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护理:你做到位了吗?
2015/11/19 护士网

     作者薇薇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临床护理案例:

     普外科病区,16:20,312房入住“急性胃穿孔”患者王xx,男,56岁,既往有胃溃疡病史。2小时前突发上腹刀割样痛,迅速波及全腹,不敢直腰走路。检查发现腹部舟状腹,腹肌强直,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诊断为“急性胃穿孔”,在明确诊断,急行术前准备后,入手术室,行“胃穿孔修补术”,术中顺利,安返病房,术后持续留置胃管以胃肠减压,留腹腔引流管一根。

     由于患者是急诊手术,患者手术下来时,夜班护士晓玲已经接班了。麻醉师推着平车,把患者送回312室,晓玲像往常接手术病人一样,安置患者卧位,接液体、放好胃肠减压的负压吸引器,联接腹腔引流管……主管大夫照例地开了3000ml的术后液体及止血、抗生素、能量之类的药物,病区内其他患者还好些,单就这个术后患者是夜班的管理重点。

     普外科胃肠道手术,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管、术后输液、监护生命体征、夜间对症处理,护士晓玲忙得不亦乐乎。

     术后接患者时,晓玲看到患者联接胃管的负压吸引器升起来了,里面有一些浅咖啡色的胃内容物,负压吸引器升到一定的高度,里面就没有负压了,吸引器内没负压可不行,就起不到排气、引流胃内容物的作用了,于是,她就戴着手套,为患者倾倒起吸引器内的引流物来,倒完后,压瘪负压吸引器,在联接胃管前,晓玲为保证吸引器处于负压状态,顺手关闭了连接管上的调节器,双手协作,麻利地又连上胃管,放在患者枕头边,交待患者和家属,翻身时注意,避免脱管。腹腔引流管下面的引流袋,被固定在床边,引流袋内有少量的血性物流出。

     液体一瓶接一瓶的输完,子夜过后,患者术后诉刀口疼痛难忍,晓玲遵医嘱给患者肌注了一支止痛针,之后,患者安静地睡着了,后半夜,护士的工作量相对减少,晓玲利用这难得的宁静,在值班室里小憩了一会儿,照例是夜班惯常的工作程序:测量早晨的生命体征、采血、护理记录、护士站卫生……一直忙到晨会交接班。

     交班前,晓玲特地来到患者床前,看到管道固定良好,引流物不多,尤其是负压吸引器,自打晓玲倒过一次后,夜里再没有引流出什么东西,就连气体也没有,还是那种瘪瘪的负压状态,腹部的引流管引流物也几乎没什么变化,晓玲总结了患者术后的出入量,在护士交班记录里写下“胃肠减压通畅,引流出浅咖啡色胃内容物约50ml,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引流出血性物约5ml”。

     晨会交接班后,照例的是床头交接班,术后第一天的患者王xx,也是交接班的重点交接患者。护士长和交接班双方的护士,来到患者床前,护士长关注着术后患者引流管的通畅,她心里有些疑惑,急性胃穿孔患者,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没有择期手术那么从容和充分,查看了下面的引流管、引流物性及量,挤压管道,还算正常;可患者这胃管,除了术后那一次倾倒记录外,接下来的都是“胃管通畅,未见胃内容物引出”,就有些反常了?她问晓玲,“你接班后倒了一次,后来负压吸引器没吸出东西,也没升起来,吸出胃里的气体吗?”晓玲点头,护士长俯身细心地挤压胃管、查看,负压吸引器纹丝不动,忽然,护士长一边用手挤压着胃管,一边用手在负压吸引器连接管上的调节器上拨动了一下,负压吸引器“忽”地慢慢升起,胃内容物、气体都吸出来了,却原来,夜里晓玲关掉调节器后忘开了,减压管不通,根本就没起到作用!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减压管、引流管的护理是护理工作重点。管道护理,最讲究一个“通”字。护士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发现胃管内有凝血块或食物堵塞时及时用注射器抽出,可用生理盐水10-20ml反复冲洗胃管致其通畅。密切观察胃管引流的颜色及性质,记录24小时引流量。若发现引流液减少,患者伴有腹痛、腹胀,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塞或引流管是否滑脱。胃部手术多在当天有陈旧性血液自胃管流出,24-48h内自行停止转变为草绿色胃液,护士要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维持胃处于排空状态,以促进吻合口早日愈合。

     幸亏护士长发现及时,立即疏通了胃肠减压,所幸患者堵管的时间并不长,没有造成不良后果。但是,这次堵管经历,却让外科护士晓玲铭记终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今天把这个真实案例,特地在“护士网”晒出来,就是想给护理人员们提个醒,敲敲警钟:引流管护理,你做到位了吗?

    

    

    

    请本文作者与微信:29527741联系领取稿费。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护理学霸是怎样养成的?

     ·题图来自网络·

     医护招聘求职、考试晋升,请关注下面微信。

    

     △长按上面二维码快速关注咯!

     微信号:yh120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