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停招17年!这个医学专业的本科招生要恢复了?!
2016/2/21 广东医疗



导读:年前,多家医院已经出现了儿科停诊的现象。2月2日,卫计委出台“儿科不得拒诊”引发医生不满。儿科医生荒已然白热化,如何解决儿科医生荒已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
进入全面二孩时代,儿科医生的紧缺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关注。日前,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发布2016年工作要点,正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
据悉,国家卫计委已将此列为2016年的工作要点之一。这意味着,从1999年起停止招生的儿科学专业将有望时隔17年后恢复本科招生,各界对此高度关注。


事实上,近日有多名四川省政协委员联名致信教育部,请求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儿科专业,增大人才培养力度,以缓解儿科医生荒的社会问题。
对此,国家卫计委官网昨日发布“科技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将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督促共建院校率先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扩大本科招生规模。这也是有关部门首次明确对恢复儿科专业的呼声进行表态。

推测儿科医生缺口20万
据了解,1983年我国曾设立儿科本科专业,但1998年教育部和卫生部以“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为由,对儿科专业做出调整,并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目前,我国仅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十余所医学院在培养儿科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约四百余人。绝大多数医学院到研究生阶段才细分儿科专业。
一边是家长疾呼儿科“看病难”,对儿科水平的要求更是“要求最好”,而另一边却是日益捉襟见肘的儿科资源。
官方并未发布儿科医生全国缺口的底数,但有专家推测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在20万。据调查,即使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儿科医生比例是0 .4/1000,也就是说相当于2500个孩子才有一个儿科医生,而美国儿科医生比例达到1.6/1000。
全国层面的数据显示,全国儿科医生比例在0 .23/1000。在乡镇医院中儿科医生的专业水平更是堪忧,有本科学历的只是少数。不少医疗机构中儿科医生由成人内外医生兼顾诊治儿科患者。
另据媒体报道,在上海70%-80%的儿科医生都是在上海四所儿童医院中,仅有20%-30%在其他医院中,而美国80%-90%的儿科医生是在基层。
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教研室副主任周蓓华就调研发现,目前儿科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综合性医院的儿科不断萎缩。
据上海媒体报道,上海的二三级医院儿科萎缩现象严重,很多医院5-10年没有招过一个新的儿科医生。一些医院关闭儿科,是因为实在开不下去了,儿科医生都辞职了。

造成儿科荒原因
造成儿科医生荒有多重原因,除了“急剧增长的患儿需求”外,儿科医生离职转行是一重要原因。2010年以来,有超过5000人放弃了这个职业。
儿科医生面临的尴尬现实是:收入低、风险大、医生少、压力强、家长怨、部分综合性医院的儿科被撤销……
曾有网友对比了几家儿科医院的收费情况,例如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门诊及护士护理平均会诊费用1055元,会员价844元;而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收费标准呢,据丁香园曾报道称宠物医院挂号费150,是正高门诊的10倍。
还有一个原因,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中,医学院的本科教育中取消了儿科专业,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则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其中的一门课程。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认为,儿科学专业的取消,从根源上造成了今天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因为目录没有了,甚至国家自然基金的申请当中都没有儿科的目录,那儿科肯定是处于弱势,这个学科发展就会受一定的影响。”

再如,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从医前选择专科方向时,大多不会选择儿科。为什么?首先,儿科被称为“哑科”。由于孩子小不会表达,所有的症状都是由家长转述,因此在治疗上,儿科医生都要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来判断病情,因此医生的风险也就相对更高。
而且,儿科对医院的贡献相对较小导致绩效考核工资低。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医院)到现在为止八十年代出的物价还在运营,同时现有的公立医院都要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因此在各个医院绩效过程当中要看每个科室的创收比例,科室对医院的贡献度,儿科恰恰最少,因为小孩又小,用药也少,处治也少,基于这种前提下创收一定少,所以在医院里面如果不给儿科医生一个特殊的偏向的政策,他收入肯定低。”
此外,医学生的培养时间很长,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现状,依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孙锟说:“(20)12年我招进来,5年本科,3年规培,3年专科医生培养就是11年。等于我招的这一批的学生,我退休了,他们还没有做儿科医生。”
2015年,国家卫计委曾提出过一些建议来缓解这个问题,比如“降分录取”儿科专业,根据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自2015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不过,这个政策引起了网友的质疑与反对,比如有网友称,“儿科缺人已多年,正常人的解决思路无非是提高待遇吸引人才,但讨论了这么久,咱们国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居然是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也就是说,本来无法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差生,可以通过加试的分数取得儿科的执照!在儿科医患矛盾异常尖锐的当下,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就是:儿科是劣等医生。”

已有医学院恢复儿科招生
不过,也有人认为,破解儿科医生荒,不能寄希望于恢复本科招生。除了口腔科外,目前国内任何一个医学院校的内科、眼科、外科、皮肤科都没有单设本科专业,但这些科室的发展没有出现儿科的艰难处境。
一名医学院毕业生向记者表示,儿科人才紧缺,只是表面原因,其背后是儿科“费力不讨好”,职业吸引力差,“儿科这口饭不容易吃”。
他告诉记者,儿科面对的是不会表达与沟通,容易情绪化的儿童,基本上是一个“哑科”,此外儿科病情变化多端,病种多样,“儿科其实很难”。再加上,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让家里的孩子变得越发金贵,儿科医生的压力和风险也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几年一些医学院已经开始尝试恢复从本科培养儿科医生。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2012年开始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只是由于国家政策里面没有儿科专业,只有临床医学专业,所以专业名称叫做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
实际上,招收的学生不是很多,每年保持30人左右。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也表示,如果儿科学整体环境不改变,虽然招收了30个学生,但可能也不是所有学生会毕业后真正从事儿科学。退一步讲,每年30个名额,也远远满足不了儿科实际需求。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也从2105年3月起恢复了本科阶段的儿科学专业,但目前尚未面对高考统一招生,生源来自于校内的专业调整。
然而“儿科荒”的解决,并非眼下靠钱、行政干预等单方面措施就能迅速解决的,好医师的培养、好的医护环境建成需要国家、社会及个人付出巨大的精力与时间。
来源:南方都市报、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


邀你来战!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猴赛雷”全国新春挑战赛!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