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上是扯谈,赢在终点才是真的赢
2015/9/21 哲学园

     网友在群里转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西方国家的直到初中毕业的教育体系,我觉得实在乏善可陈。最大的问题是:太过松懈,太过放羊。那些所谓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说辞都经不起实践的考验。

     中国的孩子无论哪个年龄段出来,到西方国家的学校学习,都普遍显示明显的竞争优势,这是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制度效力不差的铁证。

     PISA测试和那个BBC的纪录片已经说得很清楚:“中国的学生的水平,平均比西方的高三个年级。”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我觉得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虽然西方国家也在反思他们的中小学教育,英国甚至请五名中国老师到英国做教学实验。但我依然认为西方的小学中学教育,其理念与实践都是成功的,成功则意味着正确,至少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

     我的理由是:

     老外看似松懈的小学初中教育恰恰给孩子的思维空间留下了广阔的思维领地,给以后的创造性提供了用武之地。而中国式教育看似在起跑线上嬴了欧美孩子,考试计算比赛都要比国外孩子强(平均),这确实是事实。但放在更大的视野下,为什么中国人顶尖学者出不了几个呢?我认为,这恰恰与小学初中教育是强相关的,更恰当地说,是与整个教育理念与实践相关的,而不能单独拿出一个时段的教育来说:中国小学初中强于西方,大学弱于西方,这是不对的。

     具体地说,中国式教育:

     1、抑制了孩子的好奇心

     大量的习题练习,技巧性练习,使得中国学生的思维变得机械化。中国学生的智商并不低,甚至很高,但机械化的思维,严重抑制了创造性思维。中国孩子已经像个学习机器一样,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在技巧和熟练程度上变得无以伦比,但就是出不来新的探索性的伟大发现。因为他们已经对未知的新奇的事物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他们在知识论和方法论上已经变得很贫乏,他们没有伟大发现是很正常不过了。

     2、过早地使孩子在智力思维模式上定型,所谓智力早熟症;

     高强度的机械化的思维训练,会让一个人的智力过早地定型成熟,而这种成熟实际上是病态的。有如人的早熟症,并不是真的成熟了,而是对以后的成熟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一个10岁的女孩骨骼发育早熟,就会影响其今后的正常身高。智力的早熟症同样如此,一种不恰当的教育与训练,会让孩子的思维骨骼钙化,变得脆弱不堪。

     3、孩子缺乏学术思想、学术品味(这与西方哲学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与科学与现代文明绝缘,或者说相差甚远。西方传统文化(以古希腊哲学为源头)蕴育产生了现代科学以及现代文明。我们的孩子对于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大都局限于“理论性”和“技术性”理解的层面上,而缺乏”思想性“与”哲学性“的理解层面。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的一些学者科学家,甚至是很有成就的,他们对于一个理论的理解,只局限于对这个理论本身的”技术性理解,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知道怎么论证推导它们,知道这个理论有哪些缺陷,并试图进行改进,而且,这些学者也确实用他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大多是一种技巧性的智慧---解决了一些理论上的难题。但是最前沿的革命性的突破,中国人至今没有一个人出现!这并不是偶然的,为什么呢?原因是中国人缺乏科学大智慧,表现为中国学人缺乏西方学人的文化底蕴(这是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对西方哲学的陌生),缺乏对科学精神,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典型的表现为中国式的唯科学主义观以及技术实用观。

     中国孩子一直到大学都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西方哲学,而要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技术,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哲学,却少有人关注。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民族的一大悲哀。反观日本,福泽谕吉发表檄文《脱亚入欧论》,虽不乏偏激思想,但对于学习西方文化精髓,保留传统好的一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则是西学学得不伦不类,国学传统又是保留坏的丢弃好的,真是呜呼哀哉了!

     我们该怎么办呢?按按下面的指纹,关注拾柒年蝉和哲学园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