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样素质的学生,将来都会有出息
2016/6/7 慈怀读书会

     作者:周国平

     来源:周国平(ID:zhouguoping6666)

     编辑:慈怀读书会 (ID: cihuai_dushuhui)

     喜欢学习,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这就是好的智力素质。我深信,具有这样素质的学生不管是否考进了名校,将来都会有出息。

     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惟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作业,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仔细想一想,卢梭多么有道理,我们今日的所作所为正是在逼迫孩子们误用光阴。

     怀特海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

    

     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是白受了教育。

     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

     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智力素质的一个检验。

     把你在社会上得到的地位、权力、财产、名声都拿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心灵素质的一个检验。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相反,倘若一个人的灵魂总是缺席,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作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

    

     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喜欢学习,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这就是好的智力素质。我深信,具有这样素质的学生不管是否考进了名校,将来都会有出息。

     推荐:关注周国平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zhouguoping6666 或 周国平

     每天读到更多哲理美文

    

     回复“置顶”,小慈告诉你如何一键找到“慈怀读书会”。

    

     特别推荐:

     慈怀读书会的姊妹号:

     “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慈怀读书发起:邀你共读活动,每15天共读一本书!详情请关注“慈怀读书”(ID:cihuairead)了解。倡导深度阅读。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慈怀读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慈怀读书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