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院药剂科流出的秘密!这13类药物会伤肝,慎用!
2015/7/5 广东医疗

     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在微博、朋友圈迅速蔓延。人民日报微博等众多媒体均发出紧急提醒——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称,酮康唑口服制剂因存在严重肝毒性不良反应,即日起停止生产销售使用,撤销药品批准文号;已上市的酮康唑口服制剂由生产企业于7月30日前召回。

     酮康唑口服制剂是咪唑类抗真菌药,我国上市的有片剂和胶囊剂,主要用于念珠菌病、皮炎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着色真菌病等系统性感染的治疗。警惕!

    

     看到这儿,你怕了吗?

     是药三分毒,吃药可是门技术活。西南医院药剂科医生特别罗列出最伤肝的13类药物,消息一公布,不少网友表示“躺枪”了。

     常见的伤肝药物有哪些

     ↓↓↓

     据统计,临床使用的可引起肝损伤或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选择的药物有13大类800多种,其中常用药物有:

     1.抗菌药物:头孢类(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磺胺类、异烟肼、利福平、酮康唑、伏立康唑等。

     2.抗寄生虫药:氯喹、伯氨喹、哌嗪、左旋咪唑、阿苯达唑等。

     3.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尼美舒利、酮洛芬、吡罗昔康、塞来昔布等。

     4.抗痛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

     5.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6.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地西泮、硝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等。

     7.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利培酮等。

     8.心脑血管药:奎尼丁、胺碘酮、尼莫地平、阿替洛尔、特拉唑嗪、缬沙坦、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9.消化道用药: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西沙必利等。

     10.利尿药:氢氯噻嗪、氨苯蝶啶、乙酰唑胺等。

     11.激素、抗甲状腺及降糖药:泼尼松、甲泼尼龙、丙酸睾酮、雌二醇、炔雌醇、己烯雌酚、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

     12.抗肿瘤药:环磷酰胺、尼莫司汀、甲氨蝶呤、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地辛等。

     13.中草药:雷公藤多苷、小金丸、壮骨关节丸、消咳片、鳖甲煎丸双黄连口服液、大黄蛰虫丸、痔血胶囊、骨康、癃闭舒、含土茯苓汤剂、含何首乌汤剂、含藏红花汤剂、含全蝎汤剂、含僵蚕汤剂、含白附子汤剂、土三七、溪黄草等。

     专家:肝脏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器官

     西南医院药剂科何菊英教授告诉记者,药物口服后首先经肝肠循环系统进入肝脏,注射或其它给药方式的药物也大多是在肝脏内进行解毒、转化后,再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因此,肝脏中药物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器官,最容易遭受药物或毒物的侵袭而损伤其结构和功能。

     药物造成的肝损伤通常出现在用药数日或数周甚至数月后,有的患者仅仅表现为轻微肝功能异常,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厌食、尿黄、眼黄、发热、皮疹、肝区疼痛等症。体检可见肝硬化、肝肿大或肝萎缩,甚至发生急性肝炎。

     无法避免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西南医院药剂科表示,以上这些药物本身就有一定的肝毒性,无法避免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有些药物具有蓄积作用,长期服用就可能出现慢性肝损伤症状,对于既往有肝病病史患者,可自行查看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项目中是否有肝功能异常慎用的提示,必要时建议医师更换药品。

     此外,一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一过性的、可逆的,即停药后就可缓解,比如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肝损伤。医生在处方时会考虑到药物毒副作用,权衡利弊后再使用,因此,也不必过于担忧。避免肝损伤,专家建议,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者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广东卫生人才招聘平台,觉得不错就点个?贊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