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瞎折腾”的宝宝吃好饭?
2014/12/2 育儿亲子百科

    

    

    点击题目下方育儿亲子百科,一键关注本账号

     关注后回复“礼物”二字,免费下载10T(约100个硬盘)精品儿童教育资源:美式英语教材、童话绘本、睡前故事、动画电影等(微信号:yuerqinzi)

     总有父母抱怨:让宝宝老老实实吃饭真的好难啊,刚开始还好好的,没多久就开始瞎折腾,乱刨乱丢,弄得到处都是,满目狼藉,也不知道他到底吃饱了没有。专家们都说不让追着喂哄着喂,可是我们真的担心宝宝会饿着啊。

    

     宝宝在就餐开始时候的“优良表现”其实是因为那个时候比较饿,且热气腾腾的食物是顿入眼帘的新鲜物件。在满足了口欲之后,他们的注意力开始更多集中在某一种食物(比如:红薯为什么是粘粘糊糊的)或某一种动作过程中的感受(比如:用勺子取碗里的食物的那种阻力感) ,再加上进食能力可能尚待提高(比如:还不能特别熟练地准确将勺子里的食物完整地送入口中,试着做了一会儿就开始疲倦——毕竟他们的耐心是有限的),因此,进餐过程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大人就会有一种宝宝不好好吃饭,只顾着瞎玩的错觉。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有时候喜欢通过破坏规矩来跟家长开玩笑,一方面是要吸引大人注意力,另一方面是想看看大人吃惊甚至愤怒的表情(这是让他们很愉快的游戏哦)。

     应对餐桌上“不专注”的宝宝,貌似不容易,但也不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首先,家长要搞明白宝宝到底还饿不饿?只要弄清楚了这一点,其他的就好办了。

    

     多观察几次宝宝在餐桌上的举动,你就不难发现,饥饿信号是有机可循的,宝宝在开始“折腾”餐具和食物的时候,是否还留有注意力在食物上?有没有因为没能成功用勺子取到食物、或者没能成功将食物送到嘴里而烦躁?是否还会盯着大人吃东西的样子?

     一般情况下,吃饭大约进行到几分钟的时候他们开始这样?吃容易拿起来的固体食物和不容易吃到嘴里的半固体食物,哪一种更容易让他们出现“折腾”行为?相信在回答完我的这些问题后,你自己就能得出答案了。如果宝宝:不好好吃饭的举动出现时,还会对桌上的食物感兴趣;吃固体食物不容易烦躁、而吃半固体食物的烦躁表现出现更早;对食物貌似有欲望却一直跟勺子较劲——这些都说明宝宝是因为进食技巧、力量和耐心不够,但并没有吃饱。大人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帮助宝宝,“手把手”带着他们自己用勺子将剩下的食物吃完(注意:一定是手把手)。

    

     那么,如果你在宝宝四处舞弄的时候,给予了明显的回应,如:呵斥、训责、教育、哄逗,那么,恭喜你,以后会遭遇更多这样的场景。原因很简单:宝宝觉得他们的举动能够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能够换来大人各式各样的焦虑表情,是件很好玩的事儿!所以,即便你参照前面教你的方法,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宝宝是不是还想吃饭,也不要在宝宝开始折腾的时候马上有明显的反应,更不要有大声阻止等激烈反应——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那些敏感气质的宝宝将产生不安全感,并因此而恐惧进食或对这一餐中的食物产生敌对印象(说不定会从此以后开始远离这种食物,还很无辜地被扣上“偏食”的帽子); 而那些粗线条的宝宝则会将你的表现作为游戏的进阶,乐此不疲......那么,你该如何应对呢?——继续埋头认真吃好自己的饭,假装不知道,且要做出饭菜特别香的样子。

     看看宝宝接下来有何反应?如果他们再次尝试自己吃饭,就给予一定鼓励,比如对他笑一笑,说“宝宝今天吃饭很努力”,或者帮助他完成食物。如果他们继续自己瞎鼓捣,那就由他去吧,他们正在通过舞东弄西来学习和理解事物。你要做的,只是在就餐时间该结束的时候问问他们吃饱了没有,告诉他们吃饭结束了,要收拾碗筷了,如果现在不想吃,等饿的时候再吃。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在专心地玩碗里的食物,并不往嘴里送,也不会盯着桌上其他的食物东瞅西瞅,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打断他,他正在认真地跟食物进行“对话”——他们通过捅捅弄弄来认知和了解这种食物,这是培养他们对这种食物的主动喜好的好时机。如果此时打断宝宝,会中断了交流,让本来有可能喜欢的食物变成了“就那么回事”了,还会让宝宝委屈(因为大人完全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宝宝会因此而有孤独感)。当然,到该结束吃饭的时候,还是要问问他们吃饱没有,一方面是关心,另一方面是建立规矩。

     大人们一定要明白:

     1、宝宝在吃喝问题上其实是具有一种先天能力的,即知道自己吃饱了没有(谁都不会傻到让自己挨饿)。绝大多数不良饮食习惯,都是被家长“管”出来的、或“惯”出来的。

     2、无论宝宝这一餐吃了多少,都不要用其他不该出现的食物如零食、饮料、水果等来弥补。你可能会问:那加餐呢?——我的回答是:加餐时间照旧,食物内容照旧,食物量照旧。切不可通过增加加餐食物量来弥补前一顿的正餐量。否则,宝宝的饮食习惯会南辕北辙。

     作者介绍:刘遂谦,临床营养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督导营养师”。

    

    别点下面,你会脸红的!!

     ↓↓↓↓↓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育儿亲子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