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学养生丨五脏之充(下)
2015/6/19 德明中医

    

    点击上方“德明中医”可以订阅哦!

    

     读经典学养生丨五脏之充(下)

     大千老师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食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脾胃其充在肌

     脾胃者,其充在肌。什么意思呢?肥肉啊包括一些肌肉组织,能充养让你发福的叫做其充在肌。脾胃吃得好、吃的多,人就发福,肌肉就松弛,反之就消瘦。脾胃主营养,是营之所居,所以一个人肥头大耳说明脾胃之气壅盛。肥头大耳不是褒义词而是贬义词,什么状态最好呢?就是不胖不瘦,很有精神,显的不枯瘦也不肥胖,适中状态最好,脾胃之气化生的营卫之气最好。一个人心宽体胖,和缓之气运行周身,反映了脾胃宽缓之气充养着肌肤。比如一个人做生意奔波劳苦就不会胖,往往生活安静就会胖,说明原来是急气、紧张之气,每一个细胞都紧张的不得了,没时间宽缓,整个气团是紧缩的状态就不胖,奔波劳碌时不胖。但一旦安下来了,紧缩状态缓解了,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组织都放松警惕开始养膘了,人就发福了就胖了。

     所以咱们说脾胃者宽缓之气,有的人长期忧愁不乐吃不下,得了萎缩性胃炎。什么叫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缩缩着吃不下东西,为什么?就是长期忧思或者干脆不断自己饿着自己,最终把胃给饿缩缩了。悲愁忧思导致肝气郁滞了,脾胃没有宽缓之气了,吃不下东西了。这时候如何治呢?畅其气机,吃些开胃的东西,宽缓的东西,慢慢把胃撑起来,就又能吃东西了。不建议大家割胃,只要能吃进去东西就有办法治疗。吃好吃的嘛,什么是好吃的?不是鲍鱼鱼翅是好东西,是能开胃的、吃了开心的叫好东西。一切跟着感觉走,你喜欢吃酸甜的就吃酸甜的,喜欢吃辣的就吃辣的,喜欢吃臭的就吃臭的,八成是身体需要。

     原先讲肝病的病人忌吃刺激的是不对的,不吃刺激的胃怎么开啊,胃不开气血怎么运化啊?所以在饮食上不要刻板地跟着饮食喜禁表走,这是寒的,那是热的,虚寒的人不能吃凉的,连水果都不敢吃,水果不吃新鲜的生气从哪里补充啊?所以很多养生书既普及中医,又害了中医,害了大家,中医不是那样讲的。现在很多病人忌口,本身是虚症缺东西,又忌口,什么都不敢吃。牛羊肉不敢吃是发物,虾蟹也不敢吃,蔬菜水果也不敢吃,寒凉的东西一概不敢吃,光敢吃热的,什么是热的?辣椒是热的,你吃去吧!什么东西都要阴阳搭配、温凉并用,酸甜苦辣咸五味均和,适口就好,没有那么多的喜禁,要根据喜禁表走就活的太累了。

     气态的四时五脏变化

     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冬气封藏;到了春天肝气长起来了,小苗长起来了,通于春气;然后到心,到了夏天了,万物繁秀、百花齐放;到了秋天肺气,果实累累;然后脾胃缓和之气,寄于四时,通于土气,这就是整个一个气态的五脏变化。

     在这里大家注意一点,脾胃最后一句话: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阴不是阴寒之气,不是阴寒的极致。阴是致养(《易·说卦》:“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像大地一样致养万物。像母亲一样,这个母亲做的很到位,至阴真是不错的好母亲养育儿女。 所以古人讲阴阳一定知道后面所指,至是做到家了的意思,阴是指母亲,指大地,指营卫,指养育身体的气血,这个东西到家了,通于土气。

     肝脾肾为本,心肺为标

     黄褐斑是肝气瘀滞在那里,肝脾不好,抹的药有的有腐蚀作用,把外面角质层磨掉,里面的鲜肉露出来大家想想什么后果啊。为什么每个人都爱美啊?其实说白了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气好,但是她不知道美是来源于整个气团的和畅,要想各方面都好,把气团调好就行了。气团怎么能好啊?从五脏来讲,心肝脾肺肾要调好,肝脾肾为本,心肺为标。光肝脾肾好了不行,心肺也要好,心肺好的前提是肝脾肾要好,这个关系大家要明白。

     很多人得了心脏病心悸、心气不衡、心突突的不舒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肝脾肾导致的,内经上不是讲了吗?真心痛和厥心痛,很少有真心痛,到了真心痛这个人就死不治了,真正心脏出了问题这人就死不治了。厥心痛是五脏其他之气表现的心脏疼痛,其实不是心本身的问题,很多人得的心脏病是来源于肝脾肾肺的。很多人心悸吃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效果不是很明显,很重要的原因是结在下面不在上面。

     注:本文节选自大千老师《续讲内经》 第2课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