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抗日战争中,那些名医名院你知道吗?
2015/9/3 广东医疗

    

    


     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中,他们虽没有钢枪,却毫无畏惧的奔赴战场,在硝烟中为受伤的战士筑起一道道白色的围墙,他们,就是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神圣使命的医者、医院。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缅怀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向在战火硝烟中救死扶伤的名医名院致敬!

     华西医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东、华北相继沦陷。华西协合大学迎接了从敌占区内迁的学校和逃难的师生。当时汇聚华西坝的高校有:东道主华西协合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人们称这一时期为抗战“五大学联合时期”

    五大学校长,自左至右:梅贻宝、吴贻芳、陈裕光、张凌高、汤吉禾输入文字 从1942年起,连续三年,华大医科、牙科及制药系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应征去军队或军事机关服务,有些还加入远征军的队伍奔赴滇缅前线,1945届毕业的医科学生提前在1944年11月全部应征。

     华大外籍教师米玉士送学生上前线

     湘雅医院面对日军侵略,湘雅师生同仇敌忾,爱国热情高涨。学院收留了来自战区的借读生,收治了无数名伤病员;组织抗日专题演讲,参加一线战地救护。甚至有师生投笔从戎,直接参加战斗。抗战期间,湘雅医院曾迁徙至贵阳,重庆。

     战乱时期湘雅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的场景

    WinstonPettus(裴文坦)在为一名被日军刺伤的伤员治疗

     仁济医院1937年继「七?七」事变之后,上海又爆发了「八?一三」事变。仅在三天内就有200多名严重受伤平民收入仁济医院病房。

     战争中的上海仁济医院 战争爆发后,仁济护校全校参加了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1937年年底,仁济护校的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先后离校参军,其中左英(原名瞿虹霞)同志担负起救亡协会的工作,她曾带领党小组,发动学生募捐,慰问抗日将士,到工人夜校宣传抗日,加强抗日救亡斗争。

     左英

     齐鲁医院1939年,延安中央医院建立,为数不多的医生中,魏一斋和金茂岳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

    延安中央医院场景魏一斋,1934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抗战爆发后参加参加抗日救国宣传团体;金茂岳193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抗战初期参加中国红十字协会医疗队,在战地医院救治抗战伤员,后来经林伯渠介绍到达延安,在中央医院任妇产科主任。

     魏一斋

    金茂岳与中央医院妇产科同事

     北大医院厚德尚道的院训表达了北大医院的历史文化传统,即不仅要潜心学术,悬壶济世,而且要襟怀天下,为国为民。在70年前那场英勇惨烈、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北大医院多位老战士,亲临过这场战争,并为之浴血奋战,流血牺牲,为打败侵略者做出贡献。

     北大医院住院部旧址让我们铭记历史,向白衣战士致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网站微信建设运维培训班报名参会,快来点贊报名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