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每日推荐一周汇总
2015/10/12 德明中医

     点击上方「德明中医」可快速关注

    

    

     ▲内蒙古赤峰·乌兰布统草原

     德明中医每日推荐一周汇总「2015年10月第二期」

     气学中医论月经▌问:月经期间身体哪些功能下降?

     女子月经期身体最虚,为什么虚?气血放出去了,一下子塌瘪了,它要重新孕育,塌瘪的过程女子身体虚,所以说女子来例假的时候尽量要休息。呼吁国家立法,女子来例假要休息一天,这时候要是大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就虚上加虚使你更弱。所以我建议即使不休假,来月经了也不要大的动静,不要好强,让你跑业务你就跑,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跟领导吵,跟孩子吵,跟老公吵,都不要这样做。那天是你最虚的日子,要静养,待它过去才行。和男子失精是一个道理,总是盈了亏,亏了盈,人有一个生理曲线嘛,就像月亮一样,圆了亏,亏了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都是有生理周期的,有人说这段时间身体不好,过几天又好了,有时候身体有劲,有时候没劲,运动员也是总要调整整理周期,有重要比赛的时候把身体调到最好,它也不是一直身体状态都好,总是起起伏伏的。如果运动员在比赛当天来例假了,那就坏了,干什么也干不了,拿第一就够呛了。

     所以大家要细心发现自己什么时候旺什么时候衰,不断地去总结,看跟天气有没有关系,跟季节有没有关系,跟地域有没有关系,跟白天晚上有没有关系。有人晚上精神白天不精神,有的上午精神有的下午精神,有人春天爱闹病秋天不闹病,有人秋天爱闹病春天不闹病。大家善于总结,不要天天关注买什么衣服,婆婆怎么地呀,领导难相处呀,孩子又打架了,不要太关心这些,多关心自己体会自己。学无非两种学,一种是内学,一种是外学,外学关心外面的事情,内学关心身心,身体状态怎么样,气态怎么样,关心这些。内学为本,外学为标。

     延伸阅读:《论月经疼痛的道理》

     治病在缓不在急所以大家不要迷信温热药,温热药辛散药温里药是你有一定的能量基础,你有一定的气血的前提下,它给你烧一把。常年的沉寒痼疾也不是靠温里药能一下子去除的,要暖风频吹,小雨频下,和风细雨慢慢地病就化了,不要急,不要狂风暴雨,不要烈日干晒。有的人说湿霾之气有大太阳晒几天就好了,这个话不能这样说,人有生机则活,无生机则死,太阳暴晒几天大地马上干裂,转到了另一面,湿霾还没去。屋子中藏污纳垢之所很多,外面太阳一晒,藏污纳垢之所不能及时晒除,而外面的大地已经干裂。

     所以治病在缓不在急,在于生机不在死机,积重难返,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能奏效的。有的破国亡家之后,从治到乱再到治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个王朝结束另一个王朝马上建立,中间都要经过一个过程。

     所以我们看病要像钓鱼一样要有耐心,训练烈马天天调,修身养性也是天天调,跟你本性作斗争去参破,不是一天两天能建功的,日积月累。现在很多慢性病不是三付药五付药能治的,长年累月的,不仅是通过药单独就能奏效的,方方面面的生活起居观念心态都要发生改变。而且你跟病人气场要和,这样病才能慢慢治愈,不然这个病治不好,你即便知道病机在哪儿,他不听你的,不相信,乱吃其它的药,或者干脆不投缘,没法治。

     如何学习中医中医是气界之医,只有从气的层次才能学好中医。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不好,中医无以学。

     学中医在中医之外而求之,不得只局限在中医本身,不然如在庐山中而不识其面目也。

     中医非学而成,感悟而成;非读书可成,实践可成。

     不识药,不尝药,不知药之性,何谈用药开方。

     不认识自己身体变化,何由睹他人之身体变化。因迩及远,以已推人。

     多读古书,用古人思维学之,可入中医之门,非此,中医不入也。

     沉潜之,慎思之,明辨之,三年中医可以近矣。

     慕名利而学中医,终不可得,何故,以其智昏浮故也。

     延伸阅读:《学习气学中医的几点建议》

     中医的感而遂通所以跟大家说这个气学中医的含义,就在于希望大家在下面勤学内功,在日常生活不断地体证,多看古代哲学的典籍才能有所证悟。不然到老学中医一场空,中医没有学成,可能身体还要毁了,对自己或对病人都没有过多的帮助,这就走到了中医“形”方面的一个死胡同。因为《黄帝内经》一再讲,上医守气,下医守形,形可以说是形体的形,也可以说是形式的形,总之形是变化万端的,因为中医的书汉牛充栋,不胜枚举,学一本你觉得还很有道理,再学你就发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下手,就像狮子遇到一群角马群无从下嘴,整个草原奔跑的都是角马,看花眼了,如果陷入这样的理论的海洋,大家有多大的精力都无济于事。

     所以说一定要执一道,就像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你只要把那个最简单的核心,知道在哪,并且能勤而行之,熟练应用,慢慢地就可以化而成之,可以不断地推广,这些也都是孔子写《周易》说的一些话,“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没有思考没有作为,寂寂然没有任何动作,但是感而遂通天下。一定要强调一个感,这个非常重要,感不是思维出来的,不是想象的,也不是苦思冥想的,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于是通晓了天下的故。故当道理讲,这是孔子对《周易》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地步。

     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可以这样说,可以真正代表孔子的最高成就是他写的这个易传,又叫十翼,是对《易经》的解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周易》所有的显学方面的道理融汇贯通,用非常波澜壮阔的文字表达出来,留给了后人。他是孔子最高的学问成就,而并非是《论语》或《春秋》。如果有人有志于易学显学方面钻研的,可以努力来看《易传》,并且能够背诵,《易传》的《系辞》通篇都是至理名言,经典的话不断被后人引用,从我来讲,我非常崇拜孔子对《周易》显学方面的理解。

     学开方必须尝药我记得谁说过这个话啊,治病啊,识药不难,断病难,这一点也不假。识药不难你就尝药,慢慢的通过临床了解药性,这个没啥问题,几年下来你就对大部分药,基本药性都入门了。但你得有个前提,得走正确的道路,不是看两下书就可以的,把这个中药学你背会了就会用药了?不是的,必须尝药,是不是观察药的习性啊,生长环境之类的。“主要是看药物的形?”,这个也不是这样的,这个药啊,百分之七八十通过口尝都能感觉出来,这就是咱们学气学中医的学员必修课。你要想学中医,想会开方,尝药是必须的。而且对这个中药啊,你必须像自己家吃的菜啊,瓜果梨桃一样熟悉,这一关过了之后,主要问题就是断病。这个病来了怎么断,其实经验多了你就发现,大部分得病就这几种,七八种都超不过去,翻来覆去的,方子也就那几个方子。

     延伸阅读:《开方原则与尝药》

     中药的浓煎与稀煎这个熟地,关于我用药的经验,熟地多少克算多,多少克算少,有人发现熟地用少了入中焦,用多了入下焦,这个我觉得不是很准确,但是用多用少是有差别的。很多人身体素质差,肾虚,你用多了他便溏,熟地过于滋腻,我不建议用的特别多,很容易拉稀,消化不了。入中焦入下焦在于药的浓淡,煎的太稀了,不够浓浊,救急的时候就不太好,药量还是不变,给他浓,浓煎浓服和稀煎稀服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有人虚阳外越的厉害,你浓煎的效果好,稀煎的效果差,就像盐汤一样,盐一定量,汤少了的时候咸,水加多了,自然就不咸了。就像上次那个急性胆囊炎一样,药味很少,但是一定要宽宽的水,热服,水能够把药的药性加倍地发挥出来。怒风扬沙啊,拿一把沙子往空中一扬,风大的时候沙子能飞很远,而且打人很疼,如果说风不起,沙子扔起来还是掉下来。什么是风啊?就是这个水,沙子就是药。比如说有人得了急腹症,你喝一小口,和喝一大碗,热汤热水下肚子里,明显不一样。

     所以在这儿告诉大家,煎服法很重要,一是水,二是温度,第三是小量频服还是顿服。

     关于作用部位,可以说浓煎往下走,稀煎上达,所以发汗的都是用宽宽水。填补真阴要浓,但是还要照顾到脾胃,不要太浓了,太浓了伤脾胃也不好。大家开方用药,不要搞的剂量太大,不把病人当人,病人都有一个承受能力,并不是送的东西越多越好,东西太多把道路都堵上了,强压压垮了,还不如少量往里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