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得想哭 | 哈姆雷特欧菲利亚
2015/2/6 哲学园

     每一件艺术品都是

     文明馈赠我们的礼物

    

     米莱早期的作品都非常专注于画中的细节,尤其集中在描绘出美感以及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在《欧菲莉亚》(Ophelia ,1852)中,以丰富的自然界动植物和环境元素,米莱创造出密集而精心设计的画面。这种方法被人称为“生态绘画法”(pictorial eco-system)。

    

     《欧菲莉亚》现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

     .

     阅读中

     打开这段视频

     聆听这段

     凄美的音乐

     会给你带来

     不一样的感受

     .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 欧菲莉亚 ·

     莎士比亚笔下的欧菲莉亚,是哈姆莱特的恋人,雷欧提斯之妹,大臣波洛涅斯之女,曾经是纯洁善良,无忧无虑的。

    

     但是,当她迈入青春的门槛后,绚丽的生命之花却渐渐枯萎了。她依恋、顺从,别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在父亲和恋人的对立世界中,迷失了理智的欧菲莉亚也迷失了方向。恋人厌恶她、唾弃她,父亲和兄弟也不理解她、埋怨她,她的生命已没有了内容。最后,她满身盛装,自溺在一条铺满鲜花的溪流里。

    

     而事实上欧菲莉亚的原型来自于都铎王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Katherine Hamlet(凯瑟琳·哈姆莱特)的女人 ,失足落入埃文河身亡(就在莎士比亚出生地沃里郡的斯特拉福德附近那段河流)。虽然最终的结论是,她曾提着一些沉重的水桶,不小心失去平衡而死,然而传言说她患有失心疯, 这次死亡是一次早有预谋的自杀。不管怎样,莎士比亚在16世纪很可能将它作为创作的题材,从而塑造了欧菲莉亚这个人物。欧菲莉亚这个名字是不寻常的,甚至可以说它并不算一个正式的名字,唯一可靠的是其词源来自于古希腊文,意为“帮助,善,救济,好的”。

    

     当代摄影师争相模仿米莱的这幅欧菲莉亚名画

    

    

     甚至插画也来凑热闹

    

     迈克·杰克逊和前妻(猫王女儿)丽萨·玛丽

    

     · 米莱 ·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1829年6月8日-1896年8月13日)生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一个以泽西岛为根基的显要家庭。他惊人的画家天份使他在11岁时便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读,成为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在那里,他认识了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和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他们三人在1848年一起成立了前拉斐尔派。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艺术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眼盲的女孩 | 米莱 | 1856

     伯明翰博物馆艺术画廊收藏

     米莱的《基督在父母家中》(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因为描绘出圣家庭一家人在满地木屑的杂乱木匠房里工作,引起了相当争议。

    

     基督在父母家中 | 米莱 | 1850

     他的《一个胡格诺教徒》(A Huguenot)受到大众普遍欢迎,描绘一对情侣因为信仰的冲突而分手时的场景。他在后来许多作品中也描绘了类似的题材。

    

     一个胡格诺教徒 | 米莱 | 1852

     前拉斐尔派的主要拥护者—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支持米莱的这种绘画风格。米莱与拉斯金间的友谊使米莱认识了拉斯金的妻子艾菲·格蕾,他们见面后不久,埃菲替米莱做模特儿,画出了《赦免状》(The Order of Release),接着他们两人坠入爱河。尽管埃菲已嫁给拉斯金多年,但她竟还是处女之身(据传闻拉斯金是个恋童癖者),后来她的父母了解到事情出了问题,于是她提起了离婚诉讼。这段三角关系在维多利亚时期大为出名,甚至还编成了戏剧和歌剧。1856年正式离婚后,埃菲便和米莱结婚,她替米莱生下了8个孩子。

    

     赦免状 | 米莱 | 1852

     从1870年开始米莱的作品显示出他对伦勃朗的推崇,显著的作品如《西北方通道》(The North West Passage)和罗利的少年时代(Boyhood of Raleigh),这些画作显示了米莱对于英国的扩张和探索世界的兴趣。

    

     西北方通道 | 米莱 | 1874

    

     罗利的少年时代 | 米莱 | 1871

     米莱在185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准会员,并且很快又被选为正式的会员,在学院里他相当的杰出而活跃。他在1885年被封为男爵,成为第一个获得世袭头衔的画家。在弗雷德里克·雷顿(Frederic Leighton)于1896年去世后,米莱当选了皇家艺术学院的主席,但他也在隔年由于喉咙癌而去世。

    

     欧菲莉亚 | 米莱 | 1852

     这位前拉斐尔派的创始人之一

     最为后人所知的却是这幅

     欧菲莉亚

     米莱的这幅画有前拉斐尔派的另一个特点:既不是纯粹的写生画,也不是纯粹的戏剧性想象出来的作品。那漂浮着尸体的河里长满水草,像丝绸的绣床,而周边的自然环境也闪着奇异的光彩。米莱这样记录自己在室外画背景时的情景:“在一把只能投下不到半便士大小阴影的伞下,我像裁缝一样每天坐11个小时,在够得着的地方放着个水瓶,来解决我在奔流的溪边的干渴问题。我也可能被风刮到水里,产生和溺死的欧菲莉亚相似的感觉。”而作为模特的西岱尔也因为躺在一个底下有油灯加热的浴盆里而患了严重感冒。她的父亲险些因此和艺术家们打官司。此画的创作过程也足够体现拉斐尔前派艺术家对艺术的诚实和热爱。

    

     · 沃特豪斯 ·

     但是,最伟大的《欧菲莉亚》却不是米莱的这幅,而是以其用鲜明色彩和神秘的画风描绘古典神话与传说中的女性人物闻名于世的沃特豪斯所绘。

    

     欧菲莉亚 | 沃特豪斯 | 1894

     1909年被《艺术日报》选入“英国绘画大师”作品。其引人入胜之处,正是画家在早期作品中就展露了的对女性身体姿态的精妙刻画。沃特豪斯选取的这一时刻,是已然错乱的欧菲莉亚独坐自然深幽处,将采来的野花插进长发。有东方色彩的长裙和饰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腰腹的丰满,同时紧凑的袖身和袖口又显露出双臂的修长。最终,那个下颌轻扬,双手曲肘稍举,抚弄发花的姿态,协调了下半身的放松和庄重,透露出死与爱带来的最宁静的疯狂和最高贵的美。

    

     欧菲莉亚 | 沃特豪斯 | 1889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1849年4月6日—1917年2月10日)英国新古典主义与前拉斐尔派画家,也是皇家美术学院会员。

    

     欧菲莉亚 | 沃特豪斯 | 1910

     沃特豪斯被认为成前拉斐尔派画家,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沃特豪斯早期受阿尔玛—达德玛和弗拉德里克.列顿影响,因此偏向于新古典主义,只是后来受伯恩—琼斯,但丁.罗塞蒂等人影响,便倾向于前拉斐尔主义。

    

     · 休斯 ·

     其实,除了米莱和沃特豪斯之外,还有一位皇家美术学院的画家所绘的“欧菲莉亚”也很出名。那就是阿瑟·休斯。

    

     欧菲莉亚 | 休斯 | 1865

     阿瑟·休斯在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结识了罗塞蒂、米莱和亨特。米莱非常欣赏他的《欧菲莉亚》。他和这些朋友一同进行了牛津联合大厅的壁画工程。休斯的绘画风格自始至终受到前拉斐尔派风格的影响,许多主题都来自其他成员的创作,比如欧菲莉亚、阿瑟王故事、但丁故事等。

    

     欧菲莉亚 | 休斯 | 1852

     画中的溪流和花朵是被风格化的前拉斐尔派的画法:紧凑,清楚。其他部分则有着休斯式的迷蒙:暗绿和红暗示着,而不是显示出欧菲莉亚的疯狂和迷失。

    

     原作现藏于曼侧斯特艺术画廊

    

     · 其他 ·

     欧菲莉亚因为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的缘故,一直是画家喜爱的题材,而今天的人们则因为前拉斐尔派对这个题材的贡献,衍生出了不少新的作品,以重温这段凄美的故事和怀念优雅美丽的主人公。

    

     欧菲莉亚 | 亚历山大·卡巴内尔 | 1883

     亚历山大·卡巴内尔是法国学院派画家,其艺术可作为法国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沙龙学院派艺术的代表。卡巴内尔的历史画和宗教画追求表面的艺术效果,在这幅画上也得到了体现。如花的少女无力、无助、无望,流水和缤纷的落花似乎也在为她叹息。

    

     By Thomas Dodd

    

     By Bert Barelds

    

    

    

    

    

    

    

    

    

    

     And will he not come again?

     他会不会再来?

     And will he not come again?

     他会不会再来?

     No, no, he is dead.

     不,不,他已经死了。

     Go to thy death-bed!He never will come again.

     去吧!他永远不会回来。

     ……

    

     编辑 / jun

     素材来源于网络 鸣谢艺术家创作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转自艺甸 artvoi

     鸣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