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引】几个实用妙招调出好身体!解决秋燥上火问题
2015/10/16 广东医疗

喉咙干痒、流鼻血、掉发……,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秋燥”惹的祸。进入秋季,很多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如何自我判断是不是患上秋燥?
A.声音沙哑。
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
B.鼻敏感。
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C.皮肤干燥。
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
D.头发干燥。
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脱落。
E.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如果一个不小心被秋燥“找茬”了,下面您可就要瞧仔细喽!食
枣

枣,能够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养血安神以及缓和药性,是很好的营养品。鲜枣脂肪低、膳食纤维、钾元素和维生素C含量高。
板栗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秋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红薯

红薯富含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铁,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此外,红薯也富含维生素C,并且由于其周围淀粉的保护作用,加热时损失较少。
花菜

花菜性平味甘,有健脾养胃、清肺润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秋燥引起的脾虚胃热、口臭烦渴者更为适宜。
莲藕

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鲢鱼

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滋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既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
水果
梨

梨因鲜嫩多汁,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柑橘

柑橘含有丰富的柠檬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生津止咳的作用,用于胃肠燥热之症;有润肺化痰的作用,适于肺热咳嗽之症。
石榴

石榴汁中抗氧化物质含量比红葡萄酒更高,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抵抗衰老。石榴还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
柿子

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橙红到金色的果实的确是这个季节的最好反映。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大肠经,清热润肺。
香蕉

香蕉是能改善肌肤毛病的好帮手,果肉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最神奇是蕉皮素还可抑制真菌和细菌,治疗皮肤搔痒症,常吃香蕉更可滋润肌肤,防止肌肤干燥。
柚子

柚子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葡萄

葡萄补气养血,健脾养胃,营养价值高,清甜的味道很让人喜欢,而且一直以果实累累的样子成为了吉祥的象征。
饮
热牛奶

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祛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
菊花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蜂蜜梨水

雪梨加蜂蜜味道可口,还可养阴生津、润燥止渴。滋润五脏,口舌干燥自然很快就会消失。
秋季,适合喝什么茶?
乌龙茶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陈皮普洱茶

陈皮普洱茶理气调中、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消积化滞;与普洱茶结合,无论是表还是内涵,均混然天成,堪称一绝。
如何克服“秋燥症”
A、要早睡早起。
由于秋季天气较凉,风声较急,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这样收敛神气,可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B、要调节饮食。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重。
C、要适当的秋冻。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气温相差较多,青壮年包括体质好的老人和小孩不宜马上增添厚衣,宜稍受寒凉,这样更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故民间又有“春捂秋冻”之说。而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此时最宜患病,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
D、要保持乐观的情绪。
秋风吹落叶,常常使人触景生情,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回忆往事,感叹今夕。一些感情比较脆弱的老年人会因情绪波动而出现“心病”。为此,建议老年人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减轻精神负担。
E、要补充能量。
秋季空气干燥凉爽,病菌最容易从口鼻而入,加上人体在夏季损耗过多,体内营养不足,故极易出现秋燥。因此,秋季应适当服些滋阴补品,以补充人体的能量。
F、要坚持锻炼身体。
秋天坚持锻炼身体,对人体的肺、肾、目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故秋天应坚持早晨和晚上进行各种健身运动,如慢跑、散步、练太极拳、打羽毛球等。只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对预防秋燥缠身大有裨益。
来源:新华网天津频道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感动家庭医生投稿平台,为家庭医生点?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