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不能只靠医生和护士,还有身边的你我他
2016/7/4 护士网

     来源:护士网微信(微信号:hushi120)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7月3日上午,在由深圳北驶往湖南邵阳的高铁上,一位年过五旬的男乘客突然发病,心跳骤停。当时同在一列列车上的福田医院儿科护士刘慧娟看到这个情况,立即冲上前去施救,进行心肺复苏。及时的施救,使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得以恢复。当到达清远站,患者被送下车时,虽然当时患者的情况还不是很稳定,但是幸运的是他被救回来了。据福田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邓雪萍介绍,刘慧娟是儿科护理组长,平时在医院,就是一个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很受同事们喜欢。而这次的事件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女护士的善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事后据刘慧娟介绍,这位大叔一上车,出于职业敏感,她已经觉察出了他不“不正常”,她能够及时反应并做出急救更能够看到这位护士的专业素养。

    

     (图为刘慧娟护士正在为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

     在为这位患者感到幸运时,小编不禁想起前两天微博热传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猝死北京地铁站台事件。6月29日19点40分左右,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上,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失去意识,疑似发生脑溢血。身旁路人立即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但最终抢救无效,金波不幸去世,年仅34岁。随后金波生前好友及一些媒体人发起和成立一支叫“心唤醒”的基金,旨在通过此基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车站、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添置包括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内的心脏骤停紧急救援设备,建立一个专门服务心脏骤停病人的快速应急体系。

     深圳护士高铁急救心脏骤停患者以及金波事件只是众多院外突发事件的缩影,而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看到有很多起“金波”事件,他们无疑是不幸的。在这些公众场合频发事件的背后,反观国外一些公共场合的急救设施,我们是否有太多的不足?

    

     日本各地铁站以及部分列车里都设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引入AED后日本突发心脏病的死亡概率直线下降。我们知道,突发心脏病时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等医生赶到5、6分钟已经过了,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救治时间了。AED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哪怕第一次用一看图画说明也立刻就会了。所以说关于“心唤醒”公益计划的实施,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至于实施后AED由什么人来操作,若非医务人员操作,是否会造成纠纷,是否有必要对公共场合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急救培训等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在此之前北京急救中心医生贾大成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AED的普及,但成效甚微。金波的不幸事件,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他将继续和所有为推动AED普及的朋友一道加倍努力。并于7月9日在鸟巢附近再次举办免费的《现场心肺复苏(包括AED的使用 )》讲座,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作为人口大国,AED的普及还需要我们每个人,贾大成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下一个猝死的人,或许就是你、我、他或我们的亲人、朋友。所以,人人学会急救,人人才可能有机会救人或获救,学会急救,救人救己,还需AED的支持!

     针对刘慧娟高铁救人事件大多数人还是抱着一种支持和敬佩之情,但是也不免让人想到在此之前医护人员院外急救所引发的异议和纠纷,人们常常会说这种急救是否意味着非法行医,若患者没有被抢救过来,是否会要抢救者承担法律责任?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中写道: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但是若是针对院外急救这一块,抢救成功了,皆大欢喜;抢救不成功,就有可能吃官司。因为法律目前对这一块的认定还是有分歧的。那么为了避免家属事后纠缠,最好在抢救前明确是应家属的要求施救,至少要有旁人作证,作为自我保护。医务人员也是普通人,是否每个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时都能有刘慧娟这样的有担当,有责任感还要另当别论。或者说你可以进行急救,但急救方法和措施一定要正确。那么如果没有医务人员在场,这些突发患病的病人又该怎么办?只能干等吗?想想未免有些心胆战心惊。所以说,我们有必要加强全民急救措施培训,做到“人人可自救,人人可急救”。

     目前我国这种自救和急救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关于急救,据浦东新区一项调查问卷显示,面临突发事件、发生危害状况需要急救时, 96.3%的市民把救人希望寄托在医生,仅7.6%的市民懂得心肺复苏急救术,据了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80%的人至少会一门以上的急救技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心肺复苏等初步急救技能已经普及。在日本和法国,普及自救急救知识已经纳入小学生课程。美国的急救课程从幼儿园就开始,在2—6岁,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到了初中,就要接触真正的急救方法,从初三开始一直到高中,要重点普及心肺复苏术。美国每年通过心肺复苏救援存活的人数达10万,很多人把救助心脏停跳、呼吸骤停的技能心肺复苏看作必备技能,就像学会游泳、开车一样。所以在遇到一些紧急事件时人人常常会说国人冷漠,在我看来,更多时候,是他们不会急救。所以对我们的国民而言,有必要加强知识认知和培训或者将这些课程加入到课本,由老师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让急救自救普及。

    

     那么在我国在公共场合设置急救措施这样的大环境还没有达到国外水平时,我们作为护理工作者,如何做到像刘慧娟护士这样能够准确判断,并且对患者做出及时的救助呢?首先就是要做到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这点我相信大多数医院也都有相关的定期考试及培训,再次,在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时我们自己要做到不慌乱,不盲目,准确判断,在对患者尽量不造成二次伤害下进行急救。

    

     END

    

    

     投稿邮箱:29527741@qq.com(投稿务必注明作者微信号)。领稿费请加小编微信号:yyxxzz520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宝典软件历年考试通过率高达8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提前复习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