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的误区
2015/12/29 德明中医

     小编题记:被家长这样强按喝药过的同学举下手...

     良药苦口的误区

     文/大千老师

     ▍问:苦为发破?微苦则小发、小破、大苦则大发、大破?

     苦能坚阴的说法不对,没有说苦能益阴,这个说一下,甘药能益阴,甘药酸甘益阴,辛甘益阳,中药里甘味药占主体,酸味药二成,辛味二成,这个是开方子的标准,以甘为主,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大地的滋养。把《伤寒论》中所有的方子都算上,攻伐方子甘味药占三成,补益方子甘味药占七成,这个是一个不公开的秘密,跟大家说了,是一个原则。

     中药配伍重在味道

     所有的方子的配伍都在味道上,不下功夫体察是不行的。酸药微酸,苦药微苦,大凡治病,除非是实证,才用大苦、大辛的药,现在人的汤药不好喝是我们中医人的耻辱。首先汤药补药非常好喝,喝的时候不反感,如果自己有虚喝了会非常舒服。现在人开方子少君子多小人,搞得药腥臊乱臭没法下咽,完全把病人给耽搁了。两阴夹一阳是坎卦是不对的,非常有问题,因为不管是丹道上讲,还是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必须有土气从中间做和事佬,做中和,也就是甘味药,这没有任何疑问。

     良药苦口的误区

     所谓的良药苦口跟大家说一下,古人得病多实证,苦药能治,用甘苦之药,所有的方子都有甘药,为什么加甘草?不是平白无故加甘草,《伤寒论》上大部分的方子,不管是补益的还是其他都是在甘药的基础上再加其他药。古人多实证所以加苦药破而发之,没有人说补药非常难喝,现在人用全蝎、蜈蚣、羌活,还有其他的乱七八糟的搞不明白的药放到锅里以后,熬出来烂臭,捏着鼻子喝也不愿喝。

     经方的道理

     好药都很好喝,大家尝尝《伤寒论》的方子,麻黄喝过吧,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味道,桂枝甘味还有点辣,芍药微酸,石膏也没有什么怪味,知母熬出来微苦,也没有什么怪味,黄连是正苦,为什么不拿苦参熬出来喝,大家可以尝尝苦参有多么难喝。开方一定要注意,就是加一个药就会难喝的不得了,苦参都是外用基本不内服。大家多看这些方子,经方之所以叫经方是有它的道理的。甘味占第一,你看着不起眼,其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甘中见辛,甘中见酸,甘中见苦,甘中见咸,只是比例搭配的问题,淡味也属于甘,白术、茯苓也属于甘。现在一些治风湿病,不知道补气血只知道用祛风湿药,罗列祛风湿药物的大集合,太有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延伸阅读:「淡中养真系列」1.淡中养真

     2.补益类中药学习总结

     3.五味令人口爽

     4.「淡中养真」医案一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德明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