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咱老北京的这些端午习俗你都还记得吗?
2016/6/9 北京旅游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老北京习惯上叫五月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是老北京的三大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端午是讲究礼俗的,要敬神、献佛、祭祖;商人们要下账帖讨账;出嫁的女子要带孩子回娘家过节;同时人们还要借过节之机,馈赠亲友等一些礼品,以增进友情。

端午节这天,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要吃粽子、挂艾蒿、喝雄黄等,在老北京,这一天还要吃五毒饼、扔灾、女儿回娘家等等。咱们老北京特有的端午习俗你都还记得吗?一起来看看吧!
老北京人有端午节到三忠祠上香的传统,祠内供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三位忠良。端午节由来跟很多文化名人有关,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关系。屈原投江,伍子胥死后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端午节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这个习俗来源于赞扬善德文化。传说唐末农民起义军黄巢在行军中遇到一位逃难的妇女,一手抱着大的孩子,一手领着小的孩子。黄巢问她为何不抱小的孩子?女人答:大孩系邻居所托带,不敢有闪失;小孩是己生,故用手牵之。黄巢感叹,命她在端午日在家门前挂菖蒲、艾叶,可避兵灾。该妇女将此做法传告了乡亲,于是全村平安,以至成俗。
出嫁的女儿戴红绒花回娘家老北京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叫法:女儿节。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娘家探亲,探亲时,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的小媳妇成了北京一景。
五彩粽子是避邪物,内壳用硬纸叠成,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除了五彩粽子以外,还有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有的缝制成樱桃、桑葚、茄子、豆角、芹椒、梨、柿、桔……把这些小型水果串起来,精致可爱。端午节这一天佩戴在身上,既显示自己的精巧工艺,又给节日增添祈福增寿的节日气象,还可以将此饰品赠给意中人,当作表示爱恋的情物。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农历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除贴葫芦花外,还有贴以钟馗为题材“朱砂判儿”的,有贴黄表纸上写有咒语的“天师符”的,其目的均是为了驱邪辟毒。
端午节这天,北京人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一般来说,老北京的一般人家爱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粽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老北京的富贵人家一般爱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一般人家是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以密云区产的小枣最有名。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系粽子用马兰草,是北京特产。
粽子也是一种节日礼品,有钱者可包入多种果料,钱少者也可以包无枣的清水粽,既是节令食品,也可以当正餐。
老北京端午节吃食自然也少不了水果。端午时节,樱桃更是大量上市,自然成为时鲜果品。除了甜美喜人的樱桃,还有酸不叽儿的桑葚。北京人讲究端午节吃黑色的桑葚,据说吃了之后不招苍蝇,也有说吃了黑桑葚就可以避免日后误食苍蝇。
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在“白蛇传”的故事里,有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真身的桥段。因此,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

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处,以驱邪避害。
端午节这一天,京城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那种能“斗”倒各草的“选手”,则成为大家公认的当日“百草王”。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为时尚,以去天坛最受欢迎,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他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雄黄酒不宜多饮防中毒
雄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
粽子美味却不宜多食肠胃不好要忌口
从养生学角度看,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然而,粽子清香糯滑,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
胃肠不好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人群建议少吃粽子。此外,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对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插艾草、菖蒲过敏体质者勿跟风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但过敏体质人群要谨慎“跟风”,别因驱蚊而勾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北京旅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