且,不要追涨杀跌,尽量再平衡。
介于我们特色的两个市场,以及偶尔会发生,每次持续时间不同的所谓“二八转换”。可以简单的在两者间做一种再平衡。比如以深圳市场股票为主,整个组合分配7成仓位(具体看个人喜好和风格),当深圳市场短期涨幅过大时,就可以分一点到上海市场的股票上,保持总比例7:3不变。
同样的,再进一步,分散的持股选择不同的行业。比如以医药,消费,制造,银行4个行业做一个组合,设置固定的资金比例。当医药猛涨时,就不断卖出医药分散到其余的正在下跌的行业。
无论是预期选股,还是组合再平衡,都是要试图做到与众不同,跟大部分研究报告甚至雪球大V的思路有些不同。当你的慢慢发现自己本能的排斥大部分人的言论时,当你的操作通常都跟自己的主观感觉不同时,也就是反人性时,你获胜的可能性就大了几分。
真的是最后一句,持续的资金投入至关重要。所以努力工作,不断赚钱,定期拿出一笔来买入心仪已久的某只股票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短线高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