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鸡蛋虽营养,但别这样做给宝宝吃!
2015/11/19 育儿亲子百科

    

    

    点击题目下方育儿亲子百科,关注经典育儿杂志

     来源:关爱宝宝成长学会,ID: guanaibaby01

     鸡蛋一直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营养物质,因为鸡蛋的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且这些氨基酸和人体氨基酸的组成很相似。鸡蛋的蛋白质几乎可以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消化率高,所以被称为“理想的营养库”。

     鸡蛋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在以往,把鸡蛋作为宝宝的辅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那么这么好的鸡蛋是不是怎么吃都不会有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吃鸡蛋同样要遵守科学的方法。

    

     需要提防宝宝鸡蛋过敏

     鸡蛋是一种营养的食物,但并不是每个宝宝都能享用的,原因是有些宝宝可能对鸡蛋过敏。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鸡蛋过敏都是对蛋白过敏,很少有对蛋黄过敏的。

     所以当宝宝每次吃完鸡蛋或者含有鸡蛋成分的食物后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腹泻、呕吐、身体长出皮疹等)时,妈妈就要小心是不是鸡蛋过敏了,最好去医院检查下过敏原。如果确定是鸡蛋过敏的话,就千万不能给宝宝食用鸡蛋了。(如果仅仅是对蛋清过敏的话,蛋黄还是可以继续食用的)

     提醒:蛋白质过敏的宝宝,打疫苗时要提前告知医生,以免出现不测。

     宝宝食用鸡蛋的禁忌

     日常生活中,对于鸡蛋的吃法,有很多看似科学的地方其实都是错误的,在给宝宝做鸡蛋的时候,这些错误可千万不要犯。

     1、过早给宝宝吃鸡蛋

     家长认为鸡蛋很营养,所以在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一开始就会迫不及待的给宝宝吃鸡蛋,甚至有些家长会直接给宝宝添加一整只鸡蛋。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添加辅食的最初阶段宝宝是不适合吃鸡蛋的,通常在7~9个月可以开始给宝宝添加蛋黄,先从1/4个开始。8个月之前的宝宝最好不要吃蛋清,因为宝宝的肠道壁很薄,蛋白质分子容易穿透肠道壁进入血液,引起鸡蛋过敏。

    

     2、给宝宝吃过多的鸡蛋

     过犹不及,是会长爸比一直都在强调的话。鸡蛋虽然营养,但是吃多了也会变成有害物质。婴幼儿的消化功能比较差,如果给宝宝吃过多的鸡蛋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同时鸡蛋中含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在肠道中与生物素结合后会阻止肠道的吸收,造成维生素的缺乏。

     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最好从1/4鸡蛋黄开始添加,逐渐到半个蛋黄,再到整个鸡蛋,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宝宝,每天的鸡蛋量也最多不超过三个。

     3、给宝宝吃生鸡蛋

     有一些地区的人认为生鸡蛋会更加有营养,所以让宝宝吃生鸡蛋的习俗也不少见。但是,鸡蛋并不适合生吃,长期生吃还有不小的害处。

     生鸡蛋中含有不少的致病微生物或细菌,其中以沙门氏菌为甚,常吃生鸡蛋容易感染细菌。生鸡蛋中还含有抗生物素,会影响生物素的吸收,造成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症状;生鸡蛋中还含有“抗胰蛋白酶”,会破坏人体的消化功能。有些地方甚至流行吃那些经过孵化、但还未孵出小鸡的“毛鸡蛋”就更加的危险。

     即便没有这些害处,生鸡蛋的消化率也远远低于熟鸡蛋,所以千万不要给宝宝食用生鸡蛋。

     4、煎煮鸡蛋越老越好

     生鸡蛋不能吃,煎煮过老的鸡蛋,同样不行。营养学家认为,水煮鸡蛋以5~7分钟为最好,油煎鸡蛋3分钟左右为最佳。

     水煮的鸡蛋太久,会形成一些不易吸收的物质,影响营养;而油煎过久,则会使鸡蛋中的氨基酸转化成一些有毒物质,更加损害宝宝健康。

    

     5、宝宝发热时应多吃鸡蛋

     宝宝发烧生病,妈妈往往认为应该多补充营养,这个时候鸡蛋一定会被列为首选。但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反而是在雪上加霜!

     宝宝发热时,本身就不能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这个时候还给宝宝吃鸡蛋,无疑是在火上浇油,会使宝宝持续发热,对宝宝的身体有害。此时,应清淡饮食。

     当孩子感冒的时候,可能出现喉咙有痰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最好不要让宝宝吃一些腥味较重的食物,比如鸡蛋等这种荤类食物。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对宝宝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儿童消化吸收。

     除此之外,鸡蛋还不宜与糖一起煮、鸡蛋不宜配着豆浆一起吃、鸡蛋也不宜和兔肉一起吃。

     东方娃娃世界经典绘本·第二辑团购价:188.8元(全国包邮)

     参团时间:11月18日-22日

     适合年龄:3-7岁

     精髓: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抚慰孩子幼小心灵、传递人间温情!

     详情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育儿亲子百科微信号:Yuerqinzi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育儿亲子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