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精选
2015/10/26 德明中医

    

    

     ▲拍摄:米多

     地点:安徽省黄山

     德明中医精选「2015年10月第四期」

     小儿拉肚子小方一般小孩受寒肚痛,拉肚子,你们就一碗淡姜糖水就可以了。如果想加大点劲,怎么办呢?

     如果寒大,肚痛甚,在淡姜糖水的基础上加花椒。一岁加一粒即可,如果你孩子是三岁,你们就应该加几粒花椒啊?不用加多了,一岁加一粒,都听明白了吗?本来你们很多人都是幼儿园的嘛,加到10粒就可以停了。

     如果小孩吃了不洁的东西,或感觉有湿热的肚痛,拉肚子怎么办呢?在你判断不清的情况下,教大家一个万能方,寒热通治。姜糖水+花椒+黄连,通治寒热肚痛,拉肚子,黄连加一克即可。

     如果有食积,再加大黄3-6克,有寒积,我们就是这个方了。如果肝脾不调的,再加陈皮。

     微甜甘淡是补养之道补益药以甘品为主,唯甘能补,甘者缓之,唯辛能散,唯酸能收,唯苦能发。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都是甘味,都是正甘,很中正的药,这些药的气有强有弱有静有燥有阴有阳。

     补药要甘,或以甘淡为主,不管补哪里,补肾也好,补肝也好等等,都要有甘味或以甘味为主,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苦入心,补心要用苦,咸入肾,肾要用咸来补,这个是不对的。入和补是两回事,而且说的也不是一个层次,现在很多补肾的药用盐炒,这个是很有问题的。

     跟人身之气最接近的是甘缓之气,甘淡之气,为什么我们每天吃的都是甘淡的食品呢,大米,白面,土豆,水等等,这些东西跟人身最接近,最中正,平和而不伤正气,而滋养的东西。你总不能天天炒辣椒吃,抱着盐罐子吃盐,天天喝醋,天天吃糖,过甜也不好。

     微甜,甘淡是补养之道,要铭记在心。

     所以大家开方子一定要以中道为主,在这基础上你再微苦微酸,微甘微咸微辣,凡是大苦大辣大酸大咸的均非正道,只能说是偶以攻邪,不能常服,大家一定要记住。

     ●延伸阅读:《补益类中药学习总结》

     秋冬进补到了秋天,阳气衰弱,冬天阳气闭藏,产后风病人春夏愈,秋冬重,春夏能好转,到了秋冬严重这是自然规律的一个循环。所以到了秋冬天,准备过冬,秋天要贴秋膘,补益气血,为冬天充足的气血做准备,很多动物到了秋天拼命的吃,为冬天做准备。那人也有,气血一年四季的升降开合,到了冬天,产后风病症会加重,因为气血不足,外面又冷,内外因会导致加重。

     所以到了冬天,这时我开方会加些收涩药,乌梅、五味子、芍药等收涩下,使气血紧一些,致密一些,用来抵御外面的风寒之邪,这个会有的。为什么要立冬治呀?因为立冬气才真正开始闭,正好趁那个时机收涩下,春天加强通筋的药,再根据春天大的气机蒸发升腾,一下子带动了整个气机重新运转,就像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又苏醒过来。这样冬天不至于加重,春天又能很好利用这生长生发的时机,使产后风这个病症趋于好转。

     秋冬补益特别推荐

     「德明养生人参养元汤」

     http://b.mashort.cn/S.Z2T4AU?sm=ff7ab1 (复制整段信息,打开手机淘宝可直接访问)

     开方需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盐要同水一起用。干姜要在滋阴补气药中用,不然旱地行船。

     干姜同石膏一起用,就像桂枝和白芍,干姜同连芩,姜辛和五味子一样。

     干姜温里驱寒,石膏清弥漫的热势,二者又共解表。

     其实开方要想办法开个不寒不热,微温或微凉的方子出来。如果单纯开干姜太热了,所以要有反佐的药,加入党参,麦冬,白芍,甚至石膏都是这个意思。比如很多泻下的药用芩连,大黄,不妨加干姜,附子之药,一边寒一边热正好中和了,同时又都有推运散积的作用。

     比如温中用干姜附子,不妨加些人参甘草大枣麦冬,以润之,不至于太辛热。

     开方是一个协同组织的事,上下左右里外深浅各个层次都要照顾到。坚决不要开一边倒的方子。

     如开一个除肝郁心中痞闷的方子:

     首先要有标本,本在肝要用当归白芍,标在心下郁气,要用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如果有虚还要补虚。

     这里面当归白芍是一对阴阳。白芍滋阴,当归畅血。

     半夏陈皮白术茯苓是四个不同程度散气去标郁的药,半夏最厉害如镐,陈皮次之如锹,白术再次如耙,最末是茯苓如帚。

     ●延伸阅读:《大千老师气学语录节选》

     气浊则感之以浊气▋问:现在城市的人口味越来越重,喜欢吃甜辣,是有所补益还是恶性循环?

     大千老师:两方面来说,第一精虚则补之以味,可能确实需要味重的东西补自己的精。第二浊气太重郁气太重,吃普通的淡味已经感受不到香甜,所以需要吃口味重的,很多人吃很淡的东西吃不了,相当于浊气和浊气相感,耳朵背所以小的声音听不到,只能加大声音。

     气清则感之以清气,气浊则感之以浊气。现在人们有钱吃不到好东西,比如醋,大家都没有时间自己酿醋,都是买的,而买的醋好醋很少。喝的酒都没有酒香,都是工业勾兑的。所有工业性的食品包围着我们,各个餐厅做的食品都是放各种精、催生素生产的,好东西可能真的吃不到。像樱桃原来是小樱桃现在是大樱桃,大樱桃虽然甜,但是没有小樱桃的味了,好东西在慢慢消亡,反而人们培植出来的越来越包围我们。

     ●延伸阅读:《健康的法宝之平淡饮食》

     从气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医我们治病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注重形体某一方面的变化,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不从气韵的层次上来考虑问题,你仍然不能抓住变化的规律。中国建国之后搞证的研究,肾阴虚,脾阴虚等,搞这样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后来也不了了之。因为气的亡缺,只是从形体的症状上来套是什么证,五个选三个,是填空还是选择,又到了形体上的追求,这个肯定是死胡同。

     所以跟大家说一下,中医真正的特点是认识到了气学,所以我们这里讲这个中医叫做气学中医。主要是告诉大家,时时刻刻把握住从气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医,理解理论并且指导临床。不管是舌象、脉象、面象、身形之象、走象、坐象、眼神之象,所有的象都揭示气象。以后我给大家准备一些舌片,让大家看一下,如何从气的层次来体会人的舌苔和舌质,一定要用第一眼来看,中间不要有任何的思维,有了思维就局限了。跟看人一样,第一眼看人就有一些直觉,尤其是一些女同志。我们搞气象也是这样,用第一眼来看,而且不要去分辨,舌苔的薄厚,厚腻,这些等明白了以后才可以讲出来分析出来。像喝水一样,水的热冷,喝一口就有感觉,然后把感觉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延伸阅读:《从气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产后风虚证患者严禁汗蒸▋问:老师我想问问产后风泡温泉或者蒸桑拿什么的管用吗?

     大千老师:诊室里面有篇文章,产后风误治病例,第一条就是蒸,汗者心之液,汗是血之余,什么意思呢?人出的这个汗啊,就是气血化出来的,大汗亡阳,大汗亡血,就是告诉大家这个汗不能人们这个汗呢不能妄出,出大汗晚上运动完了,骑单车运动完了,出一身透汗,你这个身体好的时候可以顶得住,身体不好的时候容易虚脱了。你看去那个澡堂子,有那个身体弱的人,一蒸完当即倒那了,啥道理?出汗出太多了,伤血伤气。所以说凡是产后风虚证患者严禁蒸,这个是明令禁止的,你们可以看看去,那个误治的病例都是病人自己写的,不是我胡说的,蒸桑拿,发汗,凡是虚证病禁止。

     什么是虚症病,几点:精力体力不好;第二浑身怕风怕冷,感觉身体像掏空了一样;第三脚跟空痛,眼干眼涩,头晕心悸,这些大部分都可以列在虚症病的范畴之内,但是具体的还要结合病症来看。确实有真实假虚的现在,但是十不及一或者百不及一在我看的病当中,所以说我不建议,非常不认同发汗疗法。有好的没?有好的,这个就像中彩票一下,你别给我举一个,他中五百万了,你也天天抓去。还有泡温泉啊,这个我不好说了,就像泡澡一样,适度可以,过犹不及,你天天泡,尤其人动水,为什么老人讲坐月子不能动水啊,不能洗头,因为水相对来说是寒性的东西,动了水容易引到身体里面的寒,导致病情加重。尤其你从水里一出来,这个水蒸发身体凉,风再一吹,你就更觉得寒发冷。再一个水是阴性的东西,还是尽量的少动为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