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书爱
2015/11/27 哲学园

     这些文字写于2012年1月,发于天涯论坛

     一直喜欢买书、读书,几十年了。但感觉真正会读书是从07年开始的,这个“会”的标志就是能够有自己的见解,能独立思考问题了,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

     以前的一大癖好就是逛书店,现在依然会去,但大多去的是二手书店,近年由于网络书店的兴起,也越来越少了。第一次网上购书是在2005年3月,在当当网买了本《正说清朝十二帝》。06年买了几本技术书。07年4月,算是我买书读书的一个标志性时段,一发不可收拾,有点成瘾,每个月不买上几本书心里总是不踏实。至今,4年半时间,已经买了有千余本书了。

     好在瘾头不是很大,且买的书大多折扣很多,因为这些书多半不是什么流行畅销书,过个一年半载都逃不过滞销书的命运,被送往中图,那是我最开心也是最伤心的时刻。开心的是,可以淘到便宜书了,伤心的是,这些凝集人类智慧的大书,开启民智的钥匙,却落得这么个下场。

     不用说,我读的书一定是小众的,非主流的,学术可能算不上,但也大概跟学术搭个边,这些书大多是西方哲学和科学书,而且是外国人写的。

     我买书确实有严重的偏好,从以下买书标准可以看出来:

     1、买泛西方的书;

     2、买经典、元典的书;

     3、买名人、伟人写的书;

     4、买哲学、科学类的书(包括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学);

     5、坚决不买小说,可以买些诗歌名著;

     6、坚决不买励志书--曾经一段时间买了很多的励志书;。。。

     可能还有很多的严重偏好,以后会一一展示出来。

     这种带有严重偏好而且有点上瘾的买书爱好者,一定会受到一些人的口实非议。对买书藏书而不读书(自嘲)的爱好者来说,最烦别人问的是:你买那么多书都读了吗?回答不乏机智幽默又带有真理性的,这在孔网的论坛上可以找到很多。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买的书还有一个功用就是用来把玩的,你可以说这是叶公好龙,没有关系,要HOLD住,小众嘛!文艺嘛!2B嘛!这样才FASHIONG嘛!拿在手上,HOLD住了,嗯,手感很好,厚重!打开,像狗一样嗅一嗅,哇,臭,这是什么味道啊,这不FASHION嘛,潇洒地丢掉。书还有视觉的享受,一字排开,那气势,美啊!

     这种严重偏好形成于在网络论坛上与人吵架,记得第一个吵架的论坛是已经消失了的九天网,时间大概是04年,在那里知道了天涯和猫眼,于2005年在上面注册了。吵架给我的困惑是语言和逻辑。之前,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到了社会,可说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很少与人辩论,而且周边人物都还是可以很顺畅沟通交流的。但在网络上,我发现,居然还有这么多说不清道理的人,还有这么多胡搅蛮缠的人,还有这么多我闻所未闻,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我大学毕业后买了很多中国古典书,也都是随便翻翻,心得有一些,但一定是解读得不到位,以后还深受误读之害。这些问题,在中国这些书中,我找不到答案。

     某一天,我去逛书城,无意中看到维特根斯坦全集,随便翻一翻,即刻眼睛一亮,说话居然可以这样说,一句话居然可以这样来分解,词与句子还有这样的意义,虽然不是很懂,但直觉这是一个语言的法门,是一个思维的利器,是中国书籍中从来都没有过的。我欣喜若狂,当时没舍得买,后来想买的时候已经没有货了。最终等待良久,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以373元的低价在当当购得12本《维特根斯坦全集》一套。

     这个贴是个读书讨论贴,前面写了一些废话花絮,希望斑竹不要将之移走。下面先贴个前几天买的书单,希望从其中一本开始读和讨论,也希望新老朋友来捧场或踢馆,总之不要谩骂和胡搅蛮缠。

     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施特劳斯通信集

     施特劳斯犹太哲人与启蒙: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1)

     施特劳斯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2

     施特劳斯迫害与写作艺术

     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

     以前还买了几本施特劳斯的书,以后一并贴出讨论。

     我想从《迫害和写作艺术》开始,这是今年一月份刚出的书,本坛也有很多研究施特劳斯的高手,而且本人也越来认同施特劳斯的某些思想,很多困惑可以从施特劳斯那里得到启示或答案。

     依照我的读书惯例,首先看一头一尾,头是刘小枫写的“中译本说明”,尾是科钦写的一个“附录:《迫害和写作艺术》的隐微论”。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科钦的“人与人的差异”的阐述,以及把“隐微论”解读为“显白论”。这样的说服力显然后者是强于前者的。

     目前读书时间并不充裕,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思考,此贴权当抛个砖,希望引出玉来。

     今天感恩节,收到了腾讯的原创开通邀请,有评论功能了,开心啊!各位猛力吐槽评论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