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蠢家长才会忽视这6项宝宝学走路要点
2014/9/19 育儿亲子百科

    

    

    点击题目下方育儿亲子百科,一键关注本账号

     最经典的育儿、亲子、早教、胎教、孕育知识!(微信号:yuerqinzi)

     当宝宝成长到十个月的时候,不会再满足于翻身和爬行,这时候宝宝会产生强烈的想走路的愿望。该如何如何教宝宝学走路呢?

     当宝宝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的心理充满了紧张和期待。家长们在欣喜之余,也别忘了呵护好宝宝的成长,所以宝宝学走路的注意事项,家长们不容忽视。

    

     一、宝宝学走路的时机

     学走路是宝宝生长发育的一个自然过程,在经历了翻身和爬行后,宝宝会慢慢的产生走路的欲望。不过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会产生很大的差距,所以学走路并没有所谓的最佳时机,这是根据每个宝宝的生长状况而定的。

     学走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宝宝在11到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稍有提前或推迟都是正常的情况,只要宝宝能在一岁半之前独立行走,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家长们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学走路的年龄,而且也没有学走路的意愿,千万不要去强迫宝宝学习,这会对宝宝肢体的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注意环境的安全性

     在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家长要确保宝宝不会受到伤害,环境的安全性必须引起重视。为了防止宝宝摔伤,家长可以在宝宝活动的地方铺上发泡塑料垫,或给宝宝带上填有缓冲材料的帽子;要把家具中有棱角的地方用海绵或其他软性材料包裹起来;热水瓶、剪刀等锐器应收到宝宝触碰不到的地方等等。

     三、别用围巾牵着宝宝

     为了确保宝宝不会摔倒,有些家长会用围巾牵着宝宝来学走路。这种方法虽然确保了宝宝的安全,但却剥夺了宝宝走路感觉和调整平衡的能力。

    

     宝宝的平衡能力是要通过走路实践来提高的,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跌倒是常有的事。只有在跌倒后学会爬起来,宝宝才能一点点的长大。而且长时间用围巾勒住宝宝的胸口,会致宝宝肋骨外翻,长成鸡胸。有时候家长的过度保护,只会害了宝宝。

     四、注意姿势

     在宝宝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比如偏内八字的姿势,这是最常见的,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另一方面,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小腿会内弯,形成O型腿,走路的时候会更明显,但随后会慢慢好转。但是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五、不要过分依赖学步车

     宝宝能够借着学步车在家里行走,而且还能确保宝宝的安全,很是受到家长的喜欢。学步车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不能培养宝宝走路的能力,所以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宝宝学走路耳麦学步车,那就大可不必了。

     学步车会影响到宝宝的平衡能力,而且宝宝的骨头的可塑性大,如果长时间坐在学步车里,容易导致罗圈腿。

     六、宝宝学走路要选好鞋

     对刚学走路的宝宝来说,选对鞋、选好鞋,对宝宝学走路及脚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鞋,可参照以下几点:

     * 鞋码合适 鞋子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宝宝的脚健康发育。确认鞋子是否合脚,可穿上鞋后,脚尖顶住鞋顶端,把手指从脚后跟处伸进去,能伸进一手指,那这双鞋是合脚的。

     * 材质舒适 鞋子质量不仅要可靠、安全,还要舒适、透气好。面料要柔软,选择布面、布底或是软牛皮、软羊皮制成的鞋子最佳。

    

     * 鞋底软硬适中 鞋底不宜过硬、过厚、过软。鞋底过硬,会妨碍脚的正常发育;鞋底过厚,容易引起脚的疲劳;鞋底过软,容易使宝宝产生疲劳感,还会伤害到足弓。所以,应选择鞋底前1/3处可弯曲、后2/3稍硬不易弯折的鞋子。

     * 鞋子轻、鞋头宽 刚学走路的宝宝,鞋子一定要轻,鞋帮要能护住踝部。鞋头要宽,以免脚趾因挤压影响发育。鞋子最好选择搭扣的,不仅穿脱方便,而且不会因鞋带散落而踩上摔跤。

     * 定期换鞋 宝宝的脚长得快,应定期检查鞋子是否合宝宝的脚。可按压鞋子前端,若感觉宝宝的脚趾头顶到鞋头,或发现宝宝走路有一拐一拐的现象,说明鞋子小了,应及时换新鞋,保证宝宝的脚正常发育。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分享给朋友~

     更多精彩请点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育儿亲子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