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的最新健康调查,完全颠覆66亿人的认知,看完震惊 !
2016/9/10 王涛博士营养调理资讯

由世界营养学权威博士主持的中国健康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史上规模最大的关于营养、饮食与疾病的调查研究。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份研究报告是如何说的!
1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所有的健康问题都与三件事情有关:早餐、午餐和晚餐。如果你想活得健康,请立刻身体力行,改变你的饮食吧!
以下是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以肉食为主的美国男性,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以植物为主食的中国男性的17倍!
、摄取最多牛乳和乳制品的国家,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
、罹患肝癌的孩子,大都来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只要改变饮食习惯,不吃动物性蛋白质,肾结石复发的病患就能不药而愈。
、医师决定如何进行治疗的考虑要点,通常是基于金钱,而不是健康。

、研究统计,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初期多发性硬化症病患,有80%会死亡。
、造成第一型糖尿病的最大祸首,可能就是牛奶蛋白质。
、有的医生让病人吃了许多苦,花了很多冤枉钱,甚至快要死掉,但其实只要吃燕麦片等普通食品就可以好了!
⑨、医师会动手术和开药,却不懂营养,因为他们根本没受过营养学的训练。
⑩、没有任何手术或药丸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任何慢性疾病。

2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
而是死于无知,
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按照自然规律,人类的寿命可达120岁,动脉硬化自60岁才开始。而眼下,许多人30多岁动脉硬化,40多岁冠心病,50多岁脑卒中,60岁以上5种慢性病缠身。透支健康、提前患病、过早死亡成为常见现象。
专家断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显示,心脑血管和癌症病人中,生活方式因素占比高达80%。

不良生活方式何以致癌?
原因在于,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况下处于封存不动状态。如果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像高脂饮食、抽烟酗酒、缺乏运动、经常熬夜、精神紧张等,激活了原癌基因或损失了抗癌基因,就会拉响人体的癌症“警报”。
因此,在生活富裕了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遵照这四大健康基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疾病可以减少一半,寿命有望延长10年,中年人的死亡率下降55%。

3
除了意外
活不过九十岁的人那是你的错
长寿秘诀为:多喝白开水,饮食八分饱,日行一万步。“只要你遵守四句老话——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心态平衡,就可轻轻松松活到九十岁。活不过90岁那就是你的错!”
没有健康很难享受小康,对健康一定要上心、用心和关心。
出门就打的,进门坐电梯;烟酒不离身,洋快餐不离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国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因。据统计,中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12~13秒就有一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三四十岁的人心肌梗塞不罕见,已占了心梗住院病人的五分之一。
大家都知道有病去看,但真正的预防却没人重视。“疾病发展几十年,致残致死一瞬间”,专家指出,10个心梗,9个可被预测;6个心梗,5个可以被预防。人类告别癌症,可多活3年,人类告别心血管病,可多活10年。

4
健康就是一种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无知无畏”,生于无知,死于无知,一场大病,甚至连医院没进就身亡了;还有人“有知不为”,有健康知识,但知易信难行更难。比如知道抽烟有害,但不相信害处那么大,所以对戒烟不上心,“戒烟有什么难,我都戒了一千次了。”更多的人则是“有知难为”,在他们眼里,“吃得要少要糙,走路要多要快”,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很困难,很痛苦”。

一些发达国家也异曲同工地提出“非运动活动”,就是说,不必刻意追求到健身场所、使用专业器械进行运动,而是把运动贯穿在普通生活中。比如,每天擦地板18分钟、洗车20分钟、陪孩子玩耍15分钟、骑自行车15分钟、上下楼15分钟等,都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只要行动起来,梦想就能实现。愿每个人都能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1、坚持日行万步路
运动的好处人人皆知,关键是很多人既没有落实,也不能坚持。
专家认为走路是运动的最好方式,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对老年人关节、肌肉、韧带损害很小,对心脏负担相对较小。除此之外,平时可练练小哑铃、橡皮带等。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可选择太极拳及瑜伽。另外,慢跑、扭秧歌、打乒乓球等都适合老年人。让大家记住有氧运动中的“1357”:每天运动1次,持续不少于30分钟,每周确保运动5天,运动时适宜心率=170—年龄。

2、饭吃八分饱,要有适度饥饿感
建议大家记住这样一个原则:总量控制八分饱,合理搭配不过分。食盐量每天不超过5克,特别是东北地区饮食偏咸,更要减盐;少吃或不吃超市里卖的熟食,吃方便面调料包只用三分之一就足够了,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减少膳食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适度吃瘦肉,或鸡鸭及鱼肉;海鲜适度;鸡蛋每天1个,如果胆固醇高或有冠心病,就每星期吃4~5个。如果到了中午或下午四五点钟,你感觉到有点饿,说明这一天的食量是合适的。

3、喝酒有度,白酒每天别超1两
吸烟不光是嗜好,更是一种疾病。烟草中的尼古丁是毒品,其成瘾性与某类毒品相似。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最经济的方式,可降低36%的死亡率。酒倒是可以喝一点。有些报道说,适当喝酒可以保护心脏,其实这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有人说喝酒可以升高体内的好胆固醇,其实走30分钟的路或做点运动就可实现。
如果你不喜欢喝酒就不要主动去喝;更别相信“买酒保健康”的商业广告。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男性每天1两(50克)白酒,2两葡萄酒,300毫升啤酒,三选一是可以的。女性减半,孕妇不能喝酒。

4、记住“爱心数字”
“140”是血压达标值。要保护心脏,必须把收缩压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
“6”是血糖达标值。建议空腹血糖降到6毫摩尔/升以下。
“543”是血脂达标值。低危人群总胆固醇须低于5毫摩尔/升;患糖尿病或吸烟者,总胆固醇须在4毫摩尔/升以下;高危人群,即有多项危险因素,如既有糖尿病又吸烟的人,总胆固醇必须控制在3毫摩尔/升以下。
“0”指的是零吸烟。
“268”指的是腰围。中国男性要把腰围控制在2.8尺以下,女性在2.6尺以下。

5、定期输液,不如多喝白开水
换季时,很多老人常常去定期输液,以此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这样做是非常荒谬的。身体本身是个无菌环境,输液则是有创的,这种输液无效也不安全,对身体没好处。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血液太黏稠了,完全可以多喝点白开水,根本没有必要输液。单纯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吃药输液,那是花钱买风险。

6、注意体内营养补充
只要体内营养充足,受损的器官通过细胞的不断“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经过一段时间,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就会被“软性置换”,产生出“新”的组织与器官。不管你得的是什么样的病,不管医生宣称你得的是怎么样的绝症,都有机会彻底康复。

如需看整部《让营养修复你的身体》1-5
请在微信公众平台输入“营养修复”即可。
王涛博士
专业营养调理指导
王涛博士营养调理官网长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 参与调理成为会员
1、可直接加客服QQ号:
2850613352或者2850613359
2、登录官网点击在线客服;
3、可在公众平台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4、添加微信客服:yytlwlfwzx
2、长按二维码添加营养中心客服微信进行咨询了解!
营养中心客服
3、长按二维码添加营养中心客服QQ进行咨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给自己进行一个体质测评↓↓↓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王涛博士营养调理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