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扯谎的艺术与以假乱真的哲学
2016/1/14 哲学园

     投稿邮箱

     zhexueyuan2013@163.com

     编辑微信「iwish89」

     谎言总是太快被道德监禁而让人来不及赏识它的威力。大概是每当谎言被揭穿,受害者总是恼羞成怒地急着将骗子打入十八层地狱,而不愿思考一个谎言到底如何让人将虚假当成真实。就如同人们只记得康德无尽地叮咛说谎违反道德,却鲜少去检视谎言涉及什么样的机制与能力,让人信假为真。也许正因为谎言与所有骗术拥有模糊真假、虚实界线的能力,哲学家,甚至自古以来的整体人类社会,惧怕谎言强大的力量胜过单纯道德上的厌恶,因此急着将说谎打入禁地,就如同其他那些被社会禁声的性、情欲,如是等等。

     好的骗术,让灰姑娘摇身一变成为众人眼里上流社会的淑女、贵族;让四处留情的浪子脸上幻化出忠诚专一的表情;更让一道失败的菜肴不至于为聚会画上句点。谎言,更是骗术的最高境界:无道具、零成本,却能无中生有,化虚构为真实。谎言中的[真实]如此变化多端,不受任何本质或恒定的性质束缚、变幻无常因此没有任何概念能够定义它。而概念难以触及之处,哲学窒碍难行。

     谎言的道德标签,从两千多年前的一场失败的猎杀行动开始。当语言跨越现实的界限,不再只是指涉事物传递讯息,话语骗术与伟大的诗作一同诞生,各自虚构出栩栩如生的虚拟世界,指涉着自己虚拟世界中栩栩如生的虚拟人事物。苏格拉底活在话术统治一切的雅典城邦,辩士们卖弄着演辩能力,让人民相信他们是真理、知识、正义的化身,因此位高权重。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澄清辩士们一个个说起来头头是道却禁不起论证检验的言论,但最终苏格拉底却因为自己的哲学论证没能说服法院评审而被判了死刑。

     哲学一开始就这么死在了谎言手上,因此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花了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区分表象与实在,而在其著作之终,尝试界定三个界限模糊、一不谨慎就跨过界的[语言工作者]: 哲学家、政治家、辩士。哲学家需要用话语厘清思想,但若其运用话语对影响集体大众,哲学家就立刻成了政治家;政治家需要说服民众,然而当说服被用来操弄让自己获利,政治家就成了戴着公益面具的辩士。

     这三种人物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在每个社会中扮演关键角色,只是今日我们称他们为: 知识分子、政治家与政客。在这个脉络上,谎言依旧不断在应不应当、道不道德的讨论上盘旋,却忘了,当我们能批评一个人说谎而不道德时,正是他谎言失效被拆穿的时刻。我们将看柏拉图如何解释幻象如何在语言中被创造、看尼采谈谎言与真理的辩证、听沙特如何区分存有与虚无,更要听德勒兹如何用电影原理来解释幻象如何过渡成虚拟真实。

     在这个充满拟真的时代,最诚实的人也活在谎言之中。

    

     技 | 艺 | 塑 | 造 | 浪 | 漫

     匠 | 气 | 传 | 递 | 思 | 想

    

     老蝉一件 · 木艺手作

    

     神秘新作来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