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者李银河为何走上静修之路?
2015/6/7 哲学园

     转载自青阅读 ID:qyuedu

    

    

     我是个冥顽不灵的无神论者,难道我就不可以有精神生活?我准备在此记录我的静修心得,因此将此书定名为《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其中所有文字只是直抒胸臆而已,并无探索哲学、启迪大众之意。这本书是我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我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我想,正因为这一点,或许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

    

     针对自己的新书——散文随笔集《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李银河如此说。而在这本书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世俗修行的三个目标、参透与成佛、清心寡欲、参透之后、看破红尘等略带宗教意味的标题。究竟一个无神论者如何走上静修之路?书中所记录的思索又是怎样的?

     我们今天就从书中摘录了两个章节供大家先睹为快:《做个无神论者》和《故意陷入爱情》

     做个无神论者影影绰绰记得年少时读鲁迅讲到醉虾。当虾子面临死亡时,是清醒地去面对还是醉醺醺地去面对更好呢?引申去想,当人面对死亡时,是清醒地去面对还是醉意朦胧地去面对更好呢?

     时常觉得,无神论者是个头脑清醒到可怕程度的人,所有的事在他心中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他的头脑就像一个大晴天,连一丝云彩都没有。这种感觉平日倒是很清爽的,只是在面对死亡这类痛苦异常的事情时,那疼痛感觉与信教的人相比,却是更加尖锐的。残酷的事实以一种赤裸裸的方式,没遮没挡,直不笼统地摆在面前,让人痛苦到必须把眼睛闭上不敢直视的程度。但是没有用,因为心中的眼睛还是大睁着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知能否这样说:无神论者就是那个大睁双眼的人,宗教信徒则是那个闭上眼睛的人。

     世上的宗教各色各样,教义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像一层薄雾,将可怜、枯燥、丑陋、残酷的现实弄得朦胧一些,让它显得不那么真实残忍,不那么质地坚硬,看得见摸得着。如果人们把这丑陋的现实看得太清楚了,神经脆弱的人会经受不住,神经强悍的人虽然能受得住,但是也免不了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所以无神论者必须具备一副强悍的神经,在看清事实之后,还能不崩溃,还能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神经都没有如此强悍,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有信仰的,不是信基督,就是信佛,信安拉,甚至信狐仙,信大树,信泉水,所谓万物有灵、泛神论。1973年,我在山西一个小山村插队,住在姑姑(我父亲的亲姐姐)家,姑父是一位阴阳先生,专司全村的算命看风水,也算是半个神职人员吧。他对我说:这些事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相信他的态度在民间相当有代表性:不信吧,怕真有神灵,给自己带来麻烦,或者耽误了什么好事;信吧,有时候求神拜佛并不总能灵验,也难免让人将信将疑。

     做一个无神论者不仅要双眼圆睁,心如明镜,不仅要有一副铁打的神经,还要经受内心狐疑的折磨。因为对这个世界,科学能够解释的只有十分之一,也许只有百分之一,更多的事情科学的解释力达不到,人类的智力也达不到,无法真正了解和解释。比如暗物质,比如灵魂的重量(美国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人死去的瞬间,体重减轻21克,他认为这是灵魂的重量。但该实验可重复性差,被质疑)。基督教士们对于灵魂有重量的发现欣喜若狂,好像这是神的存在的证据(既然灵魂存在,神就存在),但是即使灵魂以第四种形式(非固体、非液体、非气体的第四种存在形式)存在,也并不能直接成为神的存在的证据,因为人不是神。

     总之,作为无神论者,必须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存在,不把眼睛闭上,也不把自己灌醉。不管有多少关于天堂地狱的说法,不管有多少关于轮回转世的假说,最有可能的真实状况却是:人像其他有生命的动植物一样,由一些性质和形态略有不同的细胞和身体组织构成,在死后会彻底分解,包括灵魂(如果它确实是一种物质存在的话)在内,彻底消失,重归于无。

    

     故意陷入爱情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陷入爱情的机会不多,因为爱情并不像秋天的落叶,俯拾皆是,它像冷热带交界处的落雪,偶尔才会出现。

     当爱情降临的时候,除了少数情况,大都只是一个人的感觉,而不是双方的感觉,即使这爱后来得到了对方的回应,它还是可以分出先来后到的。所以爱情的发展不外两种状况:一种得到了回应,一种得不到回应。前者就是一场圆满的爱情,后者就是单恋。有的爱情能够得到强烈的回应(比如王小波就把我对他爱情的回应称为“山呼海啸的响应”);有的爱情能够得到勉勉强强的回应;有的爱情干脆就得不到回应。

     我相信,在这世界上每天发生的无数次爱情当中,多数都得不到回应,只有少数能够得到回应。当然有很多世俗的原因,家庭背景啦,教育背景啦,容貌身材啦,年龄性别啦(说到性别,许多同性恋者会爱上同一性别的异性恋者,而对方本来是喜欢他的,只是因为他的性别无法回应他的爱)。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两人性情和灵魂的投契程度。人们所说的“缘分”,当然也包括那些世俗的因素,但是更主要的还是那种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应。

     既然多数爱情都不会得到回应,人还要不要让自己陷入爱情呢?我的看法是,人可以故意让自己陷入爱情,即使是明知不可能得到回应的爱情。为什么这样说?仅仅因为爱情本身的美好。当人陷入爱情,就像喝醉了酒,处于微醺状态,心境纯粹,愉悦,陶醉,这是一种非常幸福、非常快乐、非常优雅的状态,就像你看到一朵美丽的花朵,你欣赏它,你迷醉于它的美丽,你爱上了它。虽然花朵不会回应你的爱,但是你仍然获得了为它的美所陶醉所痴迷的愉悦感觉。人们总以为单恋是苦多于甜的,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对方最多只是不回应、无法回应而已,并不会厌恶你对他的爱恋,只会透过你的爱更加意识到自己的美丽和魅力,就像一朵花不会厌恶别人对它的欣赏一样。如果你爱的对象对你真的厌恶,那只能说明他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美好,是不值得别人这样来爱他的。如果是这样,就应当放弃你的爱,因为他确是不值得你爱的。

     尼采曾长篇累牍地论述日神和酒神,日神就是理性,酒神就是非理性,故意让自己陷入爱情,无论它是否能够得到回应,这种行动就是对酒神的祭拜,让自己陶醉在一种强烈的非理性的情绪之中。就像饮酒放歌一样,这也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

     李银河著

     出版日期:2015年7月1日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