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希冀中国基层医疗服务模式走向世界
2015/9/6 广东医疗

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肯定中国基层医疗服务的进展并希冀其模式能在未来走向世界。

“如果我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位置上退下来,我将回到中国。我也想能在退休之后有非常好的全科医生照顾我的老年生活,这就是我的中国梦。”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这样生动地描述自己的中国梦,从中不难看出其对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殷切期待。
9月4日,2015中国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陈冯富珍出席会议,现场深情表示,希冀中国的基层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服务的模式值得向全世界推荐。

公众对卫生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保覆盖率的扩展,人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被激发,相应之下卫生服务负担进一步增强。
一系列的变化正表明公众对医疗服务前所未有的期待。城市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了5岁以下儿童的总体数量;全球慢性非传染病(包括糖尿病、癌症、高血压以及肺癌等)的数量超过了传染病的数量...
互联网+的浪潮下,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革命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医疗服务的追求亦不例外。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得人们不断提高对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对医生而言,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成为全新的挑战。

深化改革应将医疗服务端口前置“感谢你们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基层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服务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也是值得向全世界来进行推荐的。”陈冯富珍难掩内心的激动,现场呼吁全体为中国基层医疗服务的进步鼓掌。
其实,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一直主要着眼于急性疾病的管理和卫生服务。但随着疾病谱的微妙变化,许多急性疾病减慢转为慢性疾病,这一趋势亟需理念上的同步转变。只有政策制定者、医生转变了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地引导和落地医疗卫生服务的变革,才能保证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走上正轨。
但囿于地域辽阔等诸多因素,我国一直面临着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城乡差距较大。回顾历史,其实早在1998年,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便已有了相对领先的雏形,当时的赤脚卫生服务体系闻名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之媲美。“我们的工作是进一步地推进基层的'赤脚卫生服务体系'。”陈冯富珍言语之中饱含信心。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亟需解决两个问题基层卫生服务是医疗服务的基础,更是分级诊疗落地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中,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尤为关键。“要推进中国的分级诊疗,需要有一个训练有素、干劲十足的全科医生队伍。”在陈冯富珍眼中,这种队伍将形成一个重要的平台,而且这种平台不单单在中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全世界都将发生重要的作用。
有一个业界共识,即全科医生既要提供预防服务,也要提供治疗性的服务,他们如果能对疾病进行早发现处理,不仅能为患者节省昂贵的医疗费用,更将极大缩减住院时间。这一共识同样折射出全科医师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陈冯富珍认为,必须首先着手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改变全科医生的“二等公民”身份。与大医院的同行相比,全科医生在医疗领域里常常被认为是“二等公民”或者是“二等医生”,这种看法假如说在社会上得不到改变的话,我们的服务就不能推进。
第二,与大医院的同行相比,全科医生的薪水相对比较低,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必须作出快速的改变。政府部门要关注这些问题,而且把工作着眼点放在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上,一定要加强对全科医生绩效考评等方面的改革。
“医生是整个健康的重要守护者,我们也知道护士在很多的医疗机构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需要通过法律程序的保障,能让职业护士发挥她们的专业技能,参与到更多地医疗服务中。”陈冯富珍呼吁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为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护航。
附:专科专家关于大力支持中国全科医师制度建设的倡议书
良好的医疗服务需要一个分工合理、资源配置恰当的医疗服务体系来提供。在这个体系里面,基层医疗机构主要由全科医师、医疗护士、公卫医师(或公卫护士)等组成,承担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疾病康复、急病处理、一般疾病诊治等任务,肩负着“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较慢,技术力量较弱,尤其是合格的全科医师非常紧缺。在国家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下,作为大医院的专家,我们向全国的同行倡议如下:
1.转变观念、支持全科。全科医师也是我国各类专科医师中的成员,他们具有的广博的知识结构、浓厚的人文情怀、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理应受到全体医学同仁的尊重;他们在实施“预防为主”和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应受到全社会的赞扬。
2.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师。把发展全科医学作为大医院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尽量创造条件设立全科医学科,并与临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联合建立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除了承担一些院内的全科医疗工作,更应肩负起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及科研任务,并接受基层全科医师进修,为建设一支优秀的全科医师队伍贡献力量。
3.建立全科与其它专科医师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支持分级诊疗。全科和其它专科之间的关系唇齿相依,需要建立起职责明晰、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通过各种类型的帮扶工作,我们将尽自己的力量带动二级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二级医院再逐级帮扶一级医疗机构,使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能够快速提升,获取社区居民的信任,担负起分流普通病人的责任,缓解大医院的工作压力,改善民众就医的感受。
共同倡议专科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正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野战外科专家
王 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
付小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传染病学专家
邱贵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骨科专家
陈香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肾脏病专家
郎景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 妇产科专家
赵玉沛 中国科学院院士 普通外科专家
赵继宗 中国科学院院士 神经外科专家
胡盛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心血管专家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呼吸病学专家
程 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分子诊断专家
赫 捷 中国科学院院士 胸外科专家
2015中国全科医学大会
全科医学协作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网站微信建设运维培训班报名参会,快来点?贊报名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