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内格尔:思维真实存在
2015/3/9 哲学园

     我们始终对精神是什么着迷,想一探究竟,它是物质还是什么?它源自物质吗?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解释精神起源吗?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又是什么?托马斯·内格尔试图解开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之谜。

     托马斯·内格尔:思维真实存在

     译者:tbbt008原文作者:POSTED BY RICHARD BRODY

     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的新书《精神与宇宙:为什么说物质主义者对自然新达尔文主义观念几乎肯定是错的》恢复一个古老伟大的哲学词汇的原始力量——形而上学。他以犀利的眼光看待那个奇怪的生物人类,卓越地推测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位置。按着这条思路,他顺带阐释(似乎是无意的)电影和艺术整体的一些重要方面。

     这部书谈论的对象是科学,尤其是达尔文关于进化和自然选择的思想。书中的语言体现准科学风格,论证中透出英裔美国人分析哲学的特色。这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因为内格尔展开论述的这些思想应该由某些非专家加以讨论。这些非专家参与艺术、政治,并且特别是在本书的语境下,他们还应该涉足人文学科。

     这本书无论在哪里讨论,都会激起争议,而且很大程度上暗示有政治性质。詹妮弗·舒斯勒(Jennifer Schuessler)在《时代周刊》发文说,根据神灵论者对这部书的赞赏,反对进化论的人异口同声“还有你吗,内格尔?”。这些反对者耗费一生避开右翼宗教神创论对进化的攻击,现在则发现自己必须捍卫,打个比方,他们超理性左翼的思想。但奥尔(H. Allen Orr)在《纽约书评》中恰如其分地评说,《精神与宇宙》里面没有什么内容支持或者赞同宗教观点。恰恰相反,内格尔想办法改善科学,设置扩展科学,而不是批判科学。

     物理学研究的是何为物质,形而上学则研究存在什么的问题。喜欢理性和科学的人往往认为这两者是共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许多有不同见解的人受到宗教激发,设想世上存在上帝和灵魂。内格尔虽然声明自己是无神论者,但也主张对于存在的非物质事物,也就是精神事物而言,存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出现在每个人精神中的认知、思想和情绪洪流在他看来是确实存在的,就像除了产生它们的大脑电火花外的那些东西,并且像大脑、椅子、原子或伽马射线一样确有其物。

     换句话说,即使我们有可能绘制出让人产生瞬时意识复合体的脑电波的准确模式,它也只能解释这些体验的生理联系而不是这些体验本身。一个人不会对这种模式有体验,其经验和脑电波一样存在无疑,又与脑电波不同。

     内格尔把精神活动归到存在的一个具体范畴,把生命归为一种特殊条件,同样地,生物学是科学的具体领域,区别于物理学。他认为,如果源于生物思维的精神产物是存在的独特领域,那么有关生命起源的严格的物理学理论,比如达尔文理论,就不可能完全正确。生命不可能只来自于最原始的化学反应,自然选择的过程不能解释思维领域的创生。在他看来,生物学蕴含多种多样的科学,从根本上区别于物理学。它研究的是大量关键的现象领域,这些现象是物理学没有包含,也包含不了的。

     主观意识如果不简化到物理层面的话,就不能完全由物理进化进行解释。即使这类生物体的物理进化是意识的充分必要条件。

     由于物理学和达尔文生物学(进化的概念)都不能解释物质个体的精神世界为何出现,内格尔主张,存在的精神方面在物质个体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存在了。但是随后,他进一步探究,走进了一个奇异的领域。他认为理性的机能与知觉不同,实际上先于知觉——“不可削减的机能”。他表示任何宇宙理论、任何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网络都需要继承“显示自然秩序是怎样有意形成理解理性的能力。”

     他提供理由证明,它是个技术理论,是宇宙中预先编制好或者说本身具有的趋势,通向实现精神可能性的特定目标。内格尔写道,在一个辉煌的图景上,我们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逐渐苏醒并意识到自我这一漫长过程的一部分。

     实际上,宇宙常常走向最大化某些特定的目标与地点, 内格尔把这种形而上学比作人类道德,人类道德会同宇宙内在的价值逐渐不断契合,关系愈加紧密(同时向前向后)。由此看来,这些价值的发现不可避免地源于对宇宙为何物的理解。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生物学和道德哲学在内格尔对遥远却终将统一的宇宙学卢纶以及存在理论结合在一起。他包罗万象的宇宙见解很显然以人类为中心,主持人类尺度上的实际进步,人类历史重复着宇宙的历史

     我对内格尔的思路深有感悟(透露一下,八十年代中期在普林斯顿大学,他当过我一个学期的指导教授)。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提供了对比我对电影的观点的参照。几年前有关现实主义电影制作新趋势的谈论多了起来,当时我主张万物皆真,电影中重要的的现实是精神构建,无论是情绪上还是政治上。此外,如果一部电影只是严谨地描述人物生理上的特征和行为,那么它没必要紧靠现实这类概念,或许甚至可以进一步远离它。

     一部动画片,一部CGI电视台的奇幻作品,或者一部描述人物梦想、憧憬、幻想或者内心独白,使用影像和声音蒙太奇拆分事件的电影,它们很可能抓取现实时更紧密,更深入,更全面。最近的一部电影似乎最能将与内格尔类似的观点具体化,那就是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的《生命之树》。这部电影采用一种有关于生活经验(尽管是想象中的)的史前历史观念。最著名的例子是CGI电视台制作的一个非凡的恐龙场景,初次体现最原始的仁慈感。

     我认为,内格尔的论点对哲学本身有着相似的根本影响。他的论证暗示意识(精神生活,不管有无意识)不能分解到原子层面,也不是整体的:没有一块经验或者原子经验这一说法。但某一时刻的思维包含着数不尽的认知、记忆、思想、判断和期望,以致于使用复数形式对其加以枚举都有点好笑,因为这种做法隐含的意思是可以把它们孤立成单独的事件或事物。因此为了解释精神生活,哲学就需要撇开孤立的实验,这些实验在逻辑与论证上支持不甚严谨、原物照收的内容,比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艺术作品,艺术家本身,城市,国家,语言,人创作的所有类型戏剧,存在过的或者想象中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内格尔没有在《精神与宇宙》中写艺术,这本书最广泛的暗示还是涉及艺术,以及艺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如果内格尔是对的,艺术本身不再仅仅是科学家业余成就,而是被当做认真研究精神和宇宙道德本质的主要模式。它将生命定义的关键来源。美学被推到哲学前沿,成为形而上生物学的的关键组成,因此,哲学的书写与实践将更像是尼采的文字,带有自身内嵌的美学和主观成分,以及对历史事件和实际事件的强调。内格尔理论的美和激发想象的能力都自成一体。

     转自译言鸣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