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日:2014 大二妹纸配乐图文神作
2015/11/19 哲学园

     向人类所有的思想者致敬小编按

     “向人类所有的思想者致敬”,这位19岁的大二江苏妹纸,在她制作的配乐图文的最后一页,敲下了这句铿锵有力的宣言。

     神秘园的《dawn of a new century》(新世纪的黎明)反复地播放着,在我的印象中,神秘园的音乐是忧伤的,但这首曲子却与范吉利斯的《征服天堂》《烈火战车》同样气势磅礴,New Age 曲风不断重复的节奏加强了这种震撼的效果。此时,文字的意向概念与音乐的旋律节奏在脑海里激荡翻滚,相得益彰。

     我们见证了所有已经产生的人类杰出思想的巨大作用。“我们被教导要记住思想,而不是人,因为人可能失败,他可能会被捕,他会被杀死,被遗忘,但400年后,思想仍可改变世界。我亲眼目睹了思想的力量,我见过人们以它为名杀戮,或是为了维护它献出生命,但你不能亲吻思想,也不能触摸它或抱着它,思想不会流血,不会感到痛苦,它们没有爱。”,《V字仇杀队》的经典台词告诉我们人的不朽就在于思想,同时,V也宣称思想是无情的,它们没有爱。这是一种西方式的思想,这种思想驱使人类梦想建造出巴别塔。

     在法语音乐剧《钟楼怪人》中,葛林果用高亢清亮的嗓音表达了同样的思想理念:

     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

     镂刻下自己的事迹

     在彩色玻璃和石块上面

     一砖一石,日复一日

     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

     人类眼看亲手造的塔越升越高

     诗人和吟游歌手唱着爱曲情歌

     许诺要带给所有人类

     一个更好的明天

     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

     一群群野蛮人菌集在各个城门

     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

     世界临近末日

     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

     理性思想驱逐了信仰,启蒙除弊了愚昧,而这个过程,哲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首先意味着一种使命和痴迷”,人类具有爱智慧、爱思考的天性,由此带来的使命感和痴迷执着导致了人类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的思想高峰。

     但我们的人生变得更美好了吗?

     这是苏格拉底永恒的命题: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

     2014世界哲学日的主题是:社会变革和文化间对话。西方的思想有其无法跨越的巅峰,西方文化是求真的文化,求真的文化创造了现代科技这样人类辉煌的成就,这种成就,力量之大甚至杀死了上帝,导致西方人信仰的崩溃,寻父--杀父--再寻父...,他们始终无法安身立命。

     而东方文化,籍由心灵的内省,达至天人合一。东方人过着内敛的生活,他们的成就没有西方那种极致的瞬间迸发的绚烂多彩,他们有的是如其水墨画般写意的温润人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东方人这种早期的写意人生在现代化的西方思潮的击打之下,却显出其猥琐粗鄙的一面。一些西方大哲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当然也不乏赞美中国文化的大哲,法国启蒙运动中就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粉丝。

     中西文化的融合似乎是一条无尽的穷途,对话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实践。相互理解,相安无事可能比强力的扭合更为可取且可行。人类有能力有智慧让两种不相容的思想在脑袋中共存而不起冲突。这就是我们称之为“文化分裂法”的哲学方法论。

     可以欣慰但也不乐观地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具有了独立自由思考的能力,他们对西方哲学以及自己的文化,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们不会文化自恋,学术自恋,他们是开放的,开放的世界没有敌人。

     但是,不乐观的是,这样的年轻人还是太少。在哲学园开的两个QQ群里,入群要回答喜欢的三本哲学书和三个哲学家。有大约80%的人回答的是黑格尔、马克思、尼采、萨特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西方哲学视野的狭窄,以及意识形态教育对他们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他们很多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狂热崇拜者,这种崇拜的程度已经大大超出了哲学理性思辨的范围,已经是一种病态的思想,一种学术的自恋,一种思维的懒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12年世界哲学日的致辞中说:

     “教科文组织支持在小学阶段开展哲学教学,并致力于哲学的普及化。哲学是公众开展更睿智辩论的条件之一,为此教科文组织1997年具有开创意义的《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宣言》提出,在年轻一代的教育中哲学是必不可少的。

     哲学是教科文组织各项活动的汇聚点和顶峰:文化和科学内容因为哲学而具有意义,而哲学也依赖思想的自由传播,并借助高质量和尽可能普及的教育而繁荣。”

     哲学教育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分文化。哲学是开放的,哲学的世界里没有敌人。

     我们冀望我们的年轻人:在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后记

     说来惭愧,昨天【小编按:这是去年的写的】小编已经不记得是世界哲学日的日期了,是这位叫”绘事后素“的大二妹纸在后台留言提醒了小编,于是小编匆忙编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的两篇致致辞。没想到效果很不错。

     晚上,在QQ群里遇见妹纸,才知道妹纸用心做了一个配乐图文,来向哲学日致敬。

     打开页面,首先吸引小编的是音乐,似曾相识的音乐,询问之下,原来是神秘园的曲子。小编在10年前曾经发烧过New Age Music和Chanson,所以,一听如故,被那旋律和节奏所吸引。

     再细看文字和画面,虽然平面设计显得稚嫩,但各大哲学家的名言警句却是选得很到位。妹纸很谦虚,在群里征求了大家意见,做了几处小改动。于是小编决定将之发表。

     难能可贵的,这位19岁的大二妹纸,是学新闻的,哲学是她的业余爱好,从其网名还可以看出其对国学可能也有一定兴趣。

     小编在这里想说的是,这个致敬作品并不在于其有多专业,有多高的水平,而在于一种哲学情怀(靠,这个词已经彻底被老罗玩残了),在于展示一位思想处于萌发期的妹纸的心路历程。

     在我们反思苏格拉底之死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了哲学毕竟是少数人的志业,哲人需要保护自己,以抵御时代的偏见。哲人需要用隐微写作来延续其思想的薪火,他们必须学会撒高贵的谎言。

     然而,难道苏格拉底没有意识到这些吗?他的死真的如纽约留学女认为的那样是“恶毒的一种手段——通过给别人永恒污点,不仅成就自己的万古英名,更成就了唯一真理、绝对权力。”?如果是这样的话,苏格拉底实在是愚蠢到家并且猥琐至极。

     不是的,苏格拉底之死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大众有权并有义务接受教育;哲人则必须担当起说服和教育青少年的重任,一如现在我们灵魂的工程师---崇高的教师(在天朝似乎没有这个地位啊)。

     在这里,还不得不说一些题外话,小编在后台会收到极少数网友的责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这样的:”如此低俗的文章都会转载,哲学是如此纯粹的东西,竟然被你们弄成这样!“,还有很多网友抱怨现在的帖子没有以前的专业,没有以前那么耐人寻味了。

     哲学园有那么一点点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是多么地不合时宜啊),如上所述,青少年有义务和责任接受教育,而哲人则有义务和责任施行教育。要培养青少年的辨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就应该将各种哲学观点搬上手术台,不管这些观点是强壮的还是瘦弱的,健康的还是畸形的,我们需要的是让同学们对其进行解剖,找到它们内在的问题。

     一味地灌输”正确的“哲学理念是毫无用处的,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哲学接接地气,让我们的骚年能够具有活跃的而不是沉闷的、勤奋的而不是懒惰的、独立的而不是依附的、自由的而不是禁锢的伟大思维。

     哲学园的首篇文章就是这样的定位,它给那些思想萌动的骚年们提供一个哲学乐园,让他们观察千奇百怪的样本,解剖它们,了解它们,训练辨识能力。

     哲学园的第二篇文章是严肃的学术性的,是给哲人们展示他们理念的地方,也是骚年们进阶后的选择。骚年们在这里阅读,需要更加地努力与勤奋,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必要的天赋。

     当然,这些必然地受到小编的哲学水平和鉴赏品味的约束,小编只冀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抛砖引玉,为哲学的普及做一点点事情。

     在此,小编还要感谢很多的哲学、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哲学园的支持,他们非常慷慨地允许小编转载他们的文章,也希望更多的老师们加入这个行列。

     最后

     要感谢”绘事后素“妹纸出色的制作

     我们为你而骄傲!

     猛击【阅读原文】

     欣赏妹纸神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