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的经验:带孩子看病记住这些方法,少受点罪~
2015/10/8 育儿亲子百科


点击题目下方育儿亲子百科,关注经典育儿杂志
家有小孩,最怕孩子生病!家长都希望孩子生病早点好,孩子少遭罪。
其实孩子看病也有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就能让医生治疗效率提高,让孩子少受罪。
著名儿科专家、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为您支招!
首先是观念上的改变,孩子生病意味着什么?
1、孩子生病某种意义上讲是好事,比如发烧,是因为身体受到了病菌的侵害,免疫机能抵抗产生的体温升高,如果孩子受到侵害却不发烧,那才是有问题。
2、孩子之前不怎么生病,结果一上幼儿园就老生病是怎么回事?
那是因为之前保护的太好了,没有机会受到病菌的侵害,免疫力也就没有得到提升,一旦上幼儿园就会反复的生病。
3、孩子从母体出生是不带任何病菌的,生病是必然现象,一定要通过生病免疫力才会提升,长大后才会不容易生病。

那些上幼儿园前都不生病的小孩,上幼儿园后一定是会频繁生病的。
家长在孩子生病后,往往都慌了神,只知道着急上火,一去到医院就是化验查血,这个是完全错误的。
1、化验检查都是辅助作用,真正做诊断的是医生。
2、化验往往不准确,比如发烧了马上验血,因为发烧没多久,身体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反应,查血根本就查不出来什么。
3、所有的化验都是体外化验,跟人体内差别很大,只能起很小的辅助作用,特别是测血钙、骨密度之类的,离开人体都不是原来的样本,完全测不出任何结果。
崔玉涛特别强调,不要去查孩子是否缺钙,孩子有缺钙的症状了才是缺钙,好好的孩子去查什么呢?
孩子头上出汗根本不是缺钙症状,那是因为孩子的皮肤跟成人不一样,毛孔打开的少,只在腋窝、腿窝、头部容易出汗,完全是正常现象。

在等待看诊的过程中,仔细回忆孩子发病过程
1、准确叙述发病时间,不要自己都没搞清楚,就是着急,要平复自己的情绪。
2、家庭中其他人有没有类似的疾病,比如感冒、过敏等。
3、要告诉医生孩子的主要症状,就是一眼就看到的症状,发烧、咳嗽跟咳嗽、发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治疗也会不同。
4、疾病变化趋势,比如说,如果先发烧,然后咳嗽了,其实是在好转,而不是加重了。比如发烧不要说好烫,要说体温多少度,这是量化;拉肚子几天,要说具体的天数,不要说经常腹泻。

告诉医生,孩子没吃药是什么反应,吃完药后是什么反应。去看医生最好带上宝宝吃过的药,有没有效果,医生一看就能明白。之前吃什么药有效果,现在还可以继续吃,而不是又重新开新药,让孩子重新以身试验。
1、不要描述说,我的孩子老不吃饭,我的孩子老感冒,这些都是虚词,医生无法判断。
2、孩子生病的过程可以用数据记录下来,而不要过多的写自己的心情,跟医生描述也是同样,不要一直宣泄自己的情绪,让医生无从判断。
3、客观叙述,而不是自己下判断,“我觉得孩子怎么怎么样”,并不一定准确,要让医生来做判断。
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只是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大人的预期,就认为孩子生病了,其实孩子都是正常的。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生病、是否严重有以下几点
1、吃喝是否正常,精神状态好不好,睡眠状况,便尿情况。
2、哇哇大哭的孩子往往不严重,而不哭不闹、看起来很“乖”的孩子,往往更严重,因为ta已经没力气哭闹了,精神状态好坏,是衡量孩子病情是否严重的一个标准。

崔玉涛说,医生们初诊的出错率是很高的,因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比如手足口病,初诊几乎无法判断,并不是医术高低的区别。
所以:
1、不要一直给孩子换医生,一次没看好,就认为这医生不行,马上换医生看,如此下去,每次给孩子看的医生都是初诊,诊断准确率都是不高的。
2、复诊非常必要,因为有了初诊的经验,同一个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第二次看同一个医生,其实医生自己也会很有压力,会更仔细给孩子看。

孩子生病到好的过程是一个曲线,需要时间更多精彩回顾 回复前面对应数字查看001.海量免费“绘本、童话、儿歌、动画、早教”资源
002.宝宝头三年影响一生,不看悔掉肠子!006.这10条保命童谣,一定要教会孩子!007.0-3岁宝宝心理动力发展图解,超萌,超实用!
008.宝宝吃了奶奶喂的“零食”险丧命,这些东西别乱喂…
2015最火公众号推荐:智慧人生由此开始~
关注技巧:
①长按下图3秒,点击识别二维码,秒速关注;②长按ID后复制、查询,即可关注
一分钟学口才 vkoucai学习口才技巧,说打动人的话!

潮人时尚 ladyslv夏天来了,敢不敢来一场彻底清凉、超级惹火的穿搭?桃花朵朵开...

辣妈宝典 lamabd中国母婴第一微刊,全方位的母婴呵护,让你变给力辣妈!

气质女人 qizhzh气质胜于外表,高雅打动人心,教你做时间打不败的幸福女人。

女人私密话 simihua风花雪月、男女情感,最敏感的女性话题,教女人心计、暧昧、挑逗、驾驭技巧!让男人了解女人,让女人更有韵味!

育儿亲子百科微信号:Yuerqinzi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育儿亲子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