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能促进思维发展吗?
2016/10/4 哲学园

    

     思维与记忆和语言的关系

     陈志飞

     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在日常生活中,你常常会听到“他的思维能力很强”之类的评价。但是,很多这类评价只是从思维的结果上来下结论的,未必就准确反映了实际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不了解记忆在思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两个思维能力相同的人,如果对同一件事的相关知识有不同的记忆,会产生水平不同的思维结果。

     举例一个例子。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的思维能力强不强?当然强,至少在国际象棋对弈中远远强过普通棋迷,但是,却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2013年国际棋联女子大奖赛日内瓦站比赛中,时任棋后乌什尼娜对俄罗斯棋手吉尔娅,最后进入一个经典的马象擒单王的残局。执白的棋后多花费了50个回合,还没将死黑王,按照规则判为和棋。很多棋迷为此嘲笑乌什尼娜不配棋后的称号,因为这个连小棋童可能都会的残局她都不会!其实,这是记忆出了问题,不是其思维能力问题。很难想象她没学过这一残局,也许她多年以前学过,但在实战中太长时间没有用到,给遗忘了。可见,正确思维的效果要建立在一定的正确记忆之上。

     有没有科学的研究来支持这个观点呢?有。在一系列著名的实验中,科学家们比较了国际象棋大师和普通棋手的差异。在实验中,给象棋大师和新手看实际比赛的棋局各5秒钟,然后打乱棋子的位置,让他们重新恢复棋局。结果发现,大师正确恢复棋子的数量是20~25个,而普通棋手平均只有6个。但当大师和新手所看的棋盘上为随机排列的棋局时,他们恢复的棋子的数量没有差别,都是平均6个。科学家们认为,当棋局随机排列时,大师与新手都把每个棋子当作一个组块,因此恢复出的棋子数量没有差别。而当使用实际比赛的棋局时,大师的组块包括更多的棋子,所以恢复出棋子的数量比新手要多。大师与新手相比,记忆存储的信息量大,存储的熟悉的棋局模式多,这些差别决定了大师与新手棋艺水平的差别。 至于语言,我想说明思维不是从属于语言的,而是一种更基本的意识活动。 前面说过,4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开始建立一些心理概念,到其开始学语时,应该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心理概念。换句话说,这一思维要素的产生不一定要借助语言能力。 首先幼儿能学的是词汇,就是把音节或音节组合与已知的心理概念对应起来,这种对应过程就是自求因果的统计过程,是思维的初级形态。也就是说,是思维在帮助语言学习。 接下来是词组的学习,这个过程需要幼儿的工作记忆区发育得更成熟,能够实时记住多于一个以上的词并对应内涵更准确的心理概念,但是仍然是自求因果的过程。研究显示,儿童在约18个月就开始了语言的范畴化工作,其中的一个结果就是“取名爆炸”,这是每个父母都很熟悉的一个现象。 然而下一个阶段就有难度了——理解句子。一个句子是由多个词和词组按一定的句法规则构成的,翻译成我们的语言就是:一个句子是由多个心理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幼儿要想理解以前不知道的句子,必须在所对应的这些心理概念之间想象出某些联系。在前几篇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想象能力的不可或缺。 但从另一方面看,语言的技能不仅仅取决思维能力,单靠思维会慢到无法以正常的速度理解和表达。这种情况在初学第二语言的人当中十分明显。语言技巧实际上严重依赖于记忆能力,当孩子理解了词、词组和句型之后,还必须熟记烂背住它们。按我们的“学习定律”,熟记烂背到一定的程度,对该句型的显性记忆就变成了隐性记忆,不仅不会忘,而且使用时都不需要再注意、再思考了。所以,熟练使用语言的很多过程都省掉了想象的介入。 不可否认,语言的运用能使思维能力更加强大,能帮助思维提供更多的心理概念(包括由定义概念转化来的心理概念)。比如,像67x 2 = ? 这样的心算,对学过用语言表达的算术知识的人并不难;但对没有学习过这种语言知识的人,根本就没有十进制数和乘法运算等概念,是不可能进行这种心算思维的。 所以心理定律论认为:语言是思维和记忆的产品,但是掌握了语言能够使思维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