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廉价药为何纷纷退出市场?你怎么看?
2014/12/16 央视财经

     新一轮药价改革启动 上海抢先发布“地方版”

     央视财经(记者 乐融融 苏照宇 杨新征)很多人可能都有感觉,这几年上医院开药越来越贵。有些是老药换个名字换个包装,价格就从几毛钱窜到几十块。有些药,价格倒是没变,可是却再也买不到了。社会上对药价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今年11月27号,国家发改委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也标志我国新一轮药价改革箭在弦上。就在这个月9号,上海市发改委联合上海市卫计委、物价局及医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非政府定价药进一步放开监管,准备直接挂网采购这一类药品,避免招标限价。这就意味着,此前多年备受争议的招标限价等制度,在上海将从全国占比77%的药品中正式“松绑”。记者在上海进行了随机采访,对于这次药价改革,大家普遍关心的还是改革后药价的高低问题。

    

     上海市民:我感觉肯定很高很高,因为我老公是脑梗,脑梗他一直买的很贵的。

     上海市民:那肯定是高的,因为药品这个行业我知道利润大大的,肯定利润很高的,它的价格肯定很高的有很大的降价空间的。

     做了多年医药代表的翁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和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另外77%的药品都不是由政府定价,可以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但是,由于还需要去物价部门备案,而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还设立了门槛,无形中限制了企业对自身产品价格的决定权。所以在上海的通知下发之后,企业基本实现了完全自主定价。

     医药代表 翁先生:取消限价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还是有好处的,原先限价的话有些企业对低价药本省的生产成本就高于它的中标价或者是它的限价范围,那现在如果说取消限价,对于招投标对于企业来说会好一点,企业有自主定价权。

     在这些药品的采购上,《通知》指出,上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应按照本市药品集中采购部门的有关规定挂网采购市场调节价药品,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到本市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构申报药品具体信息。上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药品加价率执行。业内人士表示上海放开药品价格后,企业的药品进入医院后不需要再经过招标管制程序了。这对企业来说将是一大松绑。因为以前,这些药品虽然是自主定价,但是如果要进入医院销售,还必须经过政府主导的招标管制环节,本次公开挂网后,市场将会发挥更大作用。企业可以比拼价格和质量。

     医药代表 翁先生:如果自由竞争,市场由消费者去选择 由市场去选择可能会更良性的发展。

    

     分析师:药品价格不会一飞冲天 低价药将有上涨空间

     取消招标限价,企业有了完全的自主定价权,企业自己定价了,那很多人就会担心,药价会不会涨价,会不会一飞冲天,到时候贵的都舍不得买了可怎么办,这样的担忧会不会成为现实呢?

     国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李敬雷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是一个偏市场化的行为,把价格的制定交还给市场的竞争来决定。他认为,如果政策落地,将会对医药行业形成深远影响,但因为市场竞争是建立在医保控费和招标基础上的,在这两个绳索捆绑下,药价不可能一飞冲天。

     国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 李敬雷:目前的定价体系,除了最高零售价这个指标之外,我们还有招标的采购价和医保的报销价,所以说,现在来决定药品的价格,我们还要必须要经历指标,以及相应的报销采购这么一个过程。也很少有企业的产品能够大幅提价的,多数还是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一个局面。

    

     目前以最高零售价等方式对一些低价药进行严格管控价格,结果导致生产低价药的企业因亏损不生产、直接让低价药短缺。如果取消药品最高零售价限价,那么对于生产低价药的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机会。

     国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 李敬雷:如果这次放开的话,一些好的低价药有可能会有一个价格的一个上升的一个机会。

     而对于如果政策落地,老百姓买药会不会变得便宜,李敬雷表示这也要取决于不同的品类和供需状况而定,对于一些稀缺的,创新型的药品,因为供求关系紧张,如果不能解决供需问题,对这类药品的价格也不会起到太大改变。

     国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 李敬雷:如果一个药品有很多家企业生产的话,那最终导致的竞争结果一定是它的价格会逐步的走低。

     新闻链接:廉价药为何纷纷退出市场?

    

    


     说到药价改革,有个背景不能不提。之前我国的药价改革方向主要是加强政府监管,限制药价,可是这却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2011年,一项对全国12个城市 42家医院 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一般有500多种,而医院廉价药缺口已高达342种。短缺的药品中,212种药的价格在30元以下,130种药价格在10元以下,10元以下的短缺药中,5元以下的药品占了69%,3元以下的占42%。

     从这儿可以看出来,越便宜的药缺口越大。那究竟是为什么,这些效果又好,需求量也不少的经典老药难觅影踪,再也找不到了呢?我们记者之前也赶到了曾爆出停产传闻的神威药业进行采访。

    

     这是河北省神威药业清开灵注射液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出七百万支清开灵注射液,几乎占据全国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就是这样的一条生产线如今却面临停产的危机。在刚刚结束的青海和广东两个省的药品招标中,对于清开灵注射液神威药业都选择了弃标。

     神威药业营销总经理 胡庆峰:确实现在产品是出于亏损,亏损没办法在新质招标里我们继续做下去还是亏损,所以当时这个招标我们就放弃掉了。

     2009年8月,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九部委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基本药物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省级人民政府需要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根据招标形成本地区的基本药物具体零售价格。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只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资质就可以参与招标,剩下的就是三个字——拼价格。 以10ml一支的清开灵注射液为例,在2011年最先开始招标的省份,神威的中标价在2块3左右,但是一轮30多个省招下来,到了排在后面的广东省时,同样的10ML的清开灵注射液的中标价,只有9角4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朱恒鹏:你把这个定价定的很低很低,医院的医生是不愿意使用的,所以有些尽管临床必须,但是价格太低的药,医生不开,医院不采购,当然药厂就没有办法生产了。反过来讲这个情况也成立,对于药厂价格低到甚至比成本还低,他生产一盒亏一盒,他干嘛要生产呢。

    

     此外,同样曾是神威药业拳头产品的双黄连口服液,也因为定价过低而停产。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制定九味羌活颗粒等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中规定:每支20ml的双黄连注射液零售最高价格为1.8元,这个价格到今天已经是7年没有变过。在这7年里,生产双黄连注射液所需的几味中药材价格却一直在上涨。按照近五年三种中药材市场的平均价格计算,每支20ml双黄连注射液的实际生产成本达到3.0元/支,已经高出发改委规定的最高限价近2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朱恒鹏:放开定价,市场完全能够解决的。价格涨到药企能够赚钱他就生产,价格涨到医院和医生能够有收益,他就愿意处方,价格再涨,利润较高,药企的生产增加,竞争就会让药价再下来。

     互动:我看药价改革

     对于药价改革,网友们还有怎样的看法?海浪风:药品改革是势在必行,很多百姓现在都是看病难,一旦有了大病,医药费就成了大问题。药品价格放开,但是监管绝对不可以放松,让百姓必须能吃到放心的药,价格合理的药,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白咖啡:对于医疗器械、医药品的价格竞争定价是老百姓一直盼望着的,也盼望着医药品的价格真正能让老百姓都能用得起,别再为生病发愁。

     点击文章末尾 阅读原文 ,可以在央视财经微社区发表你的观点。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财经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