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头条】“健康+”时代来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11/6 广东医疗

    

    

     “健康+”时代来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

     “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健康+’时代到来了。促进国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应该成为我们的国策。未来5年,促进健康应该被摆在最优先的位置,所有政策在制定时都要加入是否有利于人民健康的考量。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国民健康政策。“十三五”期间,健康政策的内容应该不断丰富拓展,所有公共政策都要朝着改善国民健康的目标发力。我们正走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正确道路上。我认为,最好的时代来了。”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不能仅靠卫生系统一己之力,需要社会各方通力合作。为此,《规划》应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城市规划是否符合健康理念,工程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健康要求,社会政策是否有助于健康促进,以及财政预算支出是否充分考虑到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等。”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雷海潮

     “‘十三五’规划包含了从推进立法到健康评价,再到建立运行新机制等多个方面。他认为,未来应落实宪法中有关保护和增进公民健康权利的内容,并积极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使公民健康权在立法、制度、服务提供等层面得到有效保障。要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机制,由卫生部门承担起健康影响评价的公共责任,有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保障国民健康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障和增加公共投入。”

    

     建立一体化的大卫生体制

     中华医学会秘书长饶克勤

     “以慢病为例,防控策略执行力较差的原因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不够,投入不足,社会关注不够,政府主管部门执行力和监管力不够,缺乏有效的部门协调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

     “很多健康促进政策没能实实在在落地,是因为执行部门的“碎片化”现象非常严重,权力分散,责任缺位。建立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随着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应该成立国家健康委员会,建立全面健康治理的组织体系、决策平台和协调机构。此外,要在各级政府的党政领导中,树立全面健康治理的理念。“考核干部的政绩不能再看GDP,而是要看他管辖的那个地区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慢性病发病率,这些指标最能综合全面地反映改革成果。”

    

     告别“以病为本”的服务体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

     “健康中国是个好命题,医疗卫生系统更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核心和骨干。下一步,做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也是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

     如果把现在的服务体系比作高楼大厦,那么,基层医疗技术薄弱和医疗资源匮乏,就是制约整栋大厦建设高度和坚实程度的短板,应该把这个短板补齐。他特别提出,基层全科医师队伍是撑起大厦的基础,对于这支队伍的建设,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雷海潮

     “‘十三五’规划蓝图还应该针对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疾病风险因素,扩大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立省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显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和主要地方病的经济负担。同时,应落实政府责任,破除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的逐利机制,促使其为患者提供优质适宜的诊疗服务,回归促进健康、减少疾病的功能定位。”

     来源:健康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感动家庭医生投稿平台,为家庭医生点?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