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金方看说话的艺术丨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上)
2015/7/12 德明中医

    

    点击上方“德明中医”可以订阅哦!

     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上)

     大千老师

     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脐下也)。每日初入后,勿言语诵读,宁待平旦也。旦起当专言善事,不当先计较钱财。

     又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脚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

     冬至日,只可语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语。言有人来问,不可不答,自不可发言也,仍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

     ——《千金方·道林养性》

     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

     这里讲到慎言语,什么意思呢?就是少说话,说话要谨慎。这是中国特有的含蓄,外国人跟中国人这一点是很不同的,接触过的就知道,外国人还是比较直接,中国人爱绕弯子,办事说话,心思都很含蓄。我记得周易上有一句话,“慎言语,节饮食”,这是八八六十四卦中节卦中的一句话,为什么要慎言语啊?建议大家看一本书,这本书叫《增广贤文》,很多话讲得很实在,大家可以打印出来看;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类似的话都是从这书流传出来的。平时我们看很多人说话喜欢占先机,信奉有理不如话多,认为有理没用,话多有用,于是就不停地说,为的是“占领宣传阵地”。不管是吵架,还是办事、交流,都喜欢多说,打口水战,拿自己的声音把对方压倒。

     但是古人却告诉我们要慎言语,告诫大家言多必失、言则伤人、祸从口出……我上次也跟大家说过,多说则伤气,像个气球一样漏气了,是由于你说话多导致的漏气。就好比歌唱家,天天唱,不注意保养,中气就竭了,中气一竭,说话就没劲了,说着说着说不动了,不想说了,说不出来了。所以这里讲“修心即平,又须慎言语”,就是告诉大家,人活一辈子,话不在多而在精;“贵人言语稀、贵人言语迟”,说话要慢,把语速放慢,不要说得太快像炒豆子似的,要像大海很深沉,不像小溪一样不断地哗哗地流。你看凡是那个能说的,滔滔不绝的,都要小心,这个也是希望大家这方面能够注意。

     “华其外必悴其内”,华其外外在哪儿呢?就是说话过多,过于华丽、过于华美、滔滔不绝,但往往是他把重点放在这个方面,就是内在没有完善;悴其内,悴就是穷、少的意思,里面不行,没内涵,都倒出来了,里面没东西了。

     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

     “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气海是哪儿?肚脐下的小肚子,说话都从那儿出,不要从胸中出,更不要从喉头上出。说话尖声尖气的,这个都是头重脚轻的表现。庄子说过,“真人之息以踵”,就是说真正有能耐的人,呼吸都好像从脚后跟发出来的,其实不是脚后跟,就是很深的地方发出来的,这种呼吸,这才叫做(深)腹式呼吸嘛,大家要练腹式呼吸,要练深长呼。这个《千金要方》就说“常想声在气海中”,这样久而久之,久久练习,这样大家说话就不耗气了。如果老拿胸中、老拿喉头说,“气竭在中”,气竭了。天天说、没完没了地说,说得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大家看看身边的朋友、同事,多少人是这样。天天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车轱辘话”,就那么点事,说得他自己都不能自已,自己都停不下来,说完之后你问他说的啥,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

     旦起要专言善事,不当先计较钱财

     早晨一起来,一爬起来,就要言善事。什么是善事啊?利己利人的事,利己的“利”当然不是利欲熏心的“利”。对自己能够养生的事和能够帮助别人的事情,要做这种事情,要说这种话。不要上来就说要挣多少钱、赔了多少钱,斤斤计较钱财。你看现在不管是去饭店吃饭、或者跟别人去咖啡厅、或者在大厅里、或者在哪儿, 凡是看有工作之后的人们在谈论的问题,三三两两一桌的这样,大部分都在谈挣钱的事,大部分都谈这个事,没有几个谈学习的事,太少了!每个人,或者眉飞色舞地说、或者专心一意地去听,都是谈如何挣钱之道,全都是升官发财的事。早上爬起来就讲这些事,大家想想这样下去,先不说身体能不能搞好,心神能不能安宁都是问题。

     注:本文节选自气学教材五 《大千老师讲日常养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