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 蜂尚标||旅行和生活决斗,你猜谁赢?
2016/3/30 蚂蜂窝自由行
旅行和生活真的只能是对立面么?总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就是旅行。

旅行你好,生活再见。
这里是第35期蜂尚标沙龙。
我是雷梓&彭棠

在我快要五十岁的时候,感谢蚂蜂窝给了我一个机会来翻翻人生的旧账。可是因为找不到什么好噱头,我差点就不敢站到这个台上来。
我的旅行经历与现在的旅行概念完全不同。三十多年里,我其实几乎没有过自己主动计划的旅行。全部都是因为生活的变动使然。
所以我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而我迄今有30年,一直在路上。

在很多人眼里,我的人生自作自受,是被自己荒废掉的。我是个不知好歹的人,也是个不合时宜的人。我一直在跟时代拧巴,该上位的时候玩性格,该赚钱的时候还玩性格。最后,我成了个人生的体验派。我几乎只晓得耕种,不知道收获。只知道行走,不懂得停留。于是今天,我只剩下回顾。
那么,旅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

它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吗?还是只是一次次的精神出轨?又或者旅行就是人生的进行式,是自我灵魂的一次次放逐以及身心的各种逃离。
有时我又觉得,旅行是人生的异次元切换。多数时候它不能改变或更新我们现实生活的轨迹和内存,只是对现实的暂停。这使得旅行有了某种悲凉的背景气氛。
我常对我老婆说,我是天然野生的。我去了哪儿,就在那里放下自己。好像生来就是那里的一块石头,一丛灌木。从来不担心自己会变成什么,不担心自己会活不下去,当然也没想过要混出个什么样子,离开的时候得到什么成果。
野生的含义,还在于我与生俱来的草根气质。几十年铅华淘洗,还是草根本色不改。我爱朴素的生活,朴素的人,朴素的环境。

今天我要分享的旅行故事都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尽管每个时代都可以被称为最好和最坏,我还是觉得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很好的年代。比起现在人们耽于物质富足而选择困难,那是一个充满希望、激活理想、鼓励创造的年代。
我在某个地方的长期旅行,最突出的有四段。黔西南与黔桂边区,青海,全国各地,东南亚。分别是一年半、一年、一年和半年。

我本就是贵州人,不过在此之前,除了家乡安顺和省城贵阳,并未去过贵州别处。现在贵州正在成为中国国内旅行目的地新秀,大家喜欢看以黔东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风情,不过我那个时候,旅游业在中国还未开张。
去黔西南是扶贫。中国扶贫运动始于1986年,我是1987年的第二批,这个时期的扶贫队被称为第二梯队,是火线培养青年干部的摇篮。我却不懂事。因为不同意当时的一些做法,我用言行表达态度,“擅自”走访了这个区域的很多乡村。

我经常买七毛钱一条的向阳花香烟当礼物送给老乡,然后请他们允许我留宿。不过多数时候是反过来,他们什么都不用就留我吃住,我实在没办法就送条向阳花给他家。有次送的是一双解放鞋。直接给钱他们是死活不肯收的,可能还会生气。
我写过长篇的采风报告,与乡亲们推心置腹讨论过改善生活的前途,不过收效甚微。积重难返。积弱的底子,还有观念是大碍。这些报告最后却成了我不务正业的证据。乡亲们对我的评价,帮助我免于处分。

那里的乡亲只知道毛泽东不知道邓小平。山花村搬迁,电灯,汽车,地马蜂,见鬼,山体滑坡,病毒性痢疾,巴马,裸泳,八十元钱变成一件军用棉衣……
那时候没有什么驴友背包客,没有徒步自驾之说,就是背上干粮,沿着一条大河(桑郎河)走,渴了随时捧起河水来喝。
遇到村寨人家,解渴的就是水酒了。我第一次听说biangdang酒的大名。
那一年我做过最值得的一件事,是重修了一所乡村小学。
一年半的黔西南扶贫生活,帮助我看到了中国国情一个重要的侧面。

1990年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年份,比上一年还要艰难。在做出选择之后我必须承受惨痛的结果。亲密无间的朋友没有了,我要为他们处理后事。我自身失去了九个月的自由,却没有因此抵消掉心中的负疚感,仿佛自己是一个苟活贪生的懦夫。
1990年夏天我出来,觉得世上一片空白,却看不到我能走的路。
青海,就像一个神谕,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

青海成为我的第一个再生之地。时间是1990年,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青海,不确定能不能从那个高原上走下来。
确切说来,是青海湖让我实现了涅槃重生。360公里,十天。之后的十八年里,我又去了13次。
祁连山下,草原上牧羊。蘑菇圈。蘑菇真的是一边采一边冒出来。
我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了。每天躺在草地上,沙丘上,看白云悠悠,羊群也悠悠,风缓缓吹,放牧着云和羊。
腾格里沙漠。夜里遇到流沙,差点被埋掉了。
一年的青海游历帮助我超越生死纠结,活了下来。
经历这一切的同时,我一直处于失语状态。
一个瑞典人帮我走出抑郁。我们在青海相遇,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会出现在那里,据他说,他在喇嘛庙里呆了很长时间。他和我来到贵州,从花溪到荔波,对我实施溪水疗法和听风疗法。其他时间和当地人一起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
半年后,我觉得我又可以走进花花世界了。

广东是我的第二个再生之地。我获得了真正融入世俗的力量,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谋生和快乐的技能。
广东,也为我开启了通往广阔世界的道路。沿京九线采访,去北欧考察。
1993年,我全年都在旅行。走进两百个城市。每到一省,联络办事处,看专卖店和专柜,然后下到其他城市,做简单的市场调查,看看都在卖什么衬衣,穿什么衬衣。
历时半年的东南亚之旅是一次纯粹的奇遇。一段让我至今记起仍感心悸的时光。1995年春天,我刚刚失业,守着我的三剑客酒吧。然后就接到了二代哥的邀请。

我相信所有的遭遇,包括苦难,都是有深意的,我们参悟不了,于是只能抱怨。尽管我永远不会感激伤害过我的人,那样的鸡汤是馊的。
关于今天,我只想说,如果没有棠小溪,我无法想象我此刻的生活。我一直记得一句话:“我始终明白,我属于穷人的行列。这决定了我的全部秉性。”德布林的直白同样于我契合。

蜂尚标沙龙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但是旅行和生活远远不会止步于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蚂蜂窝自由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