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瞎!95后初尝禁果不到18岁、“7年之痒”变“5年”……
2016/1/22 育儿亲子百科

    

    

    点击题目下方育儿亲子百科,关注经典育儿杂志

     来源:光明日报(ID:gmrb1949),综合新京报、广州日报、现代快报、新浪微博等

     95后群体第一次恋爱的时间平均在12.67岁!在初次性行为发生时间上,北京市为内地省市最早的,平均年龄为20.63岁!“7年之痒”已经变成“5年之痒”,婚后3-5年出现危机的比例最多!

     以上结果出自近日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1恋爱

    

     博士很会谈恋爱!

     一说到博士,总给人一种戴着眼镜奔命在实验室和论文堆之间的印象。但是,今年通过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恋爱经历调查发现,博士群体在恋爱中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从综合恋爱次数上来看,博士高居榜首。调查显示,博士的平均恋爱次数是6.87次,高居第一。从数据上来看,一个本科生谈一次恋爱的时候,博士已经谈完两次,正在酝酿第三次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博士中,常被人们调侃的女博士的恋爱次数更高,平均为7.12次,男博士居然在恋爱次数上拖了女博士的后腿。相对应的,博士的平均幸福感也相对较高。调查显示,学历较高者的幸福感指数也相对高,博士达到6.68,仅次于研究生,高于其他学历人群。由此看来,博士并非是缺爱的“孤独患者”,而是爱并快乐着的“恋爱达人”。

     51.09%的人在18岁前已拥有初恋!

     被调查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1.09%)在18岁之前完成人生中的初恋。其中,初恋发生在18岁的人占比最多,为14.34%。父母离异家庭及分居家庭的孩子发生第一次恋爱的年龄较早,其中,离异未再婚的单亲抚养家庭成长的孩子,初恋时间最早,为15.23岁。《报告》显示,初恋年龄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70前人群第一次恋爱年龄最晚,平均在19.19岁。95后第一次恋爱年龄较早,为12.67岁。在开始恋爱的时间上,小编是拖了后腿。你们呢?

     2结婚

    

     全民进入“晚婚”时代

     前段时间,“晚婚晚育假取消”引发广泛讨论。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晚婚是常态。被调查对象中,来自不同地区人群第一次结婚年龄差别不大,大多为27岁左右,但平均结婚年龄均在26岁以后,处在晚婚阶段。被调查对象中,第一次同居主要集中在20岁-24岁。在被调查者中,有38%的人婚前同居。

     为何出现这样普遍的晚婚?参与报告撰写的一位专家表示,除了社会压力增大等外部原因外,年轻的结婚一代比起上一代来说,心智成熟的时间更晚。

     3性行为

    

     95后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低于18岁

     《报告》从地域上调查显示,港澳台地区第一次性行为最早,平均为19.24岁,北京紧随其后,为内地最早的地区,为20.63岁。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性行为年龄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80前人群性行为发生年龄较晚,平均在22.17岁,95后平均在17.71岁。

     从不同学历来看,本科学历以下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较早,均在21岁之前,研究生、博士生最晚,分别为22.55岁和21.65岁。同时,《报告》也显示,大学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避孕意识较高,避孕比例均在45%以上,特别是研究生在读,比例高达49%,但是大专及其以下学历则较低,小学及以下学历仅仅有18%的人采取避孕措施。

     4婚后生活

    

     “七年之痒”缩成“五年之痒”

     《报告》显示,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七年之痒”都变成“五年之痒”了。调查显示,在婚后3年至5年,夫妻双方的幸福感、婚姻满意度都达到最低值。婚龄3-5年的调查者中,有11.1%的人表示下辈子不要和对方在一起,另外更有8.9%的人决定下辈子干脆不结婚。不过,只要度过了“五年之痒”这道坎,感情就会慢慢“回温”,所以提前做好“五年之痒”的心理准备,还是有可能实现“白头偕老”的誓言哦!

     幸福会“遗传”

     说到遗传,你可能会想到肤色、高矮、胖瘦等外在方面。事实上,幸福也会“遗传”,父母的感情状况会对子女婚姻、恋爱、生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被调查对象中,离异双方再婚及离异都未再婚家庭的子女结婚略晚,均为26.04岁。其次是分居家庭和离异且一方再婚家庭,分别在25.81岁和25.67岁才结婚,而父母感情状态良好家庭的子女结婚相对较早,这说明父母感情有问题,孩子对婚姻选择更加谨慎。

     父母感情状态良好的家庭孩子第一次恋爱年龄都接近17岁,相对较晚。说明父母感情有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恋爱观,他们会更早发生第一次恋爱,希望从恋爱中弥补家庭缺失的关爱。看到这,你是不是又要感慨:婚姻质量真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

     更多精彩回顾 回复前面对应数字查看【001】海量免费“绘本、童话、儿歌、动画、早教”资源

     【023】孩子缺不缺钙铁锌硒?一看便知,家长必备!【033】你怎么舍得让孩子喝奶粉?

     【034】悲!二孩刚满月,妈妈竟然跳楼自杀,拉都拉不住……

     【035】有这样的闺女,二孩我生定了~萌遍朋友圈!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成长。下面是2016最HOT公众号,赶快试试新的关注方法吧!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教子有方


     微信号:jiaoziyoufang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美食健康养生

     微信号:sojiankang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年少不养生,老来养医生,养出健康、远离疾病!

    

    

    
女人味


     微信号:vipnrw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摒弃平庸,拥有令人意乱情迷的女人味!

    

    

     育儿经


     微信号:yuerqinz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育儿、保健、喂养、早教,全方位的育儿呵护!

    

    

     家长必读


     微信号:czdkuaile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善沟通的家长!

    

    

    


     美容护肤

     微信号:vmeirong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实用化妆教程,有效护肤知识,让你马上拥有最佳妆容!

    

    

    


     家有妙招

     微信号:jiaymz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解决生活小难题,为你生活添便利。

    

    

    
口才技巧


     微信号:vkouca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学习口才技巧,说打动人的话!

    

    

    


     美体化妆

     微信号:vipmeit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瘦腿、瘦腰、瘦全身秘方,打造魔鬼身材…

    

    

     辣妈宝典


     微信号:lamabd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母婴第一微刊,全方位的母婴呵护,让你变给力辣妈!

    

    

    


     悦读

     微信号:abcread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更短的时间,更富价值的阅读;省下买杂志的钱,读更有品味的书!

    

    

    


     气质女人

     微信号:qizhzh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气质胜于外表,高雅打动人心。每天推送修身知识,让你做时间打不败的幸福女人。

    

    

    


     时尚女装搭配

     微信号:nvrenzhuang520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爱美丽就从穿衣开始!

    

    

    


     女人私密话

     微信号:simihua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最敏感的女性话题,暧昧、挑逗、驾驭技巧!

    

    

    


     萌宝早教

     微信号:vmuying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每天5分钟,科学育儿全知道。给宝宝更足的爱!

    

     如何关注

     ① 长按复制“微信号或灰色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② 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以上公众号的名字,即可找到。

     ③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育儿亲子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