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口」看内经里的气
2015/11/10 德明中医

    

     从「气口」看内经里的气

     文丨大千老师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首先咱们看它的行文,我们要抓住几点:

     什么叫做气口,气口在哪?

     胃者,水谷之海,这个怎么解释?

     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为什么叫做五脏气?

     1.什么叫气口

     什么叫气口?顾名思义,气口就是气的出口,或者是气的关口。为什么叫气的关口?咱们讲过气学中医,人身一团气,气流行于身体里,营卫之气流行于经脉里,一身大气斡旋周流于一身当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气化的。

     那么气口在哪里?就是寸关尺,这个就是气口,在这气的出口或者关口,可以体察气的状态,也可以叫气的窗口,在这里开一个小窗,摸这个动脉,就可以体会人身磅礴之气的状态和运行,所以叫气口。古人对名词的定义很直接,没有那么多绕来绕去的,如果考证来考证去,考证得很繁琐,八成是路走错了,都是直来直去的,气口就是气的出口或者关口,在这里可以体察整个人身之气。

     2.水谷之海

     第二个问题,“胃者,水谷之海”,为什么叫海,是什么意思呢?用海来形容水谷之气的磅礴、广大。从吃饭开始,水谷之气从食道下到胃里面,辗转小肠大肠,最终从直肠肛门出去了。如果会望气或者感知气的话,你会明显感觉到,水谷下肚之后,氤氲蒸腾变化,从食道一直到大小肠这段,就像大海翻腾一样,这是胃的水谷之海。还有气血之海,髓海,都是用来形容气的种类气之广大磅礴。

     咱们知道人身是一小天地,往往用天地的名词来解释人身,都是相通的。比如说用河流比作经脉,用藏气的地方比作海,凹陷处比作溪、谷、渊,都是这样来的,理解了天地就理解了自己。同理,理解了自己就理解了天地,这是第二个问题。

     3.五脏气

     第三个问题,“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不是藏于胃以养五脏,总是会带一个“气”字。当然五脏有时候不带,但是胃气肝气脾气,都是带的。再次强调,黄帝内经这本书,是从气的层面写就的,如果大家读黄帝内经,对这块不理解的话,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个黄帝内经,你没法读,也读不懂,并且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但是关于气学的黄帝内经这块,现在慢慢地被大家淡忘漠视曲解了,导致中医的临床不尽如意。有的人说临床读黄帝内经有什么用呢?怎么指导临床?没办法指导临床。那么因为没有通过形看到气的层面。

     一身之气的整体

     咱们把这句话串一下,“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主就是能观察五脏一个主要通道的意思。“歧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咱们吃食物叫五味,五种味道作为代表,通过嘴进入到胃,通过脾胃的消磨,水谷之气蒸腾,取之变化为赤,化成血和气,沿着经脉养我们的五脏六腑。这种气蒸腾起来之后,必然沿着手太阴肺经,循行到寸口这个地方。同时循行过来这个气,也是一身之气的体现。

     咱们说过一身之气荣,则四肢百骸之气皆荣,荣是荣盛的意思,一身之气衰,则四肢百骸之气皆衰,这是一个整体。一个人乐,大家都乐,一个人不乐,大家都不乐,大家是一个整体,互相影响。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些变化的,这只是说一个大势。就像股票一样,大盘一跌,大部分股票都跌,大盘涨大部分股票都涨,但是也有个别的逆大盘。

    

     往期推荐

     (点击标题可跳转)

     ▼

     《五脏与五气运化》

     《五脏六腑气化的过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