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无视多项规定 "罂粟壳加料"根本停不下来
2014/11/2 央视财经

     江西南昌:商家销售含罂粟粉调味料 自称没人敢抓

     罂粟是提炼鸦片等毒品的原料,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在任何食品中添加。但记者近日在江西的九江、南昌两地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有不少商家都在暗地里销售添加了罂粟的调味品,和被包装成调味料的罂粟粉。

     在南昌市的洪城批发大市场,一家名为世辉餐料商行的调味品批发店,店主向记者推荐了他卖得最火的两款调味料:“奇子香魔粉固态调味料”和“澳宴奇油脂粉末固态调味料”,并称这两款里面都含有罂粟粉。

     南昌市世辉餐料商行 店主:它这个配料就是罂粟粉.

     记者:苏子粉就是罂粟粉是吗?

     南昌市世辉餐料商行 店主:嗯,没写明,就是罂粟粉。

     记者:这个东西可以卖吗?

     南昌市世辉餐料商行 店主:可以卖的。

     记者:他(老板)说里面有这个成分?

     南昌市世辉餐料商行店 老板娘:有什么成分,什么成分都没有,大胆地用,你就是拿到工商局去,都不敢抓你。

     在附近的另一家调味品批发店,老板娘从箱子里拿出一包柜台上没有的调味品:“澳奇鑫牌鲜香王精品籽精复合调味料”,并称这包料放在食物中,不仅保证能提鲜提香,还会让你吃了还想吃。

     南昌市某调味品批发 店主:就是提鲜香味的,吃了还会想吃的,就是罂粟花提炼的,不等它那个长成形,长成形劲道更好,没有长成形摘的提炼的这个是。

     记者:放多少呢?

     南昌市某调味品批发 店主:放一点点。

     记者:比如说我们烧烤?

     南昌市某调味品批发 店主:只要放一点点在料里面。

     记者:一点点是多少?

     南昌市某调味品批发 店主:0.1%都可以的。

     记者:烤鱼的?

     南昌市某调味品批发 店主:烤鱼也照样可以放。

     记者:味道会怎么样?

     南昌市某调味品批发 店主:味道就会香一些,鲜一些。

     记者:怎么卖?

     南昌市某调味品批发 店主:这个15块钱一包。

     记者:没有写罂粟花提炼的?

     南昌市某调味品批发 店主:不会写明,写明了不允许你买的,我跟你讲(对外都)统称都说是香鲜料。你这个拿(回)去不要让顾客看到,拿什么套起来,这个(外包)袋子不要,看到这个人家就不会吃,反正这个提香提鲜的味道。

     在九江市的京九批发大市场,一家调味品批发店店主则从阁楼里,拿出一种由江苏兴化市精王食品调料厂生产的“味鹏牌樱栗回味粉”,说只需25元保证提鲜。记者看到,这包调料粉的包装上印着罂粟花的图案,显示用量建议是原料总重量的0.1%-1%。

     记者:一个底料里面放多少?

     九江市某调味品批发店 店主:只要放一点点就可以了。

     记者:这个不会有什么?

     九江市某调味品批发店 店主:那个你放心,但是你用的时候自己注意。

     记者:就是放起来是吧?

     九江市某调味品批发店 店主:对,自己收到一点。

     记者分别在南昌和九江购买了四种含有罂粟粉的调味料,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投诉举报中心,查询它们的生产许可证号码。四种含有罂粟粉的调味料,竟然有三种拥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号码,为什么会这样呢?

     记者:这种厂怎么就拿到了QS认证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 徐晓明:QS认证啊,它其实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实地核查,相当于你这个厂区有没有生产这种产品的能力,有的卫生条件,生产设备,检验手段,人员啊,它有这个要求。实地核查的时候也会查一些符不符合我们规定;第二就是产品检验,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国家标准里比如你刚才说的调味料,它一般都有个国家标准,或者是行业标准或者是企业标准。然后我们会拿这个来判定,行业标准里就不会有这项,和当年的三聚氰胺一样,乳制品当年是不会检查三聚氰胺的,所以即使是这种常规检测也不会发现的。

     江西九江:批发市场暗售高纯度罂粟粉

     记者调查发现,罂粟粉不单是放在一些调味品里暗里销售,市场上还有一种用整个罂粟壳敲碎形成的粉末,价格每斤高达200至500元。

     在九江市的京九批发大市场,一家调味品批发店店主从柜子里拿出一包没有任何标签的黄色粉末状物品,说这就是高纯度罂粟粉。

     记者:这怎么卖?

     调味品批发店 店主:400块钱一公斤,200块一斤。

     记者:口感会好点?

     调味品批发店 店主:增加口感,好吃。很鲜,手拿过来,尝尝,少尝一点点,不能尝多。

     记者:好鲜,这是味精吧?

     调味品批发店 店主:味精(哪有)有这么鲜。昨天还有人买了一包,做烤鱼。

     随后,在南昌市洪城批发大市场,记者也发现有人在销售这种高纯度罂粟粉,而且批发商警惕性很高。

     批发商 王老板:250块钱一斤。记者: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给我看下?

     批发商 王老板:250块钱一斤。看了没什么作用,看了还要打碎,一个一个还要打碎。

     记者:那我买了是你们跟我打(碎)吗?

     批发商 王老板:250块钱一斤。嗯,那里有机子打。我跟你说,我们一般不相信第一次做这个生意,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样的人,第一次哪个人都不会。

     记者跟店主周旋了两个多小时,最终这位王老板终于打电话给市场上拿货的人。

     不过,这位王老板要求,记者如果购买的话,需要留张身份证复印件。

     王老板:你要拿身份证号码记到这里,出了事,各负其责,各担各的责任。

     记者:这个为什么国家是不允许(卖)的?

     王老板:这个东西(管得)要严重一点。

     记者:不能卖是吧?

     王老板:但是市场也是有卖的,市面上都有。

     记者:这个到底抓到了会怎样?

     王老板:出了事就要抓起来。

     记者:不允许做佐料是吧还是什么?

     王老板:是,它是,一般是什么都不允许,(但)麻辣烫,烧烤都是偷偷放一点,人家都不知道有。

     号称可提鲜 饭馆老板亲自加罂粟壳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调查中,一些非法销售这类含罂粟调味品的商家,都称有不少饭馆在使用这类调味品,是不是这样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南昌市建德观是当地有名的火锅一条街,晚上6点,记者进入其中一家火锅店,刚点完菜,店主就推荐一种号称提味提鲜的调味料,并端出一碗黄色粉末,倒进了火锅里,表示这就是罂粟壳。

     而在南昌市另一家比较火的雷胖子狗肉店,店老板雷永珠介绍,她们的火锅里可以添加没有被碾成粉末的罂粟壳。当记者选好汤料上桌后,老板还亲自来加料。看到记者是外地人,老板娘跟记者拉起了家常,说曾经因为放罂粟壳而被抓过。随后,记者针对这家店的行为,向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进行举报,并同稽查人员再次来到这家狗肉店,执法人员在收银台内一个被锁的抽屉里,找到用黑色塑料袋装的壳类物品,并在二楼老板的房间里,也找到一大袋藏在酒箱里的壳类物品。

     江西省食品药品稽查局执法人员 赵华斌:这是罂粟壳,罂粟壳肯定是不能加在火锅底料里的,不能添加,它这个是有毒的。

     正当执法人员调查罂粟壳来源时,店老板雷永珠却号称,自己大量购买是有原因的。

     雷胖子狗肉店老板 雷永珠:我长期有哮喘、还有高血压、心脏病,什么都有。

     执法人员:这个可以治这个病吗?

     雷胖子狗肉店老板 雷永珠:他说可以治。

     执法人员:谁说可以治?

     雷胖子狗肉店老板 雷永珠:我们那里的老中医。

     随后,执法人员检查了店内所有餐桌上的剩余汤料、厨房的底料以及辣椒油,并取样,一旦检测出含有罂粟成分,将移交公安部门处理。而对于店老板所说“大量购罂粟壳是为治病”的说法,记者也采访了专业人员。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科主任 赵凤达:这种东西吃多了会成瘾,就是跟毒品是一样的。如果是你不吃这个东西就没劲啊,打哈欠啊,没劲啊,如果一吃这个东西就来精神,就是这样的,也就跟毒品的症状是一样的。

     江西多规定出台 仍挡不住“罂粟壳加料”

     含罂粟壳的调味品,批发市场上有人暗自售卖;在饭馆里,老板会帮忙添加罂粟壳,记者在南昌和九江拍到的这一系列现象,让人触目惊心。那么,对于这些问题,监管方面又是怎么做的呢?

     2005年,国家颁布《关于加强罂粟籽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罂粟籽仅允许用于榨取食用油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用于加工其它调味品。而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指定的、唯一的、允许利用灭活罂粟籽,榨取食用油脂的生产企业,其生产的罂粟籽不得在市场上销售,除此之外任何企业都不能用罂粟籽加入任何食品。 2008年,卫生部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罂粟壳被列为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但到今天,为什么罂粟壳被违法加入调料的现象却仍然存在呢?

     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 陆林:应该它是药品食品(部门)监管,这个部门应该规定不应该添加,因为是违法的。

     江西省食品药品稽查局执法人员科长 卢建安:这个是监管不同,地方上监管的,我们又没有监管。

     江西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副总队长 郭建宁:数量比较小,然后你又做不到他是贩卖。拘留10日到15日,这是情节严重的,3000元以下罚款,现在处理得就是这么轻,因为假如我是老板,我要多少才构罪呢,我要持有50公斤以上才构罪,50公斤以上,因为我不贩卖,所以法律上就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上,这个刑法追究不了他的责任的话,只有设置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就只能依据这条。

     处罚过轻导致添加“罂粟壳”屡禁不止

     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就明确规定,罂粟籽仅允许用于榨取食用油,而且指定企业只有一家,其他企业均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使用罂粟籽。2008年,卫生部又追加规定,把罂粟壳列为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但时至今日,为什么在调料中添加罂粟壳的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呢?

     业内人士表示,处罚力度过轻其实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按法律规定,只有持有50公斤以上罂粟壳,才构成犯罪并入刑,而只要小于这一数量,就算情节严重也就是拘留10到15天,情节轻的,甚至只会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如此之轻,而销售罂粟壳背后的利润又是如此诱人,也就难免会有人铤而走险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财经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