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透彻!专家点破8句健康真相,让你从源头杜绝生病!
2016/7/15 广东医疗

    

     导读

     小小: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变得丰富了,但是很多人却越来越容易生病,尤其是进入中老年之后,很多慢性病就会扑面而来。哪些行为举动是健康的隐形杀手,小编整理了8个健康小知识,小伙伴们可是要擦亮眼睛,多多留心。

     1、爱开空调不出汗,迟早要作病

     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这是什么意思呢?

     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得病吗?

     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因为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地气,能长寿。在平房里消暑,我不主张用空调,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

    

     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不得不用空调,空调出来的是透骨头的风。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男同志过了32岁,女同志过了28岁,再老呆在空调房里,就觉得透骨的凉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都是和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对身体健康特别不利。

     夏天,人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所以这时候要用点西洋参这样的药物辅助你的阳气。

     夏天特别热,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会觉得心慌气短,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你的阳气扩散了。中医大夫这时候叫你吃点生脉饮:

     人参,补中气

    

     麦冬,清肺气

     五味子,收心气

     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益的方子。夏天多喝点生脉饮就不会感到很疲劳。

     2、种子就是生命力,多吃五谷可养命!

     无论以肉食为主的民族,还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都得吃谷物。为什么呢?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还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农村孩子吃的都是当年的新粮,即第二年的种子,尽管这些孩子很少吃鸡鸭鱼肉,但身体长得很健壮。现在城里孩子什么好吃的都有,却老是吃陈粮烂谷子,养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

    

     我们东方人是以谷物为主,老祖宗给我们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但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天天用这样肚子去对付牛排、鸡腿,能不长胖吗?

     说到吃饭,大家觉得很简单,其实一点不简单。五谷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谷,是养命的,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谷;

     五果,是我们吃的水果、蔬菜,是帮助你消化的;

     五畜,为益,肉类是起到补益作用的。

     在谷物中,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吃小米的好处,大家知道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的代称。在所有的谷物里,我们的祖先是把最好的粮食供奉给上天。为什么拿小米供奉上天?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小麦、稻米就其营养成分,都比小米强,小米是粗粮。

     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谷子种到地里是一大片。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过去女人生完孩子为什么喝小米粥?因为小米粥的补养效果特别好。维持生命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谷为养,五谷中的首选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蔬菜的“蔬”,是草字头下一个“疏”字,因为蔬菜有疏通的作用,当你觉得肠道不通畅的时候吃蔬菜有助于消化,再看荤菜,草头下一个“军”字,古代晕字和军字是同源的。荤菜天天吃,越吃越糊涂,蔬菜越吃越疏通。

     3、吃好早午饭,睡好子午觉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

     半夜相当于冬至,阴气最盛;

     正午12点相当于夏至,阳气最盛。

     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饭一定要吃好,因为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帮助你促进消化吸收。晚饭切记少吃点,别早上、中午都凑合,晚上吃得丰盛。

     吃得太饱太好,就易得富贵病。《黄帝内经》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老吃大鱼大肉这些东西,就会出现糖尿病的痈、疮、疽。

     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叫消渴病,老百姓很少得,都是富家人得。人吃得太好了,不能消化,就会变成内热,出现了消渴症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咱们现在跟过去帝王的生活差不多,天天都吃好的,所以很易导致血糖、血脂高。

     一些老年人,平常孩子们不在家,就对付着吃,早上、中午都吃剩的,晚上孩子回来了,就做顿好的,孩子吃得挺香,他看着也想吃,孩子也说您累了半天多吃两口吧,老人于是多吃了两口,结果,半夜就叫120了。

     这是因为什么?早上、中午吃得多了,心气可以借自然界的阳气,晚上借不了。脾胃属土、心属火,土和火是儿子和妈妈的关系,火生土。心是妈妈,脾胃是儿子,本来妈妈这儿一高兴,心气就散,力量就弱,您这边又多吃东西,吃完东西要消化,脾胃要加大工作,但脾胃功能弱,自己没劲了就要跟妈妈借劲,中医讲这叫子盗母气。本来妈妈就已经很弱了,你这边再增加它的负担,半夜可不就犯病么?

     中国人特别强调老年人要睡子午觉,就是子时和午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时辰:

    

     半夜12点至1点:是子时,这时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间;

     中午11点至1点:是午时,是阳气最胜,阴气初生的时候。

     阴阳两气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你就转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子、午两时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中国古代很多人吃两顿饭,不是因为没粮食,早上9点至10点是脾胃最好的时候,下午2点至3点是小肠功能最好的时候。所以建议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觉,吃两顿饭,对老年人的养生极其有益。

     4、健康不能太机械

     “牛奶里含激素,吃西红柿可降解;西红柿含残留农药,可服阿托品;服阿托品,小心生物碱中毒,吃点扁豆吧;扁豆也有毒性呀!喝牛奶吧,牛奶能中和扁豆的毒性……”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

     很多人都是这样,担心这个有激素,那个有农药,于是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喝的。

     其实,健康不能太机械,坚持一个正确的大方向走下去就可以了。

     就像要从北京去上海,只要往南走,坐飞机也好、乘高铁也行、还可以开车,甚至走着去都没问题,目标都是一致的,都能到达,只是方式不同。

     5、年轻时,你找病;年老时,病就来找你了!

     今天想喝酒,猛喝一番,明天不想吃早餐,又不吃,这样太随意的生活可不行。

    

     就像开车,路好,车也好,但一脚猛踹油门,车速达200迈;一脚又猛踩刹车,立马停下。车不舒服,人也不舒服。

     这酒啊,

     看起来像水,

     喝到嘴里辣嘴,

     流到肚里闹鬼,

     走起路来绊腿,

     半夜起来找水,

     早上醒来后悔。

     人的健康要靠平常定期维护,而不是等到出了毛病再找医生。好比都知道要经常给车做保养,如果你不保养,车就会出毛病。刹车片不经常换,车就刹不住。

     记住:年轻时,你找病;年老时,病就来找你了!

     6、发胖不是发福,是发祸

     中年发胖,很多人都称“发福”了,其实是“发祸”。发胖会带来很多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等等。

    

     高血压,年轻时没什么太大感觉,但十年以后,心、肝、肾、脑都要受到影响,我们常见的中风、脑梗大都是高血压引起的。一旦脑梗、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全家都跟着受累,所以,我常说,一人脑梗,全家瘫痪。

     我在门诊碰到过很多有钱人,四十几岁脑梗好多次。如果四十多岁出现一次大的脑梗,这一辈子就毁了,有再多的钱有什么用?带不走,也花不了。我们往往以这个人挣钱的多少来判断他的成功和价值,实际上,钱的作用只是让我们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更有意义。

     以粗茶淡饭养养胃,

     用清新空气洗洗肺,

     让灿烂阳光晒晒背,

     忘却尘世的苦和累。

     7、孝顺父母,别请保姆

     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忙,觉得照顾不上父母,心理有愧疚,于是花钱给父母请保姆,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

     这一点,我坚决反对。

     给父母找保姆,未必是孝顺。我一直强调,老年人能自食其力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干活。有句古话“人老先老腿”,当这个人不能动的时候,活动受限制,很多病就来了。

     8、少吃一点、多动一点、开心一点

    

     少吃一点

     控制慢性病,首先要控制体重。

     ①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曾在报告中估计食用富含蔬菜和水果的膳食可以使全球癌症减少23%(最佳估计)、7%(保守估计)和31%(乐观估计)。

     ②粗粮至少占全天主食的一半以上,而且要搭配细粮一起吃。粗粮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物质,具有减肥、降脂、降糖、通便的作用。粗粮主要包括谷物类、杂豆类、块茎类,像玉米、小米、燕麦、荞麦等都是市面上常见粗粮。

     多动一点

     “民以食为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吃得很好、吃得很饱。缺乏运动是现代人的通病,所以提倡“民以动为先”。

     建议每人每周进行相当于23个健身活动量的运动:

     做饭、洗衣服、擦地板等,可达到3个活动量;

     快走60分钟、打网球35分钟,可达到4个活动量;

     一天一万步,一周就能达到23个活动量。

     开心一点

     家庭生活的负担、人际关系的紧张、社会竞争,日积月累,往往会造成某种障碍或生理机能失调。给您几个缓解压力的招:

     ①没乐找乐:培养兴趣和情操,如唱歌、看电影;

     ②体育运动:与同事、朋友、家人一起投身到运动中;

     ③沟通交流:与最信任和亲近的人诉说烦恼和忧愁。

     外番:夏季贪凉易惹祸

     夏季受寒易伤阳气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阳气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如果损耗了阳气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指出,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新陈代谢。

     古语讲“百病从寒起”,可以说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也表示,夏天是阳长阴消的季节,是添阳的最好时机。而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

     在专家看来,老百姓常说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并不是没道理。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袭体内,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泻胃疼、患肠道疾病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体内,给秋冬季留下病根。

     夏季贪凉误区你中几个

     夏天气温正高,很多人都十分贪凉,虽能享一时的凉爽,却不知道这样损害健康,以下这些方式便是最常见的消暑误区。不妨对照看看,你中了几个

     1大量吃冷食

     炎热的夏季,吃冷食是人们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冷饮和冰镇西瓜,因为清凉爽口备受欢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着一大个冰镇西瓜,用来代替晚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指出,西瓜本身性偏寒,且体积大,通常人们一次吃的量也比较多,因此对人体阳气的耗损也更大。姜良铎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体内阳气比起其他时期相对不足。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会对人的阳气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

     张湖德也提醒,过多的生冷食物使体内聚集了过多的寒气,容易导致秋冬季得病。

     2休息太贪凉

     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着膀子在街上溜达;整夜开着空调睡觉;甚至觉得在床上太热,干脆在地上铺个凉席。这些都是人们常见的行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遭受风寒,损伤阳气。 夏季人体毛孔张大,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开空调、睡地板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3运动后立即冲凉

     夏日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内,但运动后的燥热、流汗也往往让人难以忍受,不少年轻人会用冲凉水澡来降温。“但这会让更多的‘寒邪’进入体内。”姜良铎说。 张湖德则表示,人体对温度的适应是需要过程的,一下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不要说用凉水冲澡了,运动完用凉水冲头甚至冲脚都会使湿寒进入体内。另外,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因为这样做同样会加重体内的湿寒。

    

     4不同人群无需特别照顾

     夏天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老人孩子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脾胃受寒的现象,而其他家庭成员并无大碍。有时,同样在家中吹空调,女性也比男性表现的更易受凉。

     张湖德认为,人与人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对抗寒气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壮年阳气相对较重,而老人和小孩则体质稍差,易受到“寒邪”的侵扰。而女性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寒邪”和“湿气”也会经常侵扰她们。因此,体质较弱、阳气本身就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凉,更应该小心寒邪侵体。

     夏天要学会“热着过”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们要顺着阳长的规律,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1远离寒邪

     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寿世保元》中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张湖德认为,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

     并且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也要注意不可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水最伤阳气。

     2用热水泡脚

     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可以供给它能量。张湖德表示“热则血行、寒则血凝”。

     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水温以42℃~45℃,温暖舒适为宜。

    

     3常洗热水澡

     因为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

     另外,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4解暑要喝热茶

     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夏日受欢迎的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解决当时的热气,短暂地给人体降温,并不能真正地解渴。

     5运动必不可少

     《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杨力认为,夏天要“以汗制汗”,因为依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气要外泄,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但专家特别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

     一般建议选择早上,因为人体早上的阳气比较弱,这时锻炼可以补阳气。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6女性更要“热养”

     杨力特别提到,女性的热适应比男性差,尤其是体质比较寒的女性,更该注意保暖。张湖德认为女性阳气不足,又以血为用,女性更要注意补阳气,因为气能生血。

     因此,夏日里女性要特别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少吹空调,多运动,做蒸气浴,达到出汗排毒的目的。

     来源: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越健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