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礼仪,轻松“炼”成小绅士、小淑女!
2015/9/14 育儿亲子百科

    

    

    点击题目下方育儿亲子百科,关注经典育儿杂志

     日常生活礼仪——赢得第一印象100分!

     1.教孩子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仪容,是良好修养的外在体现。这样,别人对宝贝的印象分就会直线上升啦!

     2. 餐桌礼仪。宝宝在餐桌上的表现,很容易折射出他的礼仪教养。父母要教会宝宝在进餐时保持安静,姿势正确,不与人争抢食物,不随意交谈,不浪费食物。

    

     3.尊老爱幼。称呼长辈用尊称,体贴长辈,孝敬长辈。在家中要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做落落大方的小主人,在有客来访的时候热情接待,懂得最基本的电话礼仪。

     社会交往礼仪——擅于打交道到哪儿都能“吃得开”!

     1.最基本的礼貌用语。您好,谢谢,再见,不客气,对不起……

     2. 学会与小伙伴的相处之道,懂得分享。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3. 到别人家做客时要先约好并准时到达,不乱摸乱碰。拜见长辈或探病时要带礼物。

     公共场合礼仪——有“礼”走遍天下!

     1. 遵守交通规则,走路靠右行,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

     2.在公共场合该排队的时候,应该有序排队。

    

     3.乘车时主动买票,先下后上,主动为老人让座。不推不挤,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

     4. 在公共场合如图书馆、商场等遵守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大喊大叫,不损坏公物……

     家庭礼仪教育进行时

     入门(周岁之前)

     知道吗?宝宝在六个月大时就开始以大人为模仿对象了,他们模仿大人的举止,模仿大人的表情,以全部的好奇心来观察周围的一切,尤其是他的爸爸妈妈。

     父母要检点自己的行为,常将礼貌用语挂在嘴边,用欢快的语气对宝宝说话。这将为孩子的礼仪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始。

     基础(1-2周岁)

     一岁多的孩子还在蹒跚学步,难道也要开始学礼仪?其实这完全可以成为礼仪教育的基础时期,让宝宝学习一些最为基本的礼仪礼貌。

     教育要点:

     1.学说“请”和“谢谢”: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速度之快令人吃惊。所以,父母务必在他那不断膨胀的词库里加上“请”和“谢谢”。每当他要点心或玩具时,父母就可以提示他说这些礼貌用语。

     2.问候大家:让孩子学说“你好”和“再见”相当容易。简单地教育后,大多数一二岁的孩子都能地说出这些基本问候语。

     3.学会分享:引导孩子领会“分享”的涵义。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两件相似的玩具,然后从他手中拿去一件,交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只有一件玩具,难以摆平,应该对他说:“现在轮到别的小朋友玩了,等他玩好了你再玩。我们先做另一个游戏。”

    

     4.饭桌上的交流:这个年龄的孩子显然还不适合教授餐桌礼仪,2岁的孩子甚至很难坐下来吃饭,但你可以给他打打基础了。如果孩子坐在高高的宝宝椅上吃饭,你应把他降到桌边,让他感受饭桌的氛围。不少宝宝爱模仿大人摆弄汤勺或筷子,那就提供一些儿童餐具,让他试试。

     发展(3-5周岁)

     3岁的孩子差不多该“初出茅庐”进入他的“社交圈”了。他们上幼儿园、探亲访友、去公园玩耍……一个个社交“里程碑”为父母提供了教授礼仪的绝好机会。要知道,所谓礼仪的本质,就是为他人着想,这是礼仪教育的基础。

     教育要点:

     1.培养耐心:让孩子学会耐心,有助于他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比如幼儿园排队领点心或在公园轮流玩秋千。家里的饭桌是教育的好场所,你可以 在分点心时对他说:“等你爸爸和奶奶拿到后,才能轮到你。”当孩子插嘴时,你应该轻轻提醒他,应该等别人说完后再说话。当然别忘了告诉孩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插嘴的,比如想上厕所、身体不舒服或求援时。

     2.说“对不起”: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学会道歉十分重要。让他明白有意无意弄伤他人或损坏了东西都得道歉。你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记得上次小明弄倒了你的积木,你有多难过吗?现在,你弄坏了他的玩具,如果你说声‘对不起’,小明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3.学会“叫人”:孩子们已经学会用“叔叔”、“阿姨”、“阿婆”等称谓打招呼了,家长可以在节日聚会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称呼亲戚,遇见熟人时,家长应及时让孩子问候:“小兵,向王叔叔问好。”

    

     4.学餐桌礼仪: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

     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给他一张舒适的儿童椅子、适合小手用的餐具。当孩子真正有了参与感时,他会努力学着像大人一样吃饭的。

     其次,得让孩子明白,吃饭时不能吹牛奶泡泡、不能用鸡翅膀“搭积木”——告诉他,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他不能影响别人吃饭。

     最后,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喜欢的食物。较好的做法是:故意给他一种他不爱吃的东西,引导他正确说出:“不,谢谢。”让他明白吵闹和做鬼脸是不礼貌的行为。提醒孩子享受美食后要感谢烧饭的人。许多孩子不喜欢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妨让他们在得到家长同意后中途离开。

     4.学会感谢:收到礼物是件开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谢。如果你的孩子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礼盒,该提醒他说谢谢。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学龄前儿童还不会写字,可以引导他在卡片上画画并签上名字。

     巩固(6周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部分已能颇为老道地招待小朋友、打电话或做客,多数孩子在这个年纪喜欢取悦父母,这是学前礼仪教育的大好时机。

     1.教孩子做一个好主人。先让他说出在别人家做客时感到快乐的事:比如说小朋友让他一起玩玩具、给他喝饮料等。然后让他用同样的方式招待客人。当孩子出门做客时,应该提醒他穿戴整洁,做个好客人,遵守别人家的规矩。

     2.电话礼仪:教孩子打电话很容易,多数孩子喜欢玩这个“成人玩具”。当他接电话时,可以先教他说“你好”。如果电话不是找他的,提示他问一句:“请问找谁?”当孩子要拨号打电话时,替他念号码,并提醒他先作自我介绍:“我是某某”。

     情境演练课堂

     第一课 公共场合,孩子自尊要顾及

     情境:妈妈带着女儿坐电梯,女儿因顽皮乱按楼层键,最后还想按报警按钮。妈妈脸色一变,抓住女儿的手臂大声呵斥,“做什么呢?别乱动,手放好!懂点儿礼貌!”

     思考

     1.父母及时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父母自己所说的话是否礼貌呢?父母所用的方式是否粗暴了呢?以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其效果只怕适得其反。

     2. 孩子在公共场合犯了错,父母想通过迅速纠正孩子的错误来给孩子以深刻印象。虽然他们的本意和想法是好的,这方法却使孩子与旁观者更加尴尬。

     爸妈可以这么做

     1.将孩子叫到一边,悄悄地纠正他的错误。以教导而不是申斥的口吻告诉他错在哪里,这种做法要文雅得多。

     2.可以尝试一下改用孩子所喜欢的语言来评价孩子。“我愿意听你说”或是先指出孩子的言行有何不当之处,然后再告诉孩子怎么做。也可以态度坚决地提醒孩子,“你知道让别人看见你嘴里的食物是很不礼貌的,请闭着嘴咀咽食物。”

    

     3.事先提醒和教育孩子。在参加社会活动前,简单扼要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你甚至可以与孩子预先简单地演示一遍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和你都会清楚地知道到时该怎么办。

     第二课 不让礼貌成为“面子功夫”

     情境:

     有人来家中做客,父母迫切地想让孩子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孩子却依旧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儿,甚至一扭头跑回房间,留下尴尬的父母。

     走亲访友,大人围绕着孩子,你一句我一句非常热情。可是孩子却不爱搭理人。父母三申五令之下,孩子终于开了口,却只是马马虎虎敷衍一下而已。很多父母为此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办才好?

     思考:

     当有外人在时,家长们往往十分在意孩子的表现,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会失望地为孩子定下没有礼貌、不懂事的评语。孰知这样的行为,恰恰是不礼貌的方式,更是语言暴力的体现!

     这种粗鲁的方式对孩子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需求;

     三、让孩子产生罪恶感,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好。

     爸妈可以这么做:

     1. 身教更比言传好

     有的父母在催促孩子打招呼时,自己却不先向别人问好,分别时再三地让孩子说拜拜,自己却忘了说再见。研究表明,六个月大的宝宝便开始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并且有意无意地模仿。所以父母自身的影响力往往更重要。

     2. 礼貌非“面子功夫”

     礼貌应该是一种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无论是在家人面前,还是在外人面前,都应该将礼仪进行到底!

    

     3. 角色扮演游戏

     孩子的理解力有限,学习能力也有限。所以,游戏成了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上演一场角色扮演游戏。比如扮演医生和病人,超市店员和顾客,老师和学生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总让孩子扮演必须讲礼貌的角色,有时也可以让孩子扮演被礼貌对待的那一方,比如让孩子扮演顾客,妈妈扮演店员,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

     一点技巧 十分成效

     1.朋友第一次来家中做客,刚刚进门

     Do:家长主动跟朋友打招呼:“小程,您来了。请进请进。这么大老远赶来累了吗?”

     Don't:一把将孩子推上前去:“快!程阿姨来了,还不赶紧请阿姨进屋坐!”

     2.朋友进屋,坐下

     Do:家长要跟孩子介绍客人,“来,宝贝儿,这位程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哦!”同时也要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这是我儿子,XXX。

     Don't:“宝贝,你怎么没有喊阿姨,也没有跟阿姨问好呢?来,跟阿姨打个招呼!”

    

     3.朋友大老远过来,口渴了

     Do:温和地引导:“宝贝,阿姨坐了这么久的车,又走了这么远的路,肯定口渴了,对不对?我们给阿姨倒杯水来,怎么样?

     Don't:为了表示儿子很懂礼貌,直接叫儿子去倒水。“宝贝,去,帮阿姨倒杯水。”

     4.朋友送礼物给孩子

     Do:如果孩子当时没有及时地表示感谢,家长可以选择在事后示意孩子:“喜欢阿姨送的礼物吗?如果你打个电话给阿姨表示你很喜欢并向她道谢的话,阿姨一定会很开心的哦!

     Don't:迫不及待地督促孩子:“阿姨送你礼物呢!还不赶紧谢谢阿姨!”

     提示:如果孩子稍加提点,就能在客人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家长完全可以抓住时机,适时教育。但是孩子若是表现出不情愿甚至是排斥,不妨采取迂回之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礼仪教育,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幼儿礼仪教育,宜早不宜迟,家长们不妨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文/李文娟,版权归所作者所有)

     2015最火公众号推荐:智慧人生由此开始~

     关注技巧:

     ①长按下图3秒,点击识别二维码,秒速关注;②长按ID后复制、查询,即可关注

     一分钟学口才 vkoucai学习口才技巧,说打动人的话!

    

     潮人时尚 ladyslv夏天来了,敢不敢来一场彻底清凉、超级惹火的穿搭?桃花朵朵开...

    

     辣妈宝典 lamabd中国母婴第一微刊,全方位的母婴呵护,让你变给力辣妈!

    

     气质女人 qizhzh气质胜于外表,高雅打动人心,教你做时间打不败的幸福女人。

    

     女人私密话 simihua风花雪月、男女情感,最敏感的女性话题,教女人心计、暧昧、挑逗、驾驭技巧!让男人了解女人,让女人更有韵味!

    

     育儿亲子百科微信号:Yuerqinzi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育儿亲子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