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邹市明及其娇妻炮轰,如履薄冰的我们究竟错在哪儿?
2016/9/28 护士网

昨天看到邹市明小娇妻炮轰急诊护士的话题(相关链接:
拳王邹市明娇妻发文怒斥护士,嫌就医时护士眼神不对!),在大家都对此议论纷纷的时候,作为一个急诊护士,虽然对事件中,其对急诊护士无端的指责感觉有些大惊小怪,但心里还是很有感悟的。

邹市明妻子发微博怒斥医院,指责护士

邹市明发微博声援妻子,引起关注。

邹市明妻子再发微博,称:个别不良风气现象,望进步,请勿以点概面!
作为急诊护士,我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护士小姐们声贝高八度的自我聊天和不理不睬,不屑和无礼,前台分诊接待的冷漠不礼貌…」、「继续着他们欢乐的聊天内容,响彻整个走廊……」上。如果真像他们说的这样,上班时间聊天,且当着患者的面,这可是护理工作中的大忌!
作为急诊人,我们最深的感受就是患者和家属来看急诊时的期望值较高,不是,是超高!

但凡来看急诊,就是为表明,我这病(伤)很急,需要急诊人员立即作出反应,争分夺秒作出处置,稍有怠慢,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医患摩擦。
这些,作为急诊医护人员,感受最深。因为,经过急诊处置,转往病区的患者,其焦虑情绪多已缓解,慢慢进入病人角色,相应的,也就好处理的多。
急诊,就是一个挡枪子的地方。
《菜根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意指:一个人静心独处时要时常反省自己所犯的过错;和别人闲谈时切莫谈论他人的是非……这些慎独修身的至臻名言,我们急救队员经常看看,一点也不多余。
就在昨天下午,120司机师傅喊值班的急救队员跟车去加油的时候,当时是我和护士静静一起去的。
值班状态的救护车需要加油了,根据120工作制度,一般情况下,不让急救站随意请假,于是,就会出现救护车到加油站加油,医护人员也要掂着急救箱跟车,以备不急之需,随时接到指挥中心指令,随时出车!
给救护车加油,比之出车执行任务,这是相对轻松的事情,况且给救护车加油,是在上班时间,这可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任谁也挡不住,咋了,救护车不加油,咋出使任务?
跟着救护车出去转一圈,外面又下着细细的秋雨,恍如在秋天里雨中漫步,想象中,很美好,很不错,正好可以缓解下紧张的工作情绪。
我们几个跟车者心情也是轻松的,脱离院内那个四处都是摄像头的急救工作环境,能够出来透口气,也还是不错的。
可是,一上车,抬头就看见医院里新近专为120急救安装的「电子狗」——行车记录仪,一前一后两个摄像头,正对着驾驶室,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我们,看到了顿时噤若寒蝉,哑口无言!
大家脸上的表情顿时凝固,哎!自从进到医院,一换上这身绿色的急救服,就浑身开始不自在起来。这身急救服,太惹眼!咱们穿着急救服,可不能再随随便便的了。
这在以往没有安装「电子狗」的时候,急救队员在「跑空(没有接到病人)或加油时,由于是在车上,气氛还是较为轻松的,大家可以放松地开开玩笑,有的还会拿出手机摆弄着,心想,只有司机一人开好车就行。可现在,行车记录仪把大家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了,开玩笑,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监督着哪,顿时正襟危坐,回归工作状态。
加完油回到医院,几个人推开车门回科,在急诊大厅门厅下,有几个男的在闲聊,看到我们掂着急救箱下车,张口就来:「咦——你们接的病人了?」
我们自己知道这只不过是救护车的一次很普通的加油,可是,在外人眼里,你就是去出120 任务,去接诊病人的——在医院,工作衣一披,我们时刻都在工作状态。
医护人员,无论再院外,还是在院内,只要在工作岗位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群众雪亮的眼光监督之下。
之前,院长在一次院周会上,直接指出门诊大厅的某位导诊,上班期间不注意形象,坐在凳子上翘着二郎腿一晃一晃的,不仅自己毫无形象可言,还影响了医院形象,院长面子上也无光,嫌她丢了医院的人!会后,院长专门要求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回到科里,传达会议精神,要求医护人员在岗在位时,「上班要有上班的样子」,一定要注意形象,不玩手机,不闲聊,注意医务人员的外部形象。
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科毋庸置疑首当其冲,每次医院迎检,作为医院的「门面」,院长下来督查时,不仅要求医护办公室内清洁整齐,台面物品摆放有序,不乱扔乱放,更看重的是医护人员的外在形象,院长直接表示,最讨厌急诊科办公室里扎堆聊天。
医院管理者,如院长、主任、护士长等自己看到科室里存在的毛病,指出来,改正就是。可是,这些缺陷和不足,要是让患者和家属看到了,可就不依不饶了!
这次的「冉莹颖看急诊」事件,患者抓住护理人员的这些工作细节不依不饶,大作文章,就是又一次让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严以律己,才能独善其身的明证。

END
-广告-



投稿邮箱:29527741@qq.com(投稿务必注明作者微信号)。领稿费请加小编微信号:yyxxzz520

复习备考哪家强?考试宝典有原题,考试宝典软件历年考试通过率高达90%。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始做题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