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五大毒瘤
2016/6/6 p2p头条

     来源:P2P观察

     作者:殷元元

     最近p2p行业跑路频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今天笔者主要是借鉴一下前人的经验,同时也结合一下笔者的已有经验来谈一谈当今互联网金融的五大毒瘤。

     资金池:标准资金池的定义就是资金流动是否先于信息流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就是投资者的资金先流入到平台的指定账户,然后再寻找合适的项目进行匹配,去找其他的借款人。这样资金就没有产生流动,资金池的最先的程序是想让投资者先把资金拿出来,然后再寻找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或者是平台急于让资金产生效益而去挥霍或者购买不懂产以期待升值来弥补资金成本的亏空,这两个动作的时间差里面,资金停留于平台账户上,这样所谓的资金池就产生了。

    

     假标:假标可以理解为不存在的借款需求某些平台为了冲高成交规模以伪造借款人及相关资料的方式发布虚假的项目,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投资者的投资而来的,想让投资者看到平台的利润是巨大的,这样才能够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假标有很大的危害,比如投资者资金无法保障、易导致自融跑路等行为。一些平台倒闭或者跑路之前发行大量假标迅速积累巨额资金然后携款跑路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布假标实际上是一种诈骗行为。

     自融: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的借款而组建网贷平台,他们利用网络融资的形式,获得流动资金。许多的平台短短几个月内就能融到上亿的数额,这种现象会导致客户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现金,造成大片的逾期现象。从而使得客户对于网贷失去信心。P2P平台自融的模式在资金流向上存在着大量的风险。他们大多会拿着投资人的钱去做一些高风险行业的投资,而拿着供销合同或者抵押物放在线上平台给客户参考。这些所谓的供销合同或者抵押物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风控系统。这样以来,客户的资金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很有可能导致不能如期返还本息。

     线下:之前被爆出兑现困难的上恒资产就是一家线下理财P2P公司。 线下理财平台目前大概有两类,一类是打着P2P的旗号但其实其本身和P2P没有半点关系,以高息做着非法集资的事。一旦罪行暴露,媒体与舆论立即扑向P2P。这类平台败坏P2P的名声,损害P2P行业的发展,理应被法律严格治理。还有一类是没有打P2P的旗号,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崩盘倒闭,但是依然被媒体与舆论以P2P为对象进行讨伐,这让真正的P2P理财实在是有冤无处升。

     拆标:在P2P行业里,拆标现象并不鲜见,一些平台为了在短时间内筹得资金,就将大额资金拆分成多个小额标的。不过拆标会让投资人的资金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其实说到底就是借贷平台可以吸引到更多投资者投标,提高平台的成交量。

     现在出事的平台一般这五种方式是并存的,现在的p2p平台监管越来越严,平台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正规化。也只有这些毒瘤清理干净才能还p2p一片宁静。

     关于版权:p2p观察网分享p2p相关的要闻、干货。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或附上报酬。联系方式:1348080258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p2p头条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