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智力活动,是求真的学问
2015/8/24 哲学园

     哲学训练包括什么,应以什么为主,常常是人们谈论或争论的问题。比如哲学训练中为什么要有逻辑,特别是现代逻辑,似乎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里只就基本素质训练来谈谈逻辑学对哲学生是否有用,至于逻辑学知识的具体用处,我们另找时间谈。

     哲学是智力活动,是求真的学问

     据说柏拉图学院的门口挂着“对几何学无知者请勿入内”的牌子,大概是在宣称不能理解几何学的就没资格讨论哲学。【1】这在某些人看来只表明柏拉图对数学的偏好,但在我看来应该另有原因:做哲学至少要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起码的智力水平,二是起码的求真精神。不满足这些条件就可以大谈特谈的东西,一定不是哲学——无论它是不是某种学问,是否被称作“哲学”,也无论我们对它是否很有感情,是否很有共鸣,更无论它是否“火”,是否有很多“粉丝”、金钱或权力的支持。

     几何学这类东西当然不是柏拉图哲学的目标,而是培养抽象能力的一个途径,通过它实现对经验的超越,获得纯粹的、仅能由智力达到的理解。当然,它也是衡量抽象能力的一个标准:如果一个人不能建立明确的概念,不能得要领地推敲概念间和命题间的关系,或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那么就只好“请勿入内”了。(假如一个人连胡子和眉毛都分不清,有谁会和他谈论某某人的眉毛长还是胡子长?)今天如果要求哲学生学习一阶逻辑,阻力是很大的。这里先不谈它的前因后果,只把一阶逻辑和几何学做个比较。几何学在柏拉图时代可是“博士”水平的数学,不像现在的一阶逻辑,只是本科或硕士水平的东西。柏拉图对讨论哲学的人的智力要求,自然也就比我们现在的要求高很多。时代不同了,要求低一点可以理解,但如果要做哲学家的人连一阶逻辑这种简单的东西都不能搞懂,再鼓吹“大智慧”就无异于小孩子论说爱情,只能为他人留作笑谈。单凭这一点,一阶逻辑这种课,不过是哲学生基本智力训练的一个很低的“坎儿”,离达标还远着呢。

     几何学在柏拉图眼里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有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是因为它追求“永恒的知识”,它使人的灵魂转向真理,塑造哲学的精神。【2】用今天的话来概括,几何学在柏拉图那里,不是求用的,而是求真的。【3】比如,三角形内角之和是否等于两直角这类问题,对它们的回答,既不取决于“帝王”意志或“圣贤”说教,也不取决于“差不多就行”的测量结果,而只取决于是否有严格的证明,其中充满了“差一点都不行”的“计较”。哲学作为求真的学问,自然要求做这种学问的人具有求真的精神,而几何学恰恰可以激发、培养和塑造这种精神。我们的传统中,至今极缺这种精神,而正因如此,我们在哲学以及其他很多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那么,今天的逻辑学也有塑造求真精神的作用吗?当然有。不过,真要达到这一目的,学习逻辑学就不能是“知道结论就行”,不能取“royal road”的捷径,【4】也不能仅仅是为了知识的应用,而要像学习几何学那样,仔细推敲和理解其中的每个概念和命题,而对其中每个命题,无论它是否“显然是对的”,只有通过证明,它才能被接受。

     我说哲学是智力活动,是求真的学问,会有人不以为然的。他们会说,至少流行的“哲学”不要求什么智力,也不是什么求真的学问,因而即使我前面说的都对,逻辑学对流行的“哲学”也还是没有什么用处。这我倒是部分地同意,只是,逻辑学对这种“哲学”是否有用,恐怕还是取决于它要向何处去。若只想拿它来说事,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那大概与智力和求真没什么关系;不用说,连“跳大神”也是这样。但若想让它走向世界,走进国际主流哲学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老古董,你OUT了。现在做哲学不过是个职业,还有几个人是在求真呢?”有些人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这样笑我。这话在下列意义上没有错:和做各门学问一样,一旦做哲学成了一种职业,那么入哲学行当的标准就不能定到“非求真者勿入”的地步。我并没有把哲学行当理想化,更没有想做柏拉图。我不过是在谈“professionalism”。无论做哪一行,总得有做那一行的本事,就像做厨师的不必爱做饭,但总要会做饭;做司机的不必爱开车,但总要会开车。今天的哲学工作者,也无须爱做求真的事,但总不能不会做求真的事。一个人可以选择求真,也可以选择不求真,但那是有了求真的本事后才谈得上的;在那之前,求不求真,他无法选择,因为对于没能力做的事,并不存在做与不做的选择。有些人爱把没能力做的事说成是选择不做的,或者让人以为是他们选择不做的,那是“面子问题”,当不得真。学哲学的,可不能在这种问题上让人忽悠了。

     【1】根据某些学者的考证,关于这块牌子的已知记载中,最早的是公元6世纪的,所以我们现在并不能断定柏拉图学院门口是否真有这么块牌子。不过,说柏拉图把算术和几何这些东西看作是做哲学的必要准备,总是不错的。(见柏拉图的《理想国》。)另外,有学者称“mèdeis age?metrètos eisit? mou tèn stegèn”应翻译成“不能理解几何学者勿入”。我不懂希腊文,无法判断,但这两种翻译都不影响我们的讨论。

     【2】见柏拉图的《理想国》。

     【3】中国历史上对几何学的研究与希腊人是不能比的,其结果也就是一些几何定理的特例。这恐怕和我们求用不求真的传统脱不了干系。

     【4】最早使用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geometry" 这种说法的大概就是欧几里得本人。("Writing in the 5th century AD, the Greek philosopher Proclus told the story of Euclid's reply to Ptolemy, who asked whether there was any shorter way in geometry than that of the Elements ---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geometry.'"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1992)

     转自徐明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85168490_7_1.html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