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盛世开炮:市场乱象没人管,内容审查放不开,至今没有分级制
2016/6/17 凤凰八卦
↑ 点击上方“电影大爆炸”即可关注我们~
◤声明:本文为电影大爆炸(ID:movie-bigbang)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上海电影节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展映单元依旧有不少电影令小爆驻足,但小爆知道,论坛才是最接近电影业内的窗口。
在上影节论坛,虽然有李安、库斯图里卡等名导出现,向中国电影表达忧虑或信心,还有各位大老板的最新豪言壮语。但小爆已经对那些鸡汤早已麻木,这次更关心的是一个新方向——影院的发展。这才与我们普罗大众息息相关嘛~
小爆在想,电商票补究竟还让院线焦虑吗?方励下跪有没有真正为未来的文艺片排片讨得空间呢?最新的VR技术又会让影院的形态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一场高大上、有干货的论坛,解答了小爆的所有问题。
这场论坛,是由凤凰娱乐主办的“凤凰大影响”上海电影节特别活动“电影院未来·未来电影院”,参与者是中国三大院线的总舵主:

他们是?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思远影业公司总裁吴思远,他2001年就进入中国内地电影院行业,他创立的UME影院管理集团为观众熟知。

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曾茂军

大地电影院线总经理方斌

伯乐营销CEO张文伯担任主持人
三位嘉宾的观点、角度各不相同,吴思远说了不少大实话,他忧心忡忡,频频开炮,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有效制定行业规范,杜绝不正当竞争以及种种行业乱象,并直指体制存在的问题;
曾茂军深思熟虑,逻辑清晰,结合国际国内市场数据与案例,以及影院前沿技术,进行精辟分析,不断提出可行模式与解决方案,指明行业潜在的发展方向;
而方斌则高屋建瓴,从宏观角度进行解析,把影院业放在整体经济形势下进行考量,得出比较乐观的前景预判。
这让小爆听得酣畅淋漓啊!

台下的观众听得十分认真

妹子们也被逗乐了!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爆料,比如万达老总告诉大家,万达影院对3D灯泡亮度有要求,如果灯泡寿命到了,系统会自动报警哦!
吴思远也抱怨,十几年前就想建立艺术院线,但政府却不让他引进一些国外文艺片,哎,一声叹息。
不过这件事万达已经接手在策划了,他们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合作,有望在一些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建立艺术影院或艺术影厅,长线发行和放映国产艺术片佳作。
而谈到迟迟不能形成产业的电影衍生品,曾茂军也透露今年《魔兽》的衍生品收入正向2亿逼近,或许正代表着衍生品产业元年的到来!
来看看他们具体都是怎么说的:
【问题一:《魔兽》中国火爆美国遇冷,说明了什么?】
《魔兽》首周五天在中国突破10亿人民币,而在北美首周三天仅获得2500万美元,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超过了一半!这是否说明中国市场的容量已经超越美国了呢?

曾茂军:北美观众年龄偏长,年轻观众一直流失
身为《魔兽》投资方之一,万达的曾茂军认为,《魔兽》的中美票房产生的原因,与中美观众的差异和年龄有关,“北美观众年龄偏长,在40多岁左右,相对比较成熟,而中国观众的平均年龄才20出头,对《魔兽》这样的电影比较有兴趣。”他同时表示,美国年轻观众一直在流失,2014-2015年流失超过100万人,所以未来的市场一定在中国。

吴思远:中国观众年龄太低,导致电影幼稚化
UME院线老板吴思远认为,《魔兽》的高票房是现象,而不是常理,“中国观众群年龄越来越低,《魔兽》比较受年轻人欢迎。但这种情况同时也导致电影整体的低龄化、幼稚化,而底蕴深厚的电影就会缺乏,一些好电影不卖座。”

方斌:中美两国会成为世界文化的两极标杆
大地院线的方斌认为,《魔兽》在中美两大市场票房表现不同,是因为中美两国会成为世界文化的两个标杆,未来,一部电影在中美两国的表现,能代表和反映全球票房的信号和力量。“我相信,在未来,两者可以共存,并且是东方文化更有魅力。”
【问题二:电商如果还搞票补,影院还合作吗?】
近三年以来,互联网电商进入影院售票领域,通过票补等手段,直接改变了发行、售卖渠道的生态,重新定义了用户的消费习惯。
面对电子票务不可逆的发展态势,主持人张文伯犀利提问,如果未来电商网站继续进行低价票补,各位院线大佬还会与他们合作吗?

万达有大招!不开放特色厅的电商售票,甚至自己做规范的电商平台
曾茂军表示,今年票补在减少,电商也在变得理性,制片方和影院方都希望能回归到电影的价值。
他认为,过去大家太神话“票补”,很多公司在营销中也去依赖票补。“今年《火锅》上映时,电商公司找我们要做票补,我们不做,《魔兽》的时候也没有做,因为没有必要。再者,票补之后,行业利润率其实非常低,对于整个行业来说,600亿收入是个非常小的数目,任何一个500强公司都是千亿以上。”

《魔兽》IMAX版上映时,万达发了大招!
在《魔兽》上映前三天,万达IMAX厅仅在自营平台售票,并未向其他电商平台开放。作为《魔兽》的投资方之一,曾茂军说,未来电影院的方向会走向特色厅、高规格厅,一些大片应该有它自己的基础。“我们的会员人数超过6000万,对万达影院的粘性应该高于对电商的,所以我们把IMAX的有限资源优先给那些万达会员,让他们有尊贵感。这次的效果非常好,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今,几大影院方已经与电商网站进行过协商,“如果继续有低价倾销的行为,我们就会使用《魔兽》IMAX这次的方式,也可以去打造各地的特色厅。这就是我们的办法。”

他举例说,若干年前,在家电领域,格力反对国美卖场的限价,毅然退出国美,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团队,短期是有份额和收益的损失,但最终格力成为空调行业领头羊。“过去电影院公司可能没有互联网基因,但现在技术进步,降低了门槛,加上我们也有资本的力量,不排除我们自己搞一个电商平台。”这一点也得到了吴思远的认同。
他同时也提到了一些投资方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赚电影以外的钱,如《叶问3》大量买票房的现象,“这样不好,我们都是负责任的企业,我们会对这种现象说不。”

吴思远开炮!政府只知道管内容,却不管行业不正当竞争
吴思远是电影制作者出身,对电影院的品质要求较高,“每个UME的员工都知道,老板很紧张3D亮度和放映新技术,我们为了修正一点瑕疵而很认真地制作电影,但如果影院效果不好,这些努力就白费了。”
对于目前影院行业发展,吴思远一直有话想说。“我们不要重蹈大跃进的覆辙,每年要求多少亿票房,这是非常不对的,电影发展要根据规律,人口、布局都有关系。现在同个地区有十几家影院互相斗,这种现象非常不健康,我们政府也不管,管内容倒是管得厉害,又没有分级。”
吴思远认为,电影院应该有良好的经营环境,“什么好事跑到中国人这里就变坏,以前大家都去炒股票,现在看到电影赚钱,连开洗脚店的老板都要来开电影院,因为抢的人太多,租金也变得不合理,这些人对电影院都没有要求,根本不懂,有钱就行,变成一个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大家都降低要求,随便搞几个喇叭和银幕就能做影院了,偷票房、灌水的情况都出现了。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现象。导致这些的原因是因为政府没有提供资格管控。”

香港影院的电影票是免税的
他表示,自己绝不是危言耸听, 如今许多现象令自己非常痛心,“有些小地方的影院,15块就卖票,连打票机都没有,我们老老实实地去卖票,根本打不过他们,因为我们要付基金、税金,但政府对那些不规范行为根本没有实际行动。在香港,电影票是免税的,因为这是一个文化产品,但在内地,开电影院和洗脚店是一样的,可以逃税。”
电商同样也在损害电影,“在香港,电商可以收取服务费和手续费,这笔费用与影院无关,大家都很公平,但内地不是,行业素质太低,一开始就烧钱搞低票价,影院去和电商签了最低票价协议也没用,签完都不执行,完全没有诚信。阿里的人还笑我,说你们损失大了吧,你们坚持,人家照做,结果观众都跑走了。”

对于行业未来,吴思远显得非常悲观,“中国一些经营者的素质和诚信很成问题,自从互联网兴起,资本市场的泡沫化出现,这轻视了我们的电影业,行业不正常的扩张,像一个人在虚胖,但大家都说好。同样的,一个明星稍微有点名气,就要求上千万接一部戏,还要和你分红,还要求税后。这造成明星一出去就前呼后拥,暴发户的心态全部出现。李安说中国电影浮躁,我觉得电影院方面也很浮躁,我们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一下,在这个论坛把问题提出来。”
他强调,政府应该禁止那些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因为电影行业不是永远向上的。

方斌剖析:电商砸碎价格体系,但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
方斌认为,电商的问题,就是无序和无奈。“中国电商的发展是全球最快,大势不可逆转,需要规范。低票价的确可以让观众开心,而对投资方和企业而言是心急,很多互联网企业因此快速致富,制片方有时也参与其中,让票房和营销手段上产生变化。”
方斌举例,当年苏宁和国美竞争时,举办“一块钱抢手机“的活动,最后厂商阻止,因为这样做破坏了产品的价格体系,而互联网都在砸碎价格体系,破坏规矩,从中获利。

他认为,要从计划经济体系里找问题,从无序到有序是一个过程,需要行业自律,需要政府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需要生产制造企业也要拿出意志,不只看短期利益,为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对于未来,不同于吴思远,方斌非常乐观,他认为,行业已经关注到这些问题,“我们作为企业负责人,已经开始大声疾呼。中国电影行业离不开整个中国经济的大范围,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还要综合考虑国民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发展。”
【问题三:中国的分线发行是否实现?】

一个月前,制片人方励为《百鸟朝凤》跪求影院排片成为公众话题,并最终让这部影片的票房起死回生。文艺片空间的议题再度被提起,那么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市场是否有可能实现分线发行,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呢?
吴思远:曾提出搞艺术影院,但政府不允许放宽引进
吴思远表示,如今中国的电影院是“千人一面”,全国电影院都放一样的电影,电影并不能获得公平竞争。

“如果全国35000块银幕,有一半的只放一部电影,那还得了吗?那些内容不错的小电影连生存机会都没有。就像去年,出品的国产片有680多部,能上映的只有200多部,剩下的三四百部国产片平均1000多万的成本,这种资源浪费远远大于票房收入,但没人看到这个问题。包括最近,一下子新成立了1000多家电影公司,非常可怕。”
他认为电影分线发行,是让民族强大的方式,“这可以让年轻人更多元,让他们知道,这世界上不光只有美国电影,还有很多优秀的欧洲、亚洲电影。”

国外的艺术院线让人羡慕!
他谈到了分线发行的困难,“十几年前我就提出要搞艺术影院,但必须要让政府允许我来进口这些电影,如今进口片还是控制在中影手上,所以很多问题在体制上。”

北京唯一艺术影院百老汇电影中心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对于方斌的乐观态度以及“解决问题需要时间”的说法,吴思远明确表达了反对。他认为任何问题在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马上要拿出方法,否则会永远解决不了。“当年我发现发行不合理,就提出了分账,国家接受了,才有现在的繁荣,后来我提出要把发行开放给民营,才有了今天……”
他表示,如今一些电影监管的人,就看到票房攀升就特别亢奋,“但是这样就算到了一千亿又怎样?对观众有什么交代?我们作为电影人应该有思考,不该只看表面,要把问题解决,我们不要愧对我们的子孙。”

方斌:分线发行只是时间问题
方斌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分线发行一定会实现,只是时间问题,而在院线单纯做分线发行,制片商会觉得排片被克扣,观众也会觉得被歧视。“影院的特色在于做增值服务,不能剥夺基本权利。”
他分析道:“胶片时代的首轮和二轮就是分线发行,区域发行也是一种分线发行,这都是制片方的选择,如港产粤语片只在广东地区发行。但如果是一个大制作大体量的电影,制片方也不愿意分线发行。”

港片《狂舞派》在广东区域发行
方斌表示,如今中国有4亿城市人口,和3.8万块银幕,在人均层面还远远不及美国。未来随着新农村、城市化的建设,中国会有10亿城市人口,按照每万人一张银幕数来计算,银幕数总量还差距甚远。观影技术在进步,农村观众也会越来越有文化需求,并带来的机会和增量,电影院的发展还会持续,市场重心会慢慢转移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

曾茂军:中国已具备分线发行能力,万达有望开设艺术影院
曾茂军认为,今年中国的银幕数会接近4万块,已经具备分线发行的能力,但上游内容商在定位电影时,需要精准知道这部电影为谁服务,如去年680多部电影,300多部(含引进片)上映,其中过亿的81部,国产片47部,而大部分国产片的票房在几百万的量级,几千万的较少,两极分化极其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曾茂军介绍万达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法国动画片《昆虫总动员》品质很好,我们在营销时不收钱,但票房要拿几个点,如果不达标就不收钱,最终结果是比较好的。这说明小成本电影其实可以与不同院线做深度合作,只要我们能找到一部分会员有这部电影的观影属性,那么我们就能做长线放映,培养用户个性化也对影院有好处。”

此外,他还透露,最近在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对艺术片放映的探讨,“过去,一些中国优秀艺术电影的放映机会很少,我们可以在将来选择一些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做艺术院线和艺术厅,培养优秀的艺术导演,对电影的长远发展有好处。因为大家都拍商业大片,特别容易同质化,今年美国大部分系列电影的票房都在走下坡路。我们刚刚培养出好IP准备做系列时,发现系列电影已经不行了。”
他表示,影院要培养自己的会员体系,“万达进入上游,主要原因是有十几年的影院经营沉淀,所以我们了解观众,每年都会做会员的DNA分析,在拍电影时也能选择不同观众。”
他强调,电影要回归到故事和内容,电影院要回归到放映品质,观众会愿意为此买单。“我们对3D灯泡亮度提出了要求,特意制作了中央网络系统,当灯泡使用超时后台会自动报警,这种成本的投入,我认为对观众来说是值得的。”

【问题四:VR技术将彻底改变影院性质?】
如今,“VR技术”成为一个大热词汇,完全革新了既有娱乐方式。业界普遍认为VR将在2020年左右大范围投入大众娱乐领域。那么,传统影院是否会被新的娱乐方式所取代呢?
方斌:VR的体验是独享,不能替代影院的情感交流
方斌认为,VR不会对影院产生冲击,“DVD、电视、互联网的诞生都没有使影院消亡。VR只是改变了体验方式。在影院看电影,有情感交流的体验,情侣、家庭、朋友会一起走进影院,而VR是沉浸自己的虚拟世界里独享。”

此外,他认为VR技术的制约性也存在,很难让人看一个半小时以上,内容成本更难以回收。“VR可能更多会在直播、游戏、娱乐、购物等个体体验上出现。”
吴思远:电影的核心是内容,依赖VR是本末倒置
对于VR技术,吴思远并不担心,他认为很多人本末倒置,“电影的核心是内容,你记住的是对白、情节,形式只是在帮助发挥。”
曾茂军:电影院不可取代,VR技术可以用来做电影营销
曾茂军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电影院是不可被取代的,因为有社交属性。“今年会有一些VR游戏、互动体验内容产生,或者在高精尖教学方面、直播场合,应用,都很合适。但在电影方面,会面临很大挑战,尤其是在故事设计上,而且导演难度极高,成本也很高。”

但曾茂军还发现,运用VR做一些电影营销是比较好的办法,“如迪士尼的《奇幻森林》,我们在上映时策划了活动,在全国四十家万达影院中搭建VR体验区,将一个场景做成片段,让观众体验真实感。《魔兽》上映时也做了,这种传播性非常高,后期传播成本很低。”
他介绍,万达的北京通州影院还有专门的VR收费体验区,票价还高于电影票,“这对内容要求很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不能过度,很多公司都说要拍VR电影,这个泡沫很快会破灭,对资源是一个浪费。人们在VR情境中,目前最多持续20分钟,如果坚持半个小时会想吐,因为离眼睛很近,对眼球的调节能力要求太高。”

【问题五:影院非票业务如何发展?】
和北美市场相比,目前国内影院营收主要集中在票房回收,爆米花、饮料等卖品所占比例较低,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是否会在未来得到改变呢?

吴思远:衍生品业务要建立在没有盗版的基础上
吴思远认为,非票业务在中国一直没有开发出来,和生活水平有关,“我们的电影院会卖正版的电影周边玩具,但中国盗版严重,所以外国公司也不会力推这方面,开发这个行业要建立在没有盗版的基础上。而电影院如果没有爆米花、汽水,电影院就会关门,因为电影票的利润并不高,应该也可以通过人流的集中来开发商机,这方面电商其实也可以做一些尝试。”

方斌:观众的消费理念和习惯需要培养
方斌谈到,目前国内一些好影院开始关注一些后产品、体验式消费,这需要消费理念和习惯的改变。“我们看到美国影院在非票业务销售超过票房收入,美国观众可以拿着一盘披萨进场,在中国就不可能。”

曾茂军: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魔兽》或象征衍生品的元年到来
曾茂军坦言,非票房收入是所有影院的未来,如《星战》在美国的票房加衍生品收益可达几百亿美金,而中国的非票房收益,万达算是比较好的,可以做到30%。
他认为,电商对影院冲击最大的就是卖品业务,因为观众停留时间变短了。“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衍生品的机会,如《魔兽》衍生品的销售就过亿了,最终会到1.5亿-2亿。但政府如果不拿出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就没办法。比如《魔兽》的正版手机壳有版权费,在中国一开始都不敢推出,因为一推出会立刻被盗版,而且盗版成本更便宜。”

他认为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在长远来看,会让中国的创新能力变差,“如今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低成本优势没有了,制造业开始转向其他国家。所以一定要尊重创意产业,归根到底行业要规范,人要自律,贪便宜未必是好事。”
目前,国内观众的消费习惯没有养成,而未来,电影院品牌意识提升,衍生品的春天就会到来,“也许今年《魔兽》的成功就象征着衍生品的元年。”
怎么样?看到这里,你是否同意三位大佬的说法呢?
热点推送:
魔兽发布会/魔兽首映/邓肯琼斯/吴彦祖
人鱼帝国/爱丽丝2/愤怒的小鸟
戛纳策划:华语片/开幕/艺术电影/市场/朴赞郁/多兰
独家专访:朴赞郁专访/罗泓轸专访
影片综评:咖啡公社/小姐/托尼厄德曼/只是世界尽头/哭声
《美队3》系列:美队/冬兵/猎鹰/动作戏/抢先看
下跪/超脑/幻体/奇幻森林
梁家辉/贝拉塔尔
踏血寻梅/金正日/树大招风/怦然星动
你们嫌关键词推荐太长,影响点赞,小爆缩短了,疯狂点赞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凤凰八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