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史上颜值最高的10部电影,你看过几部?
2015/9/7 广东医疗
这是一份由外国专业电影网站CineFix评出的,有史以来颜值最高的10部电影。
这十部电影,随便在哪个地方按停止键,出来的画面,都美到窒息。
不信,你试试?
十
俄罗斯方舟
Russian Ark
(2002)
整部片采用“一镜到底”的手法,96分钟,不加任何剪辑,镜头没有一次切换。
但是,画面丝毫不会有单调之感。
原因在于摄影师对摄像机漂亮的操作:推,摇,拉……

镜头时而俯冲滑行,时而平缓拉进,画面在同一个镜头里产生了丰富的变化。

自然精巧的构图,演员井然有序的走位,凭借空间切换来实现场面调度。
让我们得以不知疲倦地观赏这场俄罗斯贵族生活,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你可以批评它的故事,但你不能不为它的创意和执行力献上持久的掌声。
九
曼哈顿
Manhattan
(1979)
这是伍迪·艾伦写给纽约的一封情书。
当时宽银幕刚流行不久,该片的摄影执导戈登·威利斯(Gordon Willis),决定要大胆地给这部片,涂上黑白色。

而伍迪·艾伦也同意,因为这才是他童年记忆中的纽约。



电影黑白画面之间的灰色色阶非常微妙(暧昧),让整座纽约城极具情调。




而夜间灯光点点的曼哈顿,让它看起来像一座浮在星星上的天空之城。


片中,最让影迷津津乐道的是以下几张黑白剪影,纽约浪漫的气氛溢满整个银幕。


八
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
(1941)
不论在哪个榜单,只要想服众,《公民凯恩》绝对会在前十占据一席之地。
本片解放当时电影人在拍摄和想象上的限制,让观众看到电影捕捉人类情感和经验的更多可能性。
同时,它也是最美的电影之一。

这里面用了太多革新电影这项艺术的技术和风格了,各种景深镜头、长镜头、低角度的仰拍镜头,闪回的叙事、开放性的结局等等。





最疯狂的是,这是奥逊·威尔斯的处女作。
他之前完全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去拍摄,电影里所使用的技术,也是他借鉴自平时看到的片子。



七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当电影大师们想要为头上的星球,编织一部戏时,他们总会让观众感到惊喜。
在《地心引力》中,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用CG技术,让我们身临其境,与外太空拉近到几乎贴脸的距离,目睹我们的蓝色星球。

《太阳浩劫》则捕捉到太阳充满活力和热量的美。

但,它们还是比不上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
片中,这段十分钟的飞船穿越星际之门奇观,华丽炫乱,就让当时的影迷惊叹到掉眼珠子。

库布里克用透视框架和对称构图,复杂的设计和阳刚气的线条,向观众展示了宇宙的奇观,和人类在太空的活动。






加上片中导演精挑细选的各首古典乐,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华尔兹舞曲《蓝色多瑙河》,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让这曲优雅的“太空芭蕾”平添了恢弘,带来茫茫太空之感。



诚如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所说:作为科幻电影中绝无仅有的一个,《2001》无意刺激感官,而要激发观众的敬畏之情。
六
同流者
Il conformista
(1970)
本片由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掌镜。
他娴熟运用色彩的心理效应,让各个色块以不同方式排列,激发观众更深处的认知。




再利用自然光线的变化,带出人,建筑层次分明的阴影。


拍意大利破破烂烂的街道时,镜头甚至像酒徒,横竖斜仰俯。




这些带着时代烙印的拍摄手法,使得影片里在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人,更具悲剧性。

五
坠入
The Fall
(2006)
在《大鱼》、《美梦成真》等魔幻片中,我们见识到电影人的想象力。

《大鱼》

《美梦成真》
而西姆·辛执导的《坠落》更胜一筹。
导演把电影划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医院的真实场景。

一个是小女孩头脑里的想象景观,这部分是导演着墨最多的。
本片以看似随机插入的黑白片头。



糅合华丽的调色板。



伴随几乎半秒一帧的缓慢镜头。

打造出现实与想象交织重叠的视觉盛宴。

表现了一个幼小生命,如何拯救另一个绝望的灵魂。

@左影2 :
这是小编今年看过的一切电影里最美最美最美最美的电影!无论色调,剪辑,构图,道具,服饰,还是故事剧本。
四
英雄
Hero
(2002)
尽管亚洲有《花样年华》、《三岛由纪夫传》、《十面埋伏》等非常风格化的影片。

《花样年华》

《三岛由纪夫传》
但这些都不及《英雄》对视觉的诗意、和谐的追求。

掌镜《英雄》的是杜可风,因本片用了四场打斗划分结构,所以他用了不同颜色去渲染。
第一场,红色代表鲜血和火的颜色,即飞雪内心的仇恨。



第二场,蓝色。
蓝色是一种忧郁、深沉的情感特征,表现以无名代表的杀手们,内心世界的不可揣度。


第三场,白色则象征着坦诚,代表着剑客不想刺秦。



第四场,绿色象征生命,代表残剑尊重每一个生命,也有平静的意味。



三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谈到上世纪中期的史诗片,《阿拉伯的劳伦斯》无疑是最瞩目的一部。
本片是用“潘那维申超70毫米”摄影机拍摄,加上画幅宽高比为2.2:1的超宽银幕,让观影者能在大银幕上彻底感受中东沙漠的广袤无边,和细沙松软的质感。
那些飘扬在沙海上的色彩,宛如旋律一般,沿着沙丘蜿蜒的曲线,袅袅而去。




这种无垠,人在其中更显渺小。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会让你爱上电影院的电影。
二
生命之树
The Tree of Life
(2011)
全片只用一种光——自然光。
意在借这样的光感,去寻找人内心的情感。

对于如何使用自然光,本片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曾说:
当你把演员安排在窗前时,天空、云朵和太阳会反射到草地上和屋子里的光,这样你能得到所有这些不同颜色不同品质的光线。





拍摄组甚至曾在三所不同屋子,设计了同款式房间,这些房间唯一不同是,它们位置朝向不同——这样,摄影师可以在同一个时间,挑选合适的光线。



影片中充满了对个体成长的体验,对宗教的博爱和宇宙生命起源等的感悟。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运用这些超现实的画面,敬畏生命。

一
轮回
Samsara
(2011)
本片导演罗恩·弗里克,1992年的一部纪录片《天地玄黄》(Baraka),曾被外媒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
有人甚至声称如果被流放荒岛,唯一会携带的电影只有它。

《天地玄黄》
2011年,罗恩·弗里克又带领剧组,花了5年时间,去了25个国家,制作完成这部犹如冥想一般的纪录片——《轮回》。
本片采用70毫米胶片拍摄,没有任何对白和情节。

纪录片内容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多元化。







自然的和谐。





以及社会的变迁等等。









如网友@Mack 所说:那些平常我们不注意和见不到景物,本片帮你全揽。
片中每一个画面,你都能截屏,装进镜框,挂在墙上——而且,绝对逼格爆棚。
美到让你瞠目结舌。
美到你会感慨,剧情什么都无所谓,这就够了。
最后,小编再多说一句,现在我们提到那些故事差的电影(国产青春片是重灾区),老说,这就是PPT电影。
真的,下次谁这么说,甩这张帖给他看。
就那些美图秀秀调出来的画面,真的是小看了PPT,也侮辱了电影。

好了,最后的最后,又到福利时间。
轻松一刻:小区里一个半岁多的男孩,因为受了惊吓,抽搐,发烧。孩子的爸爸不停地埋怨老婆:说过多少次了,叫你晚上缷妆了,别给儿子喂奶……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网站微信建设运维培训班报名参会,快来点?贊报名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