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夜曲
2015/2/15 哲学园

     小编按:

     上一期发的向情人节致敬的图文《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转自【艺甸artvoi】,由于小编疏忽,将原已编辑好的艺甸信息给误删了。特向【艺甸artvoi】及读者致歉!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哲学园转了很多艺甸的图文。是的,小编特别喜欢艺甸的风格、品味---从内容选材到排版设计,都是小编特别喜爱的,甚至小编也学着艺甸的风格模仿设计了一些bnner(希望艺甸的编辑不会告我抄袭^_^)。自有乐趣在其中。

     哲学园除了对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比较关注外,对哲学与艺术的关系也是关注的一大焦点,因此,对于一些读者提出的少转一些与哲学无关的文章,小编是有不同看法的。

     哲学是一个最开放的学科,没有之一!可以说,现代西方文化的各个具体学科,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源头。现代哲学的专业化,既提升了哲学的逼格,但同时也使得哲学全面沦陷。哲学需要人类不断进化,再产生出像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康德那样的全才---这不是不可能重现的!

     因此,哲学园致力于一种尽量包含多领域、多学科的哲学综合,以体现哲学的开放性以及其特有的智慧。在专业化的同时,更加广泛地对其他领域进行猎涉,还哲学本来的面貌。

     在此感谢艺甸artvoi,同时希望哲学园的读者也能喜欢。

     八十八个琴键演绎

     三段感人爱情故事

    

    


     你可曾知道,我能感受到,你看我时很远,你看夜空时很近,而我愿做那一颗星,出现在你的星空里。再多的纠葛也挡不住与你相爱,不能熄灭你的光芒,不能淹没我的希望。

    

     肖邦博物馆

    

     · 青涩·初恋 ·

    

     弗雷德里克·弗兰西斯科·肖邦

     1810.3.1(2.22?)-1849.10.17

     这是存世唯一一张肖邦的照片

     拍摄于1849年,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24岁的“钢琴诗人”肖邦在家乡华沙欣赏歌剧时被一位长发飘飘的少女所吸引,她是康斯坦雅,明亮的双眸中闪烁着对音乐的爱恋,肖邦也悄悄地看着这位让他动心而如水一般的女子,肖邦对自己的好友说自己夜不能寐,总是思念着她的一点一滴。于是他将所有的爱意浓缩到了乐章中,这便是著名的《F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F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钢琴演奏:瓦伦廷娜·李斯蒂莎(美籍乌克兰钢琴家)

     《F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诉说着他们之间的唯美故事。肖邦初遇少女时那一阵阵砰砰的心跳,难掩羞涩之心,在他心里她是轻柔的,如同仙女一般,仿佛是上帝带给他的宝藏。后来他们沿着河畔散步,一起乘着风看着夕阳,肖邦向她讲述自己的心事,此时的肖邦希望能这样一直陪着她走下去,每当夜晚来临,这份爱却更加深沉,凝聚成一团火,就要爆发,他的内心在不停地挣扎,但却始终没能表露自己的那份深情,又是一个明媚清晨,布谷鸟在歌唱,一切又归于平静。

    

     姑娘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肖邦的心弦,可他明白,现实并不会轻易了却他这一桩心事。往后的每个夜晚,他都会安静的坐在钢琴前,能做的也只有用音符写下对康斯坦雅的每一份情。思念时的每一刻是孤独而又美好的,那种揪心而凄凉的无奈,那些他对她诉说的往事,都勾起了他青涩的回忆。可他并不知道,康斯坦雅却并没能完全了解他的心意,直到肖邦离开之后,她才恍然大悟,眼泪模糊了双眼,也许就是初恋的滋味,纠葛而单纯。

    

     肖邦雕塑 | 波兰·华沙

    

     · 邂逅·思念成灾 ·

     第一段感情的遗憾,让肖邦对待爱情变得小心翼翼,25岁的他为了挚爱的音乐,背进离乡踏上通往维也纳的道路,在那里他遇见了自己儿时的好伙伴玛利亚·沃金斯基。

    

     玛利·亚沃金斯基

     这一次的重逢,肖邦不再彷徨,他主动向玛利亚示意好感,两人一同度过了甜蜜却短暂的时光,由于不停地奔波、本就体弱的肖邦日渐消瘦。他决定不再犹豫,向玛利亚求婚,而玛利亚自然不会拒绝,可幸福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玛利亚的家人却难以接受肖邦,认为他虽然有才却身患重病,不想自己的女儿与这样一位音乐家度过后半生。

     肖邦赠予玛利亚的手稿

     玛利亚是个传统的女子,她不会违背家人的意愿,宁肯放手。两人即将分手的那天,肖邦来到钢琴前,望着钢琴前这位让他曾以为可以陪伴自己后半生的女人,为她弹奏了一曲,这首《降A大调圆舞曲》还有另一个名字——《告别圆舞曲》,也许这就是命运吧,音符在琴键中如潺潺流水缓缓流淌,时而明快,时而亢奋,肖邦苦笑着,面对一次次的伤痛,这种不被爱神眷顾的讽刺,让肖邦将自己与回忆捆绑,他在与好友的信件中说道:“也许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我只能归结于为我的不幸”。

     降A大调圆舞曲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钢琴演奏:亚瑟·鲁宾斯坦(美籍波兰钢琴家)

     · 爱过·不舍 ·

     在维也纳音乐沙龙里的日子并非顺风顺水,还好有李斯特的赏识,为肖邦争取了不少的演出机会,也帮他摆脱了整日沉浸在乐谱当中的单调而乏味的生活。一次,肖邦在弹奏过后,仍难掩兴奋之情。人群中一位长相并不出众,身材略显矮小,穿着朴素却有股成熟气息的女人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他,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见,可肖邦并没有注意到她。

    

     喜欢男装扮相的乔治·桑画像

     但这位比肖邦大五岁的女人显然不甘心就此错过与自己钦慕的音乐家相识的机会,经李斯特的介绍,这位酷爱女扮男装的女人终于得以认识肖邦,已经被命运玩弄了又玩弄了的肖邦再也不愿意轻易的接受一个女人,可这个女人绝对不是一位简单的女人,殊不知她当时的名望远远超过肖邦,她就是乔治·桑,她是一位民主主义人士,一位爱骑马、喜欢男装、抽雪茄、爱酗酒的奇怪女人,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让肖邦不能自己。

    

     年轻时的乔治·桑

     其实那个时候的乔治·桑刚与诗人加缪分开不久,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欣赏肖邦的才气,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忧郁气息。乔治·桑是个老道的女人,她很快就打开了肖邦的心扉,他们常常在奥特区约会,李斯特也带着他未来的夫人,就这样他们四个人经常一起用餐,一起交谈。慢慢的,肖邦接受了这样一位女人,而这一生活就是九年。爱情的滋润,让肖邦的心情变得更加明朗,身体也逐渐康复,他走出琴房,走向自然,带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一度将消沉的肖邦带到了顶峰。他创作了著名的《降B小调第2号奏鸣曲》、《雨滴前奏曲》、《小狗圆舞曲》等等。

     降B小调第2号奏鸣曲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钢琴演奏:李云迪(中国籍钢琴家)

     可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数不尽的音乐活动和繁忙的社交让肖邦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几乎要触碰到了死亡的边境。乔治·桑怎么会满足于天天守在这样一位眼看就要卧床不起的人身边,何况年过四十的她风韵犹存,她习性不改,依旧到处拈花惹草,甚至称呼敏感的肖邦为“我亲爱的尸体”,这种戏虐式的讽刺,让肖邦没有办法在与她继续走下去,可就是这样,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是对乔治·桑充满感激,无法忘记他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满是不舍。

    

     肖邦曾经使用的普勒耶尔(Pleyel)三角钢琴

     有人曾说他们之所以分手是因为不同的人生观,乔治·桑作为觉醒的女权主义者无法满足于封建统治下对于女性的看法,她写书述说自己的态度,而肖邦则无法认同这种开放的观念。无论怎样,肖邦还是相信,不管是怎样的爱情,只要相爱了那便是最美的乐曲。

    

     《月光奏鸣曲》电影海报

     正如电影《春光奏鸣曲》里讲述的那段感受一样:他激动,他有所欲望,他们纠葛,却又无法彻底关上心房,缘散的时候,你明白欢聚……

    

    

     用音乐谱写人生

     用生命感悟爱情

     特约作者 / Holiday

     编辑 / jun

     素材来源于网络 鸣谢艺术家创作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转自artvoi

     鸣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