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三方五家”医改联合研究报告发布,得到国际组织高度评价,原因是······
2016/7/24 广东医疗

    

     小小:“三方五家”历时两年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合研究报告》于22日在北京发布。医改联合研究指出我国在卫生领域虽然成就斐然,但是依然会坚持医改方向和目标,继续推进改革,并提议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突出中国在基层卫生服务方面的先行实践,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这份研究报告会给中国的医改事业助力多大?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哪些实际的医疗福利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

     △视频《国际组织高度评价中国医改成效》

     一项由“三方五家”,即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时两年的医改联合研究指出:

     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医改成就举世瞩目,但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并进一步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

     这些措施包括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人民群众更多地使用基层卫生服务,减少依赖费用较高的医院服务等。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三方五家”密切合作,研究扎实深入,所提建议对编制“十三五”医改规划具有积极参考价值,要对此报告成果认真研究吸纳,使之发挥推动医改的积极作用。

    

     我国在卫生领域成就斐然

     报告指出,在过去30多年,中国有6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同时在卫生领域成就斐然。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中国对卫生的基础设施投资显著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强化。

     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覆盖人群超过13亿,覆盖面稳固在95%以上,织起了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5年的29.97%,80%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医疗机构。

     中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34岁,健康水平总体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挑战

     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已成为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有1.4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至2.3亿。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最严重的健康威胁,在每年1030万死亡病例中的占比超过80%。吸烟、久坐不动等生活方式、饮酒等高风险行为,以及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等多种因素拉动卫生费用的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当前卫生支出水平的持续增长带来较大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亟需通过改革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来应对新的挑战,中国政府也已充分认识到推进卫生体系实现战略转变的必要性,并已采取了大量切实有效的行动。

     坚持医改方向 继续推进改革

     报告建议,中国应坚持医改方向和目标,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从目前以医院为中心、侧重服务数量和药品销售的模式,转向以健康结果为重点、更加注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建立高价值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如果不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国的卫生费用预计会从2014年的3.531万亿元(以2014年价格为基准)增加至2035年的15.805万亿元,分阶段预测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4%;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从2014年的5.6%上升至2035年的9%以上,其中预计60%以上的增量卫生支出来自于住院服务的增长。

     本报告在20个背景研究、30多个案例分析、对中国21个省开展实地调研以及6次技术讨论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务实而具体的改革措施,以建立高价值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和筹资模式。报告提出的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八项改革建议,其中包括:

     ▲ 建立“以人为本的优质的一体化服务”(PCIC)新模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核心地位。这一新模式将围绕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服务,通过电子工具和数据共享,实现与上级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整合。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加强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合作,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负责卫生领域系统性质量和绩效的改善,包括公共和民营部门。

     ▲让患者熟悉并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增加对卫生体系的信任度,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关其自身健康服务的决策过程。

     ▲改革公立医院,使其更加侧重疑难重症的治疗,将常规性服务转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改变服务提供者的激励机制,以患者健康结果而不是提供治疗的数量或开药量作为支付的基础。

     ▲提高医务人员的地位,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为他们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和更大的支持,建设适应新型服务提供体系的卫生人力队伍。

     ▲允许合格的民营医疗机构提供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与公立机构进行公平竞争,协同发展,并建立适当的市场监管机制。

     ▲根据疾病负担、人口分布状况及日常卫生服务需求,确定卫生领域公共资本投资的优先顺序。

     报告建议,中国需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施和推广这些改革。

    

    


     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推进复合支付方式改革

     报告提出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八项改革建议,其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核心地位”列首位。国务院医改办常务副主任、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介绍,这一要求与当前正在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不谋而合。

     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完善有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尤其是就医秩序的相关政策环节,比如医保支付,价格机制和体制构建,怎么分级定价,怎么实行差异化的定价政策,以及医保支付制度,现在各地也在积极推进。

     在支付环节,新医改以来,人社部门已明确提出要在总额控制的基础上结合门诊统筹来开展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的机制和风险分担的机制。

     人社部医保司副司长颜清辉介绍,人社部正起草相关文件,进一步推进改革。要结合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全面推开医保总额控制,进一步系统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以及按床日付费等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另外要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服务行为的监管,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体系。

    

     △图自CFP

     成功经验值他国家学习

     “几十年前,中国在卫生领域推行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等创新措施,向世界展示提高数亿人的健康水平和大幅延长预期寿命是可能的。”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说,“今天,中国可以再次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层卫生服务改革,实现患者优先,转变对昂贵的医院服务的依赖。我们相信,这些改革将会改善服务于所有中国居民,约占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卫生体系。”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表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医保的全面覆盖。同时,中国已建立很多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儿童计划免疫,破伤风等疫苗等已经实现全覆盖,也消除了很多流行性疾病,还使孕产妇和儿童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这些都是中国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来学习”。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表示:“现在要以人为本。这就意味着要加强从社区到医院、再到社区的各级卫生服务,建立各级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让人们在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获得所需的服务。”

     “还要有更高效的跨部门合作,让人们规避吸烟和不健康饮食等危险行为,并做好健康老龄化的准备。”她说。

     来源:央视新闻、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等

    

     为中国医改事业大迈一步点!!!↓↓↓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