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防不胜防!领500代金券卡上少1万!年底红包陷阱大盘点
2015/12/30 广东医疗

    

     速读

     手快有,手慢无。

     作为人类的挚爱,微信红包是诱人的,让人深陷其中,让人欲罢不能,甚至可以让人不吃、不喝、不睡不如厕……

     它也是危险的。一秒钟损失数万元,几天输掉十几万等消息不断见诸报端。

     抢红包大战又将打响,你还在苦练技巧?狂练手速?

     先把这个看完再说。

    

     【起底红包陷阱】

     木马”伪装者“!

     花样翻新,千变万化!

    

    刘女士

    代金券"勾"走1万元

     刘女士收到朋友发来的抢红包链接,点开后发现是500元代金券。但领到这张代金券,需要在指定的网站中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填完资料后还需扫描页面下的二维码。

     然后不到5分钟,她就收到了银行的提示,自己的银行卡被划掉了1万块钱!

    

    网友小张

    700元红包没到账?

     河北石家庄的小张,近日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人在发红包。他下意识地抢到一个,竟然700元!奇怪的是红包内的钱迟迟不到账,自己银行卡反而被扣了700元。

     这是咋回事?

    

    

    王小姐

    抢完红包,来了客服

     王小姐进入一个微信抢红包群,一入群就抢到红包。点开红包后,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等信息。

     结果信息泄露,骗子假冒某电商客服告诉她,前段时间购买的衣服因系统升级资金冻结,需办理退款手续。王小姐按其提示操作,钱没了!

     揭秘:

     木马“伪装者”,这绝大多数微信骗局的本来面目!这种红包与普通红包看似相同,但实际上却是木马程序,受害人点击之后,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就会被不法分子获取,之后在异地转账,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

     赌博”新赌场“!

     内有玄机,包赔不赚

    

    女老板

    几天输掉十几万元

     年轻的女老板小妍(化名)加入行业内一个微信群,没料到误入以抢红包形式进行赌博的群。受群主唆使,小妍参与“抢红包游戏”,几天时间就输掉十几万元。

    

    小何

    娶老婆的钱都没了在某车行做代驾工作的小何,进了一个红包群。群里一封红包动辄数百元,有人分分钟就赢了上万元。

     他渐渐动了心,选择了“最大最小”游戏,即抢到最小红包金额的,要发红包。一个月下来,他输了2万多元;再拼几把,他卡里的钱全被掏空。

    

     揭秘:

     这样的红包群,有群主、庄家、代包手、“鬼”等角色,庄家会从每个红包里“抽水”,然后玩家手机内装“神器”、作弊只赚不赔;代发红包的会破解红包金额的每日上限,让输钱变得没有“止境”!

     警方表示,这种形式涉嫌聚众赌博,代包手从中营利属从犯,群成员算涉赌。此外,在红包群中装“作弊器”的,属非法占有,达到一定金额就涉嫌诈骗。

     营销

     白忙活!

     都是商家的诡计!

     “恭喜你,邀请好友一起抢,你的红包金额可变大,活动时间内达到100元,即可提现。”

     类似让红包变大的“合体红包”玩法,大家都不陌生,但关键很少有人都真正将这100元从商家那里装进自己口袋!

    

     揭秘:

     这种红包金额偏大,但红包抽取后,需要关注公众号;不管你红包金额是多少,都需要转发到朋友群中,邀请别人一起来抢。

     实际上,这些红包最后变现的概率非常小。通过欺骗消费者的方法来骗取关注,忽悠更多人为其作免费的推广。

     小把戏

     作案手法”闻名遐迩“

     但隐秘性强,让人防不胜防

     AA收款?憋说话,看图——

    

    

    

     创建这样的假红包非常简单。

    

     简单到没朋友,但很多人就是被骗了!

     避险攻略

     1.真正的“红包”是这样的

     微信工作人员称,无论是微信个人红包还是平台派发红包,合理的渠道应该是用户获取微信红包后自动存入微信“零钱”,再由“零钱”进入“银行卡”,绝对不存在需要用户填写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要求。

    

     2.你的钱是怎么没的?

    

     “红包诈骗”一般都是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引诱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后,再通过植入木马或局域网干扰等,对用户的手机号码进行拦截,将验证码直接发送到不法分子的手机上,这样,用户绑定在第三方平台上的银行卡就会被盗取。

     3.三种红包离远点

     第一类是设置提现门槛的红包,可以单纯地认为,它们只是诱取更多粉丝关注;

     第二类意在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要求填写,从而出现信息泄露,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第三类更为危险的公众号,它们打着“发红包”的幌子,实施诈骗之实。这一类一般需要点击不明链接、扫码。

    

     4.怎么与红包愉快玩耍?

     ~不要随便点开陌生人的红包,更不要轻易填写个人信息。

     ~尽量不要在手机上下载抢红包的插件。

     ~用正确的心态参与到抢红包的游戏中,不贪图便宜。

     ~如遇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的情况,请认真核实后再填写。

     ~如果不小心打开了带有木马的红包,请及时更换银行卡、支付宝等相关财务信息,及时通知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及时请专业人士对手机进行技术处理。

    

     此外,当用户参与资金返还等活动无法兑现时,可通过客服反馈和举报,一旦发现欺诈、收集用户隐私等恶性行为,微信团队会对其内容及账号进行查处。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医药卫生人才招聘”,总有合适的职位在等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