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危险】儿童节来临,柳州娃仔拎个“炸弹”到处跑,你竟从来不知道!
2016/5/30 柳州晚报

     还有两天,就是儿!童!节!

    

     在这个大人孩子都无比期待的节日里,

     这些隐患却悄悄来到你身边……

    

    


     六一儿童节,家长带着孩子去玩一定要注意的事情!

     一、孩子拎个“炸弹”到处跑,你竟从来不知道!

    

     氢气球发生爆炸,威力相当于手雷

     市面上有些卖家标榜的“氦气球”、“氮气球”等,大多数只是一种噱头,实际上里面装的还是氢气。因为氢气要比氦气、氮气廉价,而且提炼过程容易

     其实这些所谓“氢气球”中并不是纯氢气,而是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这个气体本身在常温常压下是安全的,但如果混合气体达到了着火点或者被引燃,很有可能造成瞬间爆炸

     氢气球在室内发生爆炸,它的威力相当于一个小手雷。

    

     当气球遇上实验

     将氢气球带到消防队,在专业人士保护下进行实验。

     实验一:气球接触明火

     一手拽着气球,一手慢慢把火靠近气球,“砰”一声脆响,气球瞬间爆炸。虽然穿着防护服,但滚烫的热浪还是迎面扑来,火球最大的时候一个人宽,半个人高。

    

     实验二:用假人模拟,气球遇火爆炸后的杀伤力

    

     巨大的火球瞬间包住了假人,家人的一边头发着火,脸也烧焦了。

    

     实验三:烟花溅到气球,是否会爆炸

     用砂轮切割机割钢管,制造火花,来模拟过节时手持燃放的烟花。当气球靠近,火星溅到气球上,就使气球爆炸了。

    

     实验四:模拟路人手中的烟头碰到气球

     气球并未引燃,原因可能是烟头是暗火,一般情况下温度低于400℃,达不到氢气的燃点。如果猛吸一口烟的话,烟头温度会上升,有可能会引燃氢气球,决不可轻视。

    

     实验五:在封闭狭小的空间,测试气球爆炸威力

     很多人会把气球塞进盒子里或者汽车后备箱里,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把两个气球放进一个纸箱里,然后把点找的报纸丢了进去,很响的两声爆炸,火焰直接从纸箱内窜了出来。

    

     提醒家长:注意以下六点避免发生意外

     1、不要将气球拴在孩子手腕或扣子上;

     2、不要牵着气球去打车、坐公交车或放到自己的车上,氢气球一旦爆炸,封闭空间的冲击力会大很多;

     3、不要用打火机去烧系气球的牵绳;

     4、不要在气球的附近燃放烟花爆竹;

     5、远离香烟,避免烟头烫到气球产生爆炸;

     6、氢气球的外包装是塑料材质,燃烧过程中会往下滴火。如果不慎发生燃烧,孩子们应迅速扔掉躲避,有轻微烧伤的情况,立刻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完毕后有水泡不要弄破,不要在患处涂抹牙膏或润肤膏,要用纱布或者干净的棉布简单包扎,然后尽快到医院就医。如果伤口面积过大,更不要自行处理,以最快速度赶往医院。

     (内容来源:现代快报)

     二、6岁女童3分钟不到被骗走!小心这些骗术要注意!

     请看下面的试验:

     宁波一派出所联合当地幼儿园做了一次诱骗小朋友的实验,

     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究竟是怎样被骗走的!

     第一个孩子:用奥利奥诱骗

     结果:没成功

     参与实验的孩子事先都不知情,钱报记者和民警一起躲在监控室,通过幼儿园内的监控来观察。

     第一个小女孩,5岁的涵涵(化名)被幼儿园老师带着走到了监控范围内,1楼的一条过道上。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剧本,老师只对涵涵说了一句“阿姨先上去了,妈妈等下会来接你,你自己在这里等妈妈”,然后就先行离开了,留下涵涵一个人站在过道上。

     过了一会儿,民警张振扮演的陌生人上场了。

     他上去跟小涵搭讪:“小朋友,你在这里干什么啊,你叫什么名字?”

    

     通过监控,涵涵似乎很警惕,两只小手在前后搓来搓去,说了什么之后,就背对着张振。

     监控里,张振猫着腰开始各种搭讪,接着又拿出藏在口袋里的一整袋奥利奥饼干,涵涵看了看,又转过去背对着张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

     张振只好在“自言自语”了一阵之后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涵涵被事先告知的家长接走了。

     整个过程,张振和涵涵“僵持”了5分钟左右,后来他告诉我们,涵涵面对他的搭讪,只回答了一句“我在这里等妈妈来接。”然后就再也没搭过茬。

     第二个孩子:冒充家长朋友接人

     结果:没成功

     10点11分左右,第二个参与实验的4岁男孩小童被幼儿园阿姨领到过道上,同样叮嘱了一句之后,老师走开。

     接着,张振第二次登场,这次,他事先了解了小童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这两个信息,扮演小童爸爸的同事。

     张振径直走到小童身边,“小童啊,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家住在XXX是伐?你爸爸没空来接你,让我来带你回家。”

     没想到的是,小童的反应很淡定,站在幼儿园老师带他站定的位置没怎么移动,跟张振交流起来,4分钟过去了,小童依旧不为所动,再后来,出现了一个女老师,把小童带走了。

    

     事后张振告诉我们,当时小童面对他的诱骗,回答说:“老师让我在这里等爸爸,你去找老师吧,如果老师告诉我可以跟你走,那我就跟你走。”然后,不管张振说什么,小童都是一句话:“让老师来。”

     这几句回答,让现场观察实验的记者非常惊讶,小童的警惕心很高,面对陌生人搭讪的反应处置,也很妥当。

     第三个孩子:冒充熟人,还送玩具

     结果:3分钟被骗走

     第三个出场的是6岁的小女孩沫沫,而“坏人”也换了一个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10点21分左右,沫沫被独自留在过道上之后,显得有些不安分,还走过去看看老师在哪儿。

     这时候,工作人员上场,沫沫看到有人向她走去,就迎了上来。

     工作人员顺势蹲下来跟沫沫开始交谈,而这名工作人员,事先掌握了沫沫的全名、小名,家长的名字,家长在哪里工作、家庭地址等详细信息。

     交谈间,工作人员还拿出了一个小风车说:“这是老师奖励给你的。”

     结果,只用了3分钟不到的时间,沫沫就牵着工作人员的手,很高兴地跟他一起走出了监控画面。

     三组实验结束之后,警察蜀黍带着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一起,向孩子们做了情况说明,告诉了他们这是一次实验,并进行了安抚。

     三、这些小吃太恶心,别带孩子去吃!

     1、街边的麻辣烫

    

     说起麻辣烫,几乎人人都吃过,麻麻辣辣的吃起来真过瘾。但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吃完街边麻辣烫会拉肚子!”

     《济南时报》曾经调查报道,这些街边麻辣烫因为不干净,而且夏天更容易滋生细菌,吃完后容易导致腹泻。为防止食客吃变质肉丸后拉肚子,一些小商贩常常会在底汤里加上止泻药!

     2、铁板鱿鱼

    

     使用普通的水浸泡鱿鱼,没有办法使鱿鱼变回原来“鲜嫩”、“透亮”的效果。因此,很多商贩为了使干货鱿鱼泡水之后能变得如新鲜的一样,便在用于浸泡的水上打起了歪主意。

     他们在水中加入了烧碱、双氧水、甲醛等化工材料。因为烧碱和双氧水能使干瘪的鱿鱼变得饱满软滑起来,而甲醛则能使发黑的干鱿鱼“美白”。经过这样处理的干鱿鱼,从外观上来看还真和新鲜鱿鱼一模一样。

     3、鸭血

    

     央视新闻曾曝光,北京市场近九成鸭血都是假鸭血,知名连锁火锅店呷哺呷哺、小肥羊,也被检测出鸭血造假,以猪血冒充;街边麻辣烫使用的鸭血,甚至被检出较高的甲醛成分。

     不光是北京,其他地区出猪血、牛血做成的“鸭血”也不在少数。不行你看看这个视频,视频中,商贩表示自己虽然可以卖,但自己从来不吃,涮火锅时也不会吃!

     4、五毛钱辣条

    

     要说在零食里最火的,莫过于“辣条”了。一袋看似不起眼的“辣条”,火遍大江南北,从学校周围的小卖部,甚至火到了国外。去年下半年,美国亚马逊网站上爆出了一张格外抢眼的图片。一包在国内仅售5毛钱的辣条,在美国却以超过10倍的价格售卖。

     5、手抓饼

     你知道吗?手抓饼里的这些“里脊肉”不是真的里脊肉?看看下面的视频,保证您再也不吃!

     没想到和孩子过一个节也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

    

     但是无论是平时还是过节,家长们都要注意这些问题哦!

     希望宝宝们都能度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儿童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柳州晚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